创新发力 驱动重庆产业链加速“锻长补短”
4月7日,落户两江新区的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宣布,国内首套残余应力自动测试系统研发成功。残余应力自动测试系统,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耐久度检测。该系统在渝研发成功,不但解决了我国航空航天零部件寿命评估仪器“卡脖子”问题,还让重庆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有了“近水楼台”。

创新发力 驱动重庆产业链加速“锻长补短”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4-24

重庆日报记者 陈钧 杨骏

核心提示

■4月21日,我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我市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会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中,多条政策措施直指创新。

■如何抓科技赋能?如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庆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围绕这些关键性问题,重庆正加紧探索,用创新驱动重庆产业链“锻长补短”,努力确保产业链发展不被“卡脖子”,不会“掉链子”。

中国汽研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风洞中心。(重庆日报资料图片)(受访者供图)

4月7日,落户两江新区的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宣布,国内首套残余应力自动测试系统研发成功。

残余应力自动测试系统,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耐久度检测。该系统在渝研发成功,不但解决了我国航空航天零部件寿命评估仪器“卡脖子”问题,还让重庆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有了“近水楼台”。

同一天,在位于礼嘉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汽车风洞中心,一款最新的“重庆造”小轿车正在进行风阻试验。这个2019年投用、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风洞中心,可以让重庆车企研发新车风洞测试成本降低1/4。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通过创新,弥补了产业链发展中基础能力存在的短板。

看效果

创新已成为产业链提档升级的“金钥匙”

2019年6月,中国汽研汽车风洞中心落成时,作为客户的长安汽车通过官方微信,用一句“乘风起势,扶摇直上”来祝福风洞中心的落成。

“风洞中心对我们的意义,远不止节约研发成本这么简单。”长安汽车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之前,国内只有一家专业的全尺寸汽车风洞,汽车厂商如果要在国内风洞进行空气动力学检测,排队要近一年。

不仅如此,这个汽车风洞还能模拟降雨、降雪、高温、低温、日照、结冰等环境,让车企不必跑遍东西南北,就可测试新车在恶劣环境下的抗压能力。

中国汽研汽车风洞中心投用后,长安汽车接连推出CS75 PLUS、逸动PLUS、UNI-T等新车型。由于经过了严格检测,这些车型不但外形美观,风阻系数、气动阻力等指标也表现优异,很快得到市场认可。

2020年,长安汽车交出年营收845.66亿元、同比增长19.8%的成绩单。可以说,中国汽研汽车风洞中心是关键的“幕后英雄”之一。

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研发成功的残余应力自动测试系统,对重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同样举足轻重。

重庆金世利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亮亮介绍,金世利制造的钛合金航空航天零部件,之前都需送到外地用进口设备做应力测试。如今西工大的研发成果,可让公司实现就近检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重庆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产业园已入驻20多个项目,很多产品都需要做残余应力测试。

如果说重庆汽车产业、航空航天产业通过创新,为产业链解决了“卡脖子”问题,那么重庆的电子产业,则是以大数据智能化来推动生产流程创新,提高效率。

以西永微电园为例。近年来,市级部门和西永微电园先后投入1.26亿元,撬动园区重点电子企业共计投入14.1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线的平均智能化率由2016年的5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85%以上。

生产线智能化率的提高,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2020年,西永微电园生产笔记本电脑6352万台,同比增长33%,约占全球总量1/3,西永微电园也成为重庆首个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的工业园区。

两路保税港区也鼓励区内企业进行流程创新。区内智能终端企业近年来投入智能化改造的资金超10亿元,企业整体生产良品率已提升至98.5%,生产成本平均降低10%,生产效率提升30%。

市经济信息委主任陈金山表示,近年来,重庆通过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有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让创新成为产业链提档升级的“金钥匙”——

2020年,重庆市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297个,新建数字化车间182个、智能工厂28个、5G基站3.9万个。

2020年,全市20个区县建立企业研发机构管理体系,新培育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建独立研发机构19个,拥有研发机构的规模工业企业占比达到25%,同比增长10%。

截至2020年底,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2637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22家,比上一年分别增长55.9%、34.4%。

在强有力的创新驱动下,2020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投资分别增长5.8%、17.3%、5.8%,分别高于全国平均3个、13.2个、5.7个百分点。

