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优环境、出政策 重庆加快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在引才纳贤的同时,本次活动也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既全方位推动了成渝两地人才、产城融合链接,实现两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又引导区域内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人才创新发展,为唱好成渝“双城记”、合作共建双城经济圈提供了坚实人才要素保障。

搭平台、优环境、出政策 重庆加快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1-04-27

4月26日,随着电子科技大学专场招聘会结束,2021年“百万英才兴重庆”四川行活动顺利收官。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分散、公共+市场、市级+区县”的形式,设置了线上专题、网络直播、线下校园专题等8场活动。共邀请到926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发布岗位12108个。

截至目前,达成意向919人,其中博士148人、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3人、硕士362人、本科385人。

在引才纳贤的同时,本次活动也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既全方位推动了成渝两地人才、产城融合链接,实现两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又引导区域内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人才创新发展,为唱好成渝“双城记”、合作共建双城经济圈提供了坚实人才要素保障。

川渝联动

携手引才加速高端人才集聚

为期3天的引才活动,重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满满诚意,让四川高校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南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陈岩峰表示,重庆是该校重要的生源地,也是主要的人才输送地。近5年,共有1143名交大学子前往重庆就业创业,分布在351家用人单位,包括政府、高校、企业,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事实上,近年来重庆与四川在人才交流合作领域动作频频。

2020年4月21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重庆举行,重庆、四川两地党委组织部正式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17项人才协同发展具体举措。

今年4月1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与四川省人社厅签订《川渝博士后人才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两地将通过多个方面的重点合作,加大引才、惜才、爱才、留才力度,共同打造中国西部博士后青年人才蓄水池,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4月24日,重庆市委人才办与四川省人才办签署了《“天府英才卡”A卡与“重庆英才服务卡”A卡服务互认共享协议》,首批就科技咨询、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外籍高层次人才跨区域兼职创新创业、参观旅游、学术交流、研修疗养等七个方面服务实现互认。

政策升级

“塔尖”“塔基”人才不断优化

四川行只是2021年“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大型区域性引才活动的第一站,接下来还将赴北京、西安等重点地区,开展近30场市外“线上+线下”引才活动。

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到2025年,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0名、产业急需紧缺高端人才3000名、优秀青年人才2.5万名。

重庆引才的信心来自哪里?答案首先是给力的人才政策。

2019年,《重庆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实施,计划5年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2000名、团队500个。目前共评选出支持重庆英才790人、团队162个,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2020年,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等六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重庆市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被誉为重庆推进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的“黄金18条”。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去年全市新招收进站博士后806人,比2019年增加413人,增长105%,提前14个月实现“重庆市博士后倍增计划”,出站留渝比例提升至80%。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博士后占比达到40.7%。

今年4月,重庆出台《重庆市加快集聚优秀科学家及其团队的若干措施》(简称“塔尖”政策)和《重庆市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简称“塔基”政策),共提出17条“硬核”措施。将采取安家资助、项目支持、岗位津贴、科研经费、金融扶持、成果激励等方式集成奖补,激励“塔尖”“塔基”人才在渝创新创业。

平台优化

“一站式”服务让人才无忧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有不断完善引才育才平台建设,才能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支撑。

近日,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双一流”高校研发机构——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正式揭牌,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等设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35家。目前,已聚集创新人才超1000人,其中院士团队11个,博士近400名。

这只是重庆近年来强化“招才引智”、加速构建用才“高地”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国科大重庆学院,与北京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联合办学,获批新建1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立项建设4所高水平新工科高校,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的学科增至43个。

不仅如此,服务人才发展,重庆更是认真的。

近年来,重庆打造了“市级—区县—用人单位”三级人才服务体系,建成市、区县两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

去年,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在原人才服务证制度的基础上,服务事项由“8+1”项上升为“10+7”项,服务部门由原来6个扩大至12个。

完善政策引进人,搭建平台用好人,优化环境留住人,重庆“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正逐步形成,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搭平台、优环境、出政策 重庆加快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2021-04-27 06:54:24 来源: 0 条评论

4月26日,随着电子科技大学专场招聘会结束,2021年“百万英才兴重庆”四川行活动顺利收官。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分散、公共+市场、市级+区县”的形式,设置了线上专题、网络直播、线下校园专题等8场活动。共邀请到926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发布岗位12108个。

截至目前,达成意向919人,其中博士148人、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3人、硕士362人、本科385人。

在引才纳贤的同时,本次活动也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既全方位推动了成渝两地人才、产城融合链接,实现两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又引导区域内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人才创新发展,为唱好成渝“双城记”、合作共建双城经济圈提供了坚实人才要素保障。

川渝联动

携手引才加速高端人才集聚

为期3天的引才活动,重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满满诚意,让四川高校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南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陈岩峰表示,重庆是该校重要的生源地,也是主要的人才输送地。近5年,共有1143名交大学子前往重庆就业创业,分布在351家用人单位,包括政府、高校、企业,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事实上,近年来重庆与四川在人才交流合作领域动作频频。

2020年4月21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重庆举行,重庆、四川两地党委组织部正式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17项人才协同发展具体举措。

今年4月1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与四川省人社厅签订《川渝博士后人才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两地将通过多个方面的重点合作,加大引才、惜才、爱才、留才力度,共同打造中国西部博士后青年人才蓄水池,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4月24日,重庆市委人才办与四川省人才办签署了《“天府英才卡”A卡与“重庆英才服务卡”A卡服务互认共享协议》,首批就科技咨询、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外籍高层次人才跨区域兼职创新创业、参观旅游、学术交流、研修疗养等七个方面服务实现互认。

政策升级

“塔尖”“塔基”人才不断优化

四川行只是2021年“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大型区域性引才活动的第一站,接下来还将赴北京、西安等重点地区,开展近30场市外“线上+线下”引才活动。

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到2025年,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0名、产业急需紧缺高端人才3000名、优秀青年人才2.5万名。

重庆引才的信心来自哪里?答案首先是给力的人才政策。

2019年,《重庆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实施,计划5年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2000名、团队500个。目前共评选出支持重庆英才790人、团队162个,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2020年,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等六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重庆市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被誉为重庆推进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的“黄金18条”。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去年全市新招收进站博士后806人,比2019年增加413人,增长105%,提前14个月实现“重庆市博士后倍增计划”,出站留渝比例提升至80%。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博士后占比达到40.7%。

今年4月,重庆出台《重庆市加快集聚优秀科学家及其团队的若干措施》(简称“塔尖”政策)和《重庆市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简称“塔基”政策),共提出17条“硬核”措施。将采取安家资助、项目支持、岗位津贴、科研经费、金融扶持、成果激励等方式集成奖补,激励“塔尖”“塔基”人才在渝创新创业。

平台优化

“一站式”服务让人才无忧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有不断完善引才育才平台建设,才能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支撑。

近日,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双一流”高校研发机构——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正式揭牌,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等设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35家。目前,已聚集创新人才超1000人,其中院士团队11个,博士近400名。

这只是重庆近年来强化“招才引智”、加速构建用才“高地”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国科大重庆学院,与北京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联合办学,获批新建1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立项建设4所高水平新工科高校,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的学科增至43个。

不仅如此,服务人才发展,重庆更是认真的。

近年来,重庆打造了“市级—区县—用人单位”三级人才服务体系,建成市、区县两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

去年,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在原人才服务证制度的基础上,服务事项由“8+1”项上升为“10+7”项,服务部门由原来6个扩大至12个。

完善政策引进人,搭建平台用好人,优化环境留住人,重庆“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正逐步形成,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