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见汉语之美
——读李渔《笠翁对韵》有感
汉语之美者,在形,亦在音。在形者,其笔划疏密有致者,不是画而胜似画;在音者,其音韵铿然有格也,非为曲而胜似曲。

韵见汉语之美
——读李渔《笠翁对韵》有感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5-07

汉语之美者,在形,亦在音。在形者,其笔划疏密有致者,不是画而胜似画;在音者,其音韵铿然有格也,非为曲而胜似曲。

所以,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一种语言,像我们的汉语这样孜孜不倦地追求音韵之美的。从最初的诗经楚辞到中国文化巅峰之代表的唐诗宋词,除了体裁的变化,更内在的脉络是音韵规律的挖掘、梳理、定格。

当我们面对唐代那些流传至今的格律诗时,有谁会觉得那些规整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很“呆板”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为何,不正是因为我们的汉语有着天然的韵律感吗!

汉语这种天然的音韵感,诗歌中那些吟唱着“风”的歌者知道,乐府中划水而行的采莲姑娘知道,忧国忧民的杜甫知道,漫步赤壁的东坡知道,素有才子之誉的李渔自然也知道。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李渔生活的时代,当我们站在窗前,看着李渔一字一句誊写《笠翁对韵》的时候,也许看见的会是这样的景象:李渔一边用羊毫细笔誊写,一边用他的兰溪越音摇头晃脑地吟哦着:“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若此时也,吟者当忘乎所以,听者当如痴如醉。

关于《笠翁对韵》的正式介绍是这样的:《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作品,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

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共计三十韵,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读者可以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这原来是一部启蒙读物,用今天的话来说,李渔写这本书,是为了给当时的读书郎们学写诗做对提供一套行之有效、即插即用的模板。想必有清一代三百年,千千万万的学子们都是从吟唱《笠翁对韵》开始自己的写诗生涯吧。

是的,它的确是一部非常实用的写诗做对的启蒙“工具书”。如果你读通了它,你从中可以学习到明喻、暗喻、拟人、夸张、双声、同旁、借对、反语、顶真、互文等等实用的修辞手法和用词技巧,你或许也可以像“纪大学士”一样,出口成对,下笔成文。

它还是一部非常丰富的“百科全书”,在那些精巧的对句中,还隐藏着无数的历史、神话、名人故事,许多习见的典故和俗语,笼括着难以枚举的天文地理、花鸟虫鱼知识。

譬如当我们读到“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这样的句子时,一幅幅自然界的美丽图景便扑面而来;而当我们读到“灞上军营,亚父愤心撞玉斗;长安酒市,谪仙狂兴典银龟”时,亚父范增和诗仙李白各自的形象也瞬时跃然纸上。

或有人会说,今天我们的对联都快找不到地方贴了,写古体诗更只是极一小部分人的兴趣爱好,《笠翁对韵》这样主要用来教授对仗用韵的启蒙读物,已经可以收进历史的仓库里锁起来了。

然而,不是这样。

当你细细读完《笠翁对韵》——不是默默阅读,而是摇头晃脑的大声朗读后——你也一定会像我这样,再一次油然而生出“此生幸为华夏人”的自豪、自满、自得:这世上哪还有这样富有音韵感、节奏感的语言!

我们且随便拿一韵来朗读吧。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这是“支”韵之一节,从一字三字五字对仗直到十一字对仗,通读下来,不仅声调和谐、朗朗上口,而且韵律齐整,节奏响亮。

这样的文辞,每一组对词都如同一句念白,每一副对子宛若是一段唱腔。若上配上吴侬软语来读,便无异于听青衣如水的昆曲;若是以燕赵雄音来读,则又是那金戈铁马的高腔了。

再看虞韵: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毛锥对羽扇,天阙对皇都。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麦饭豆糜终创汉,莼羹胪脍竟归吴。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你且放声朗读吧,这样的句子,你可以高声朗读一整天的。

而这样的铿然音韵,这样的优美言辞,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有多远了?

且不说溯源二千年前的诗经楚辞,亦不去对比一千年前的唐诗宋词,今天,即使我们只回头去看百年前那些遗留下来的书信,其中的言辞,又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这是晚清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她妻子诀别信中的一段,今天读来,其情真意切不仅仍透纸而出,而其中言辞的音韵和谐,亦让人百读不厌矣。

我们的语言,本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呀:每个字看上去就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或站或坐或躺在那里,非常的随意,可只要组合在一起,就立马鲜活生动、和谐齐整了起来,描写山水就恍若清溪在侧,描写佳人就宛若丽人在旁。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化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我想我们每一个人,从小还是应该多读读《笠翁对韵》这样的启蒙读物的。因为李渔在这本读物中教给我们的,不仅只是对仗用韵的启蒙,更是关于汉语音韵之美的启蒙。