有隐患

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

用创新提升产业链,重庆有意识,有行动,但却不可高枕无忧。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芯片市场出现短缺潮。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等车企已宣布部分工厂暂时停产,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等车企也开启全球减产计划。

据美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预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多达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汽车年产量的近5%。

就重庆汽车产业而言,由于90%以上的车载半导体来自欧美供应商,芯片供给不足,有可能影响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坦言,目前“缺芯”是全球性问题,长安汽车已与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芯片企业四维图新达成合作,试图通过扩大科技“朋友圈”,克服“缺芯”这个全球性挑战。

然而,受“缺芯”影响的不只汽车行业。

“通过创新,重庆不少本土配套商已经成为笔电品牌商的供应企业。但是,在芯片这个核心部件上,我们依旧是弱势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相关负责人说,以重庆仁宝公司为例,其笔电本土配套率在50%左右,但多为原材料、零部件等产品,芯片等核心部件不在此列。

该负责人认为,芯片告急,凸显了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无论是通过产业延伸进入芯片设计与制造,还是第三方专业芯片生产服务商,都要下决心解决芯片供应等“卡脖子”问题。

重庆的机器人产业,同样也面临受制于人的问题。

“整体上看,我市机器人企业以集成业务为主,有自己产品的非常少,有研发创新能力的更是凤毛麟角。”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江薇薇称,由于缺乏相关产业基础,企业主体参与研发积极性不高,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也很难,直接影响产业整体技术创新。除了芯片,在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上,重庆的研发创新水平也相当弱。

重庆推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同样要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重庆邮电大学应用经济学系主任樊自甫表示,目前重庆在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支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创新能力不足。

同时,本土工业软件企业数量较少,缺乏具备较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的集成商和物联传感设备生产制造企业,造成工业智能化控制集成与工业应用软件开发等能力存在欠缺。

“重庆重点产业的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是产业链稳定发展存在的隐患。”陈金山说。

抓核心

采取五大举措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现“锻长补短”

重庆如何用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让产业链发展“不掉链子”,实现“锻长补短”?

陈金山认为,重庆要继续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抓住产业发展核心,迅速采取五大举措:

其一,紧盯重点产业链,逐链梳理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不断增强创新发展的技术供给。

其二,要加强重点产业链协同创新,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会同制造业企业,聚焦关键环节和基础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有效开展协同创新。

其三,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品开发。

其四,要全力构筑以国家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独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为重点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其五,要打造一批孵化平台,依托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新建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孵化载体,让其成为科技型企业的生长地。

同时,重庆还要持续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对产业链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产业链的生产效率,增强产业链的竞争力。

陈金山表示,近日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下一步,重庆必须重点解决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问题。

一方面,要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的重点产业链,逐链梳理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等本地供给情况,着力锻长板补短板。要聚焦集成电路、汽车电子、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对我市主要产业具有较强引领性的基础性领域,构建一批市级重点基础产业园区,并集中要素、资金、政策等各类资源长期予以支持,全面夯实我市制造业基础,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市级重点基础产业园区建设。以构建产业生态系统为支撑,围绕集成电路、汽车电子、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基础性、对我市主要产业具有较强引领性的市级重点基础产业园区,找出链条中的缺失部分和薄弱环节,全面梳理出“卡脖子”和瓶颈问题,形成重点攻关清单名录,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人力、财力、物力,切实解决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工业软件等受制于人的局面。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庆已在加快行动。

今年3月,全市科技创新、大数据发展暨招商投资促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今年重庆将聚焦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围绕产业链补齐创新链,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依托龙头企业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敬建议,重庆产业在推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先进地区做法。

比如,去年5月上海实施了《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该条例明确,建立支持可能产生颠覆性创新成果但意见分歧较大的非共识项目;对于科研所产生的失败,在依法依规、勤勉尽责、未谋取非法利益、未违反诚信要求的前提下,一律不作负面评价,依法免除相关责任。

又比如,今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发布科技创新领域新基建政策,建立了重大科技创新发展区域工作目标表和科技领域新基建重点项目库,并定时滚动更新,对入库重大项目的基础性建设按规定给予一定补助。目前,广州首批入库项目158项,总投资额约1681亿元。

