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史学研究与传播创新走向何方?看这场新青年与“新青年”跨越百年的对话
近日,由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和华龙网联合举办的“新形势下史学研究和传播创新与实践”研讨会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举行。

新形势下史学研究与传播创新走向何方?看这场新青年与“新青年”跨越百年的对话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5-17

团队工作照。郭金杭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7日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这是一场今天的新青年与百年前“新青年”的对话。近日,由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和华龙网联合举办的“新形势下史学研究和传播创新与实践”研讨会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举行。

来自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图书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沙坪坝区政协、华龙网等单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党史、传播、文博、图书专家学者与工作者参加会议。来自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的学者通过网络参加了讨论。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对“新形势下史学研究与传播创新”进行了实践性探索,与华龙网联合推出《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栏目推出后,反响热烈。与会学者围绕上述实践探索展开深入讨论。

意义:这是一份献给建党100周年的“史学厚礼”

4月6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联合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推出《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大型融媒体策划,截至5月16日,已推出40期,浏览量突破8000万。该策划以每天1期的频次推出,共计将推出100期。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该策划的推出恰逢其时。

在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洪富忠看来,这是重庆党史学界献给建党百年的厚礼。“它有先烈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息留下的‘先声’,又有后代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赞声’。既有重现先贤伟岸身躯、深邃思想及图文并茂的珍贵史料之具形,又有因感动而潜移默化浸润心田之无形。”

“每篇文章、每段视频、每个故事都经过精心打磨,都倾注了研究者大量心血。”大渡口区委网信办副主任连城等表示,这体现出重庆史学界致力于100年党史研究和传播的满腔热血和深厚情怀。这既是一次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深入挖掘,也是对百年大党如何更好地走向下一个100年的理论思考。

西南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吴文杰认为,“实践探索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有助于帮助大家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不断坚定信仰信念,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工作团队参观江津陈独秀旧居。郭金杭 摄

亮点:让“影像史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采用短视频的方式,每集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种用影像讲述历史的方式,既利于感知历史,也有益于传播文化,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重要渠道。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赵正超指出,近年来,影像史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是较为新颖的史学研究方法和书写形式。《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不仅把影像史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更作为一种书写和传播的手段,是彻底的影像史学。

在该策划中,影像史学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婧雨认为,“《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收录了100篇诗文篇章,加以历史学的考证与影像史学的剖析,通过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学者们的娓娓讲述,将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历程在当代鲜活呈现,使观众能更直观地走近历史、了解历史和感悟历史。”

重庆市委网信办政策法规处处长李文富表示,“让党史插上互联网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书写在‘故纸堆’里的人物和故事‘活起来’,是最大亮点。新媒体时代,基于党史深入研究,通过易于接受、易于传播的方式开展党史宣传,是与时俱进的探索和创新。

内涵:再现“英雄重庆”“重庆精神”

在重庆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涌现了大批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沙坪坝区政协秘书长马英莉说,“一封书信、一篇文章、一则日记、一次演讲、一首诗歌……这些文献传递了革命先烈的精神和力量,印证着革命先辈的初心和使命,重温了发生在重庆大地上的红色记忆。”

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谢丹也深有感触,“通过对近代重庆革命先辈百篇诗文的解读和讲述,让我真正理解了‘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一心为民为国的理想信念、执著追求和奉献精神。”

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惠科指出,“对重庆这片热土上的英雄故事、英雄人物有了更加深入和细致的认识,进而对这片土地更怀敬意。”

专家们一致认为,《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将100年来重庆在历史上留下的红色印记充分展示出来,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再现重庆“英雄之城”壮美史诗,彰显重庆担当精神,传播重庆厚重历史。

工作团队悼念“一一•二七”死难烈士。郭金杭 摄

传承:100年的“时代火炬”与100年后的“力量源泉”

通过党史研究成果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蔡斐指出,“这一策划将革命先辈敢为人先、心怀天下、担当作为的先进思想传递给大家,意义十分重大。这将激励广大年轻人,用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去。”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耿密认为,“以文献讲历史,以历史谈精神,重温先辈们在民族复兴道路上发出的时代之声,体悟先辈们为民族复兴殚精竭虑的殷殷爱国之情,能激发当下的我们,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继续奋斗,不断前进。”

