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按下知识产权快进键 跑出创新中国加速度
近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有关情况。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在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持续推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知识产权保护迈出坚实步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我们将久久为功,致力打造世界创新高地和营商环境国际高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角色和作用正不断彰显。近年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带动创新活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全链条”全面跃升。总的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升。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各方面高度认可: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高到80分以上;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提升到第14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当前,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知识产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我国五年前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知识产权”的内容分散于不同章节。如今,“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已经作为单独一节,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中足以可见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相较于“十三五”规划纲要大多从原则上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现阶段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更为明确的“靶向要求”。比如,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一直以来是知识产权维权的难点。对此,“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
不可否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虽然通过坚定不移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我国在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基础、打造专门法院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重大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高价值核心专利持续涌现,版权意识、品牌观念、专利思维深入人心……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一系列成就,反映了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高质量的关键核心专利不多,在部分领域布局仍然不够。把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其产生效益、推动发展,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亟待破解的重点问题,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放眼现实,我国正加快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和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做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知识产权向更高质量创造、更高水平保护、更高效益运用方向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不会止步,创新发展未有穷期。当中国开启“十四五”,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词。对于知识产权而言,无疑也需要进入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新阶段。对此,“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设置的主要指标中,专为知识产权设置了一项关键性指标,即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知识“定价”,给创新“赋权”,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国际知识产权交流合作,让一切创新成果受到尊重,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就能在新一轮全球知识产权领域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建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