把话说得动听一点,把句子写得优美一点,让汉语天然而有的这种音韵美一代代传承下去吧!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韵见汉语之美
——读李渔《笠翁对韵》有感

2021-05-07 10:10:00 来源: 0 条评论

汉语之美者,在形,亦在音。在形者,其笔划疏密有致者,不是画而胜似画;在音者,其音韵铿然有格也,非为曲而胜似曲。

所以,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一种语言,像我们的汉语这样孜孜不倦地追求音韵之美的。从最初的诗经楚辞到中国文化巅峰之代表的唐诗宋词,除了体裁的变化,更内在的脉络是音韵规律的挖掘、梳理、定格。

当我们面对唐代那些流传至今的格律诗时,有谁会觉得那些规整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很“呆板”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为何,不正是因为我们的汉语有着天然的韵律感吗!

汉语这种天然的音韵感,诗歌中那些吟唱着“风”的歌者知道,乐府中划水而行的采莲姑娘知道,忧国忧民的杜甫知道,漫步赤壁的东坡知道,素有才子之誉的李渔自然也知道。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李渔生活的时代,当我们站在窗前,看着李渔一字一句誊写《笠翁对韵》的时候,也许看见的会是这样的景象:李渔一边用羊毫细笔誊写,一边用他的兰溪越音摇头晃脑地吟哦着:“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若此时也,吟者当忘乎所以,听者当如痴如醉。

关于《笠翁对韵》的正式介绍是这样的:《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作品,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

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共计三十韵,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读者可以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这原来是一部启蒙读物,用今天的话来说,李渔写这本书,是为了给当时的读书郎们学写诗做对提供一套行之有效、即插即用的模板。想必有清一代三百年,千千万万的学子们都是从吟唱《笠翁对韵》开始自己的写诗生涯吧。

是的,它的确是一部非常实用的写诗做对的启蒙“工具书”。如果你读通了它,你从中可以学习到明喻、暗喻、拟人、夸张、双声、同旁、借对、反语、顶真、互文等等实用的修辞手法和用词技巧,你或许也可以像“纪大学士”一样,出口成对,下笔成文。

它还是一部非常丰富的“百科全书”,在那些精巧的对句中,还隐藏着无数的历史、神话、名人故事,许多习见的典故和俗语,笼括着难以枚举的天文地理、花鸟虫鱼知识。

譬如当我们读到“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这样的句子时,一幅幅自然界的美丽图景便扑面而来;而当我们读到“灞上军营,亚父愤心撞玉斗;长安酒市,谪仙狂兴典银龟”时,亚父范增和诗仙李白各自的形象也瞬时跃然纸上。

或有人会说,今天我们的对联都快找不到地方贴了,写古体诗更只是极一小部分人的兴趣爱好,《笠翁对韵》这样主要用来教授对仗用韵的启蒙读物,已经可以收进历史的仓库里锁起来了。

然而,不是这样。

当你细细读完《笠翁对韵》——不是默默阅读,而是摇头晃脑的大声朗读后——你也一定会像我这样,再一次油然而生出“此生幸为华夏人”的自豪、自满、自得:这世上哪还有这样富有音韵感、节奏感的语言!

我们且随便拿一韵来朗读吧。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这是“支”韵之一节,从一字三字五字对仗直到十一字对仗,通读下来,不仅声调和谐、朗朗上口,而且韵律齐整,节奏响亮。

这样的文辞,每一组对词都如同一句念白,每一副对子宛若是一段唱腔。若上配上吴侬软语来读,便无异于听青衣如水的昆曲;若是以燕赵雄音来读,则又是那金戈铁马的高腔了。

再看虞韵: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毛锥对羽扇,天阙对皇都。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麦饭豆糜终创汉,莼羹胪脍竟归吴。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你且放声朗读吧,这样的句子,你可以高声朗读一整天的。

而这样的铿然音韵,这样的优美言辞,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有多远了?

且不说溯源二千年前的诗经楚辞,亦不去对比一千年前的唐诗宋词,今天,即使我们只回头去看百年前那些遗留下来的书信,其中的言辞,又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这是晚清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她妻子诀别信中的一段,今天读来,其情真意切不仅仍透纸而出,而其中言辞的音韵和谐,亦让人百读不厌矣。

我们的语言,本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呀:每个字看上去就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或站或坐或躺在那里,非常的随意,可只要组合在一起,就立马鲜活生动、和谐齐整了起来,描写山水就恍若清溪在侧,描写佳人就宛若丽人在旁。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化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我想我们每一个人,从小还是应该多读读《笠翁对韵》这样的启蒙读物的。因为李渔在这本读物中教给我们的,不仅只是对仗用韵的启蒙,更是关于汉语音韵之美的启蒙。

把话说得动听一点,把句子写得优美一点,让汉语天然而有的这种音韵美一代代传承下去吧!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