“用影像讲述历史,撷取百年风华之精萃,探寻中华民族谋复兴之初心,在潜移默化中使人思想受到教育、初心使命得到锤炼。”重庆市委网信办干部朱刘光表示。

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周玉顺认为,“革命先辈们以大局为重、相忍为国,以拳拳赤子之心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作为当代青年,生逢盛世,更当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无愧于青春年华。”

专家们一致认为,重温诗文,不仅是感慨中国人民获取民族解放、走向民族复兴的艰难,更能从诗文中感受“先声”力量,汲取智慧,奋力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探索:新青年对话“新青年” 让历史活起来让碎片价值化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指出,实践探索的显著特征是今天的新青年,对话百年前的“新青年”,促成了青年学者们在各方面的成长。

上述实践探索,也让周勇对历史学成果转化的未来充满信心。首先,“专业(知识的专业性)+通俗(表达的通俗化)”让他充满信心。阅读的碎片化是个趋势,但碎片绝不等于低俗化、简单化。“要让碎片的阅读资料充满有深度的思想和知识,这就要以精深的、专业的知识为核心,用通俗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让人听了看了有益有趣。”周勇说。此外,“好人+好事”,让青年人来写,青年人来讲,“青年对话青年”,这是最吸引人的。当有着深厚学术积淀的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遇到不断探索新媒体表达的华龙网,就碰撞出了火花,让历史活起来,让碎片价值化。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黄晓东认为,《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是时代的馈赠,“我们遇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恰逢建党百年的大喜日子,不管是内容提供,还是传播推动,都合力激发出最大活力。”

“党史学者既要做精深学术研究者,也要做文化普及传达人。”黄晓东表示,历史研究容易表现为纸面功夫,但其内容却饱含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重实践,知行合一,有了孜孜不倦探索学术与普及的青年人,重庆史学研究就充满希望。

重庆图书馆研究部主任唐伯友也表示,“新时代的党史研究者,不仅要有在书斋里埋头苦读、笔耕不辍的精神,积累广博知识,锤炼深邃思想,还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学会说话’,提升综合素质。”

中国抗战大后方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博士后、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婧瑀感叹道,每天早上的一个微视频,让她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再一次让她认真思考如何将音乐人、音乐作品的本体研究放在历史之中,与历史研究进行融合,以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新形势下史学研究与传播创新走向何方?看这场新青年与“新青年”跨越百年的对话

2021-05-17 06:00:00 来源:

团队工作照。郭金杭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7日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这是一场今天的新青年与百年前“新青年”的对话。近日,由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和华龙网联合举办的“新形势下史学研究和传播创新与实践”研讨会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举行。

来自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图书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沙坪坝区政协、华龙网等单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党史、传播、文博、图书专家学者与工作者参加会议。来自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的学者通过网络参加了讨论。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对“新形势下史学研究与传播创新”进行了实践性探索,与华龙网联合推出《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栏目推出后,反响热烈。与会学者围绕上述实践探索展开深入讨论。

意义:这是一份献给建党100周年的“史学厚礼”

4月6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联合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推出《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大型融媒体策划,截至5月16日,已推出40期,浏览量突破8000万。该策划以每天1期的频次推出,共计将推出100期。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该策划的推出恰逢其时。

在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洪富忠看来,这是重庆党史学界献给建党百年的厚礼。“它有先烈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息留下的‘先声’,又有后代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赞声’。既有重现先贤伟岸身躯、深邃思想及图文并茂的珍贵史料之具形,又有因感动而潜移默化浸润心田之无形。”

“每篇文章、每段视频、每个故事都经过精心打磨,都倾注了研究者大量心血。”大渡口区委网信办副主任连城等表示,这体现出重庆史学界致力于100年党史研究和传播的满腔热血和深厚情怀。这既是一次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深入挖掘,也是对百年大党如何更好地走向下一个100年的理论思考。

西南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吴文杰认为,“实践探索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有助于帮助大家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不断坚定信仰信念,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工作团队参观江津陈独秀旧居。郭金杭 摄

亮点:让“影像史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采用短视频的方式,每集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种用影像讲述历史的方式,既利于感知历史,也有益于传播文化,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重要渠道。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赵正超指出,近年来,影像史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是较为新颖的史学研究方法和书写形式。《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不仅把影像史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更作为一种书写和传播的手段,是彻底的影像史学。