李敬建议,重庆也应为创新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并引导各种创新基金,重点投向产业链“链主”“单项冠军”“专精特新”,重点支持自主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普及应用等领域,通过连续稳定支持,让有限的政府资金在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上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创新发力 驱动重庆产业链加速“锻长补短”

2021-04-24 07:12:27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日报记者 陈钧 杨骏

核心提示

■4月21日,我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我市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会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中,多条政策措施直指创新。

■如何抓科技赋能?如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庆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围绕这些关键性问题,重庆正加紧探索,用创新驱动重庆产业链“锻长补短”,努力确保产业链发展不被“卡脖子”,不会“掉链子”。

中国汽研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风洞中心。(重庆日报资料图片)(受访者供图)

4月7日,落户两江新区的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宣布,国内首套残余应力自动测试系统研发成功。

残余应力自动测试系统,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耐久度检测。该系统在渝研发成功,不但解决了我国航空航天零部件寿命评估仪器“卡脖子”问题,还让重庆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有了“近水楼台”。

同一天,在位于礼嘉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汽车风洞中心,一款最新的“重庆造”小轿车正在进行风阻试验。这个2019年投用、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风洞中心,可以让重庆车企研发新车风洞测试成本降低1/4。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通过创新,弥补了产业链发展中基础能力存在的短板。

看效果

创新已成为产业链提档升级的“金钥匙”

2019年6月,中国汽研汽车风洞中心落成时,作为客户的长安汽车通过官方微信,用一句“乘风起势,扶摇直上”来祝福风洞中心的落成。

“风洞中心对我们的意义,远不止节约研发成本这么简单。”长安汽车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之前,国内只有一家专业的全尺寸汽车风洞,汽车厂商如果要在国内风洞进行空气动力学检测,排队要近一年。

不仅如此,这个汽车风洞还能模拟降雨、降雪、高温、低温、日照、结冰等环境,让车企不必跑遍东西南北,就可测试新车在恶劣环境下的抗压能力。

中国汽研汽车风洞中心投用后,长安汽车接连推出CS75 PLUS、逸动PLUS、UNI-T等新车型。由于经过了严格检测,这些车型不但外形美观,风阻系数、气动阻力等指标也表现优异,很快得到市场认可。

2020年,长安汽车交出年营收845.66亿元、同比增长19.8%的成绩单。可以说,中国汽研汽车风洞中心是关键的“幕后英雄”之一。

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研发成功的残余应力自动测试系统,对重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同样举足轻重。

重庆金世利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亮亮介绍,金世利制造的钛合金航空航天零部件,之前都需送到外地用进口设备做应力测试。如今西工大的研发成果,可让公司实现就近检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重庆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产业园已入驻20多个项目,很多产品都需要做残余应力测试。

如果说重庆汽车产业、航空航天产业通过创新,为产业链解决了“卡脖子”问题,那么重庆的电子产业,则是以大数据智能化来推动生产流程创新,提高效率。

以西永微电园为例。近年来,市级部门和西永微电园先后投入1.26亿元,撬动园区重点电子企业共计投入14.1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线的平均智能化率由2016年的5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85%以上。

生产线智能化率的提高,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2020年,西永微电园生产笔记本电脑6352万台,同比增长33%,约占全球总量1/3,西永微电园也成为重庆首个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的工业园区。

两路保税港区也鼓励区内企业进行流程创新。区内智能终端企业近年来投入智能化改造的资金超10亿元,企业整体生产良品率已提升至98.5%,生产成本平均降低10%,生产效率提升30%。

市经济信息委主任陈金山表示,近年来,重庆通过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有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让创新成为产业链提档升级的“金钥匙”——

2020年,重庆市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297个,新建数字化车间182个、智能工厂28个、5G基站3.9万个。

2020年,全市20个区县建立企业研发机构管理体系,新培育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建独立研发机构19个,拥有研发机构的规模工业企业占比达到25%,同比增长10%。

截至2020年底,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2637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22家,比上一年分别增长55.9%、34.4%。

在强有力的创新驱动下,2020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投资分别增长5.8%、17.3%、5.8%,分别高于全国平均3个、13.2个、5.7个百分点。

有隐患

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

用创新提升产业链,重庆有意识,有行动,但却不可高枕无忧。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芯片市场出现短缺潮。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等车企已宣布部分工厂暂时停产,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等车企也开启全球减产计划。

