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重庆有哪些“底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邱小雅 周晓雪 佘振芳/文
“五一”假期前夕,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传来好消息——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一行赴重庆进行新机场选址现场踏勘。这意味着,重庆新机场的建设取得取得实质性进展。
事实上,对重庆来说,最近的好消息不止这一个。
中国民航局近日发布了《202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3493.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1.1万吨,飞机起降27.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跻身全国第四,首次迈入全国前五行列。
官方消息称,重庆新机场被定位为“重庆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枢纽机场,并承担货运枢纽功能”。
种种迹象显示,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庆的步伐正在加快。
01
一组数据,逆势上扬
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对外连接能力是重要参数。它决定了人员、物资、信息、服务等能否顺利进出这座城市。
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作为机场生产的三大主要指标,则综合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开放程度、活跃程度。
众所周知,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世界民航业运输生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然而,在此大环境之下,2020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两大生产指标排名均实现了逆势上升。
具体来看:
——2020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4位,超过了北上杭的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大兴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排名较2019年(全国第9位)上升了5位;
——2020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第8位,排名较2019年(全国第10位)上升了2位;
——2020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起降架次排名全国第6位,排名较2019年(全国第8位)上升了2位;
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也彰显出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和韧性。
坦率地说,重庆的反超有疫情的因素。重庆社科院国际经贸与物流研究所所长马晓燕分析,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线大量停飞,国内航线受到控制,北上杭五大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都受到严重影响,大幅下降。但在马晓燕看来,重庆实现逆势上扬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重庆机场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从顶层设计方面来看,《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出台,重庆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面,提出建设开放大通道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也明确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这些国家级的政策“利好”,毫无疑问给重庆机场枢纽建设打了一针“强心剂”。
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敬认为,机场客货吞吐量在全国排名靠前,在一个侧面上反映了重庆的经济活力很强。这也是近年来重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国际枢纽建设取得积极效果的体现。同时,这也是重庆科学应对疫情防控的结果。
“交通枢纽地位的崛起对重庆而言,可以充分发挥重庆区位优势,形成通道优势,带来物流的汇集,形成物流中心。物流又会带动产业发展和金融发展,体现出功能优势。”李敬表示,这对重庆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02
一张网络,日渐织密
2020年11月25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按照规划,重庆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将新建3400米跑道与滑行道、35万平方米航站楼、148个机位站坪和3.7万平方米的国际货运站房等系列配套设施,总投资达216亿元。2024年建成后,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可达8000万人次,跑道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年货运吞吐量可达120万吨、年飞机起降量58万架次。
8000万人次,这一数字对于重庆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庆目前的总人口超3000万,这意味着,等到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项目全部建成,江北机场将为重庆带来超过目前全市总人口约2.6倍的人流量,带来更多的资金、企业和更新的观念。
当前,重庆已形成以“江北国际机场为龙头,黔江机场、巫山机场、万州机场、武隆机场为支线”干支结合的机场格局,通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加法”,让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进程做“乘法”——
作为重庆市重点建设项目、民航局脱贫攻坚验收项目的武隆仙女山机场已于去年12月底通航并实现首飞;
黔江机场改扩建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预计今年内主体工程建成……
今年3月发布的2021年市级重大前期项目中则提到,重庆新机场将尽快开工,预计2029年建成,建设内容包括3至4条3200米到3800米的跑道、航站楼及配套设施。
截至2020年底,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372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101条,通航城市74个,通航国家33个,已构建起覆盖欧、美、澳、亚、非的客货运航线网络。其中客运79条,货运22条。“一带一路”航线68条,通航城市49个,通航国家23个。
立足重庆,辐射全球,以江北机场为核心的一张航空网络,正越织越密,为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注入澎湃活力。
03
两地携手,共同起飞
重庆新机场选址的消息,是从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调研座谈会、重庆新机场选址报告评审总结会上释放出来的。
成渝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的目标。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曾指出,世界级城市群民航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机场群”支撑“城市群”——
《202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成渝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8383万人次,较上年下降24.4%,相比于京津冀机场群、长三角机场群、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吞吐量同比降幅是最小的。
这也说明,成渝“双城”拥抱得更紧密,航班日夜起落,从黑夜到白昼再到黑夜,机场一直在高速运转,强大的引擎划破安宁的天空,交通“大动脉”越来越畅通。
尽管如此,短板仍不容忽视。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机场集团监事会主席黄伟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成渝机场群的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结构不如北上广深,国际旅客、航线占比较少,在规划制定、市场开拓等方面缺乏统一顶层设计,相互之间协同、支撑不足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在他看来,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基础建设、航线网络、地面交通、航权时刻、协同机制建设等各个方面,需民航局、地方政府、相关单位共同努力。
“重庆综合性交通枢纽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如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开放第五航权政策至今未能争取落地,这影响了重庆机场的发展。”马晓燕表示,不仅仅是机场,重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还要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把加快川渝铁路建设作为重庆唱好“双城记”的重中之重。同时要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如何将交通枢纽的优势转换为经济的动力,也是重庆需要思考的命题。李敬指出,重庆建设国际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但这种区位优势和通道优势,还没有很好地带动实体经济和金融产业发展,其功能优势还没有很好体现出来。未来,重庆需要将交通枢纽和实体经济、金融发展融合起来,将内循环和外循环统筹起来,实现经济动力的蝶变。
乘着东风,随着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快步前进,重庆的开放体系建设也将进一步完善。重庆成为“世界的中转站”,未来可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