在该策划中,影像史学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婧雨认为,“《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收录了100篇诗文篇章,加以历史学的考证与影像史学的剖析,通过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学者们的娓娓讲述,将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历程在当代鲜活呈现,使观众能更直观地走近历史、了解历史和感悟历史。”

重庆市委网信办政策法规处处长李文富表示,“让党史插上互联网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书写在‘故纸堆’里的人物和故事‘活起来’,是最大亮点。新媒体时代,基于党史深入研究,通过易于接受、易于传播的方式开展党史宣传,是与时俱进的探索和创新。

内涵:再现“英雄重庆”“重庆精神”

在重庆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涌现了大批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沙坪坝区政协秘书长马英莉说,“一封书信、一篇文章、一则日记、一次演讲、一首诗歌……这些文献传递了革命先烈的精神和力量,印证着革命先辈的初心和使命,重温了发生在重庆大地上的红色记忆。”

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谢丹也深有感触,“通过对近代重庆革命先辈百篇诗文的解读和讲述,让我真正理解了‘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一心为民为国的理想信念、执著追求和奉献精神。”

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惠科指出,“对重庆这片热土上的英雄故事、英雄人物有了更加深入和细致的认识,进而对这片土地更怀敬意。”

专家们一致认为,《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将100年来重庆在历史上留下的红色印记充分展示出来,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再现重庆“英雄之城”壮美史诗,彰显重庆担当精神,传播重庆厚重历史。

工作团队悼念“一一•二七”死难烈士。郭金杭 摄

传承:100年的“时代火炬”与100年后的“力量源泉”

通过党史研究成果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蔡斐指出,“这一策划将革命先辈敢为人先、心怀天下、担当作为的先进思想传递给大家,意义十分重大。这将激励广大年轻人,用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去。”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耿密认为,“以文献讲历史,以历史谈精神,重温先辈们在民族复兴道路上发出的时代之声,体悟先辈们为民族复兴殚精竭虑的殷殷爱国之情,能激发当下的我们,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继续奋斗,不断前进。”

“用影像讲述历史,撷取百年风华之精萃,探寻中华民族谋复兴之初心,在潜移默化中使人思想受到教育、初心使命得到锤炼。”重庆市委网信办干部朱刘光表示。

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周玉顺认为,“革命先辈们以大局为重、相忍为国,以拳拳赤子之心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作为当代青年,生逢盛世,更当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无愧于青春年华。”

专家们一致认为,重温诗文,不仅是感慨中国人民获取民族解放、走向民族复兴的艰难,更能从诗文中感受“先声”力量,汲取智慧,奋力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探索:新青年对话“新青年” 让历史活起来让碎片价值化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指出,实践探索的显著特征是今天的新青年,对话百年前的“新青年”,促成了青年学者们在各方面的成长。

上述实践探索,也让周勇对历史学成果转化的未来充满信心。首先,“专业(知识的专业性)+通俗(表达的通俗化)”让他充满信心。阅读的碎片化是个趋势,但碎片绝不等于低俗化、简单化。“要让碎片的阅读资料充满有深度的思想和知识,这就要以精深的、专业的知识为核心,用通俗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让人听了看了有益有趣。”周勇说。此外,“好人+好事”,让青年人来写,青年人来讲,“青年对话青年”,这是最吸引人的。当有着深厚学术积淀的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遇到不断探索新媒体表达的华龙网,就碰撞出了火花,让历史活起来,让碎片价值化。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黄晓东认为,《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是时代的馈赠,“我们遇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恰逢建党百年的大喜日子,不管是内容提供,还是传播推动,都合力激发出最大活力。”

“党史学者既要做精深学术研究者,也要做文化普及传达人。”黄晓东表示,历史研究容易表现为纸面功夫,但其内容却饱含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重实践,知行合一,有了孜孜不倦探索学术与普及的青年人,重庆史学研究就充满希望。

重庆图书馆研究部主任唐伯友也表示,“新时代的党史研究者,不仅要有在书斋里埋头苦读、笔耕不辍的精神,积累广博知识,锤炼深邃思想,还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学会说话’,提升综合素质。”

中国抗战大后方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博士后、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婧瑀感叹道,每天早上的一个微视频,让她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再一次让她认真思考如何将音乐人、音乐作品的本体研究放在历史之中,与历史研究进行融合,以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责任编辑: 韩曜聪]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