据美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预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多达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汽车年产量的近5%。

就重庆汽车产业而言,由于90%以上的车载半导体来自欧美供应商,芯片供给不足,有可能影响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坦言,目前“缺芯”是全球性问题,长安汽车已与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芯片企业四维图新达成合作,试图通过扩大科技“朋友圈”,克服“缺芯”这个全球性挑战。

然而,受“缺芯”影响的不只汽车行业。

“通过创新,重庆不少本土配套商已经成为笔电品牌商的供应企业。但是,在芯片这个核心部件上,我们依旧是弱势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相关负责人说,以重庆仁宝公司为例,其笔电本土配套率在50%左右,但多为原材料、零部件等产品,芯片等核心部件不在此列。

该负责人认为,芯片告急,凸显了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无论是通过产业延伸进入芯片设计与制造,还是第三方专业芯片生产服务商,都要下决心解决芯片供应等“卡脖子”问题。

重庆的机器人产业,同样也面临受制于人的问题。

“整体上看,我市机器人企业以集成业务为主,有自己产品的非常少,有研发创新能力的更是凤毛麟角。”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江薇薇称,由于缺乏相关产业基础,企业主体参与研发积极性不高,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也很难,直接影响产业整体技术创新。除了芯片,在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上,重庆的研发创新水平也相当弱。

重庆推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同样要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重庆邮电大学应用经济学系主任樊自甫表示,目前重庆在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支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创新能力不足。

同时,本土工业软件企业数量较少,缺乏具备较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的集成商和物联传感设备生产制造企业,造成工业智能化控制集成与工业应用软件开发等能力存在欠缺。

“重庆重点产业的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是产业链稳定发展存在的隐患。”陈金山说。

抓核心

采取五大举措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现“锻长补短”

重庆如何用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让产业链发展“不掉链子”,实现“锻长补短”?

陈金山认为,重庆要继续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抓住产业发展核心,迅速采取五大举措:

其一,紧盯重点产业链,逐链梳理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不断增强创新发展的技术供给。

其二,要加强重点产业链协同创新,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会同制造业企业,聚焦关键环节和基础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有效开展协同创新。

其三,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品开发。

其四,要全力构筑以国家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独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为重点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其五,要打造一批孵化平台,依托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新建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孵化载体,让其成为科技型企业的生长地。

同时,重庆还要持续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对产业链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产业链的生产效率,增强产业链的竞争力。

陈金山表示,近日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下一步,重庆必须重点解决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问题。

一方面,要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的重点产业链,逐链梳理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等本地供给情况,着力锻长板补短板。要聚焦集成电路、汽车电子、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对我市主要产业具有较强引领性的基础性领域,构建一批市级重点基础产业园区,并集中要素、资金、政策等各类资源长期予以支持,全面夯实我市制造业基础,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市级重点基础产业园区建设。以构建产业生态系统为支撑,围绕集成电路、汽车电子、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基础性、对我市主要产业具有较强引领性的市级重点基础产业园区,找出链条中的缺失部分和薄弱环节,全面梳理出“卡脖子”和瓶颈问题,形成重点攻关清单名录,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人力、财力、物力,切实解决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工业软件等受制于人的局面。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庆已在加快行动。

今年3月,全市科技创新、大数据发展暨招商投资促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今年重庆将聚焦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围绕产业链补齐创新链,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依托龙头企业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敬建议,重庆产业在推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先进地区做法。

比如,去年5月上海实施了《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该条例明确,建立支持可能产生颠覆性创新成果但意见分歧较大的非共识项目;对于科研所产生的失败,在依法依规、勤勉尽责、未谋取非法利益、未违反诚信要求的前提下,一律不作负面评价,依法免除相关责任。

又比如,今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发布科技创新领域新基建政策,建立了重大科技创新发展区域工作目标表和科技领域新基建重点项目库,并定时滚动更新,对入库重大项目的基础性建设按规定给予一定补助。目前,广州首批入库项目158项,总投资额约1681亿元。

李敬建议,重庆也应为创新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并引导各种创新基金,重点投向产业链“链主”“单项冠军”“专精特新”,重点支持自主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普及应用等领域,通过连续稳定支持,让有限的政府资金在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上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