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挖掘巴蜀人文精神,为中华文化自信添助力
川渝要以文凝心,建好共有精神家园。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挖掘巴蜀人文精神,为中华文化自信添助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5-18

有媒体报道,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和重庆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巴蜀文化论坛”在成都召开。川渝要以文凝心,建好共有精神家园,把巴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好构筑巴蜀精神、创造巴蜀价值、展现巴蜀力量。

巴蜀“一家亲”,发展“一盘棋”。川西成都平原一带,自古就是蜀人活动中心;两江汇流的重庆一带,也一直是巴人的活动中心,即便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古代,巴蜀两地通过长江和嘉陵江发达的水系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川渝自古就是“双核一体”的典范,具有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唇亡齿寒的性质。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巴蜀文化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在厚重的中国文化荣誉殿堂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如今,成渝同为四川盆地上最耀眼的双子星,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川渝合作,共同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让长江载着巴蜀人民的欢歌笑语一路向东流,为新的巴蜀文化注入了新内涵。

巴蜀历史,源远流长。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巴蜀文化同根同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确实也因“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因素,又形成了各自特色——巴文化有巴文化的火爆,蜀文化有蜀文化的绵柔。然而,细节上虽然各具地域特色,但在发展和交融中,又完全是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盆地风味文化。自古以来,巴蜀地区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内多丘陵,交通不便,这就天然形成了一种“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地理屏障,因此巴蜀先民一直就有一种“走出盆地”的强烈意识。三星堆再次上新,三峡考古的成果,都见证了巴蜀文化的活跃,更见证了巴蜀文化一脉相承。众所周知,巴蜀地区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和主经之地,在几千年前就与西南各族和南亚各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深深地影响着西南各族乃至南亚诸国,使得巴蜀文化冲破了自身的地域限制,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文化重要的贡献者之一。

自古以来,巴蜀人民忠勇守信。巴蜀人干任何事情,犹如火锅一样——先抑后扬,火热滚烫,特别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巴蜀精神立即就轰轰烈烈、闪光发热。巴蜀地区的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一种认同华夏、维护统一的理念,可以说忠于祖国、忠于中华是巴蜀文化的一大特色。翻开漫长的中华历史长卷,巴蜀之地忠勇之士层出不穷。作为大后方的巴蜀儿女,不仅为抗战捐款捐物,还积极出川抗战,当年巴蜀热血男儿就是高唱:“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豪情壮志地走向战场,浴血奋战的。据有关部门统计,巴蜀地区前后有三百多万英勇的战士参与抗战,不少的英烈埋骨他乡,抒写了一曲忠于祖国、忠于民族的热血赞歌,成为巴蜀文化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蜀文化,同根同源,历经数千年,互相交融、互相渗透,血脉相通、生生不息,一直在不停地被弘扬和沉淀。巴蜀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共享的精神食粮,例如名扬九州的火锅,外地人根本就分不清到底是四川的火锅“巴适得板”,还是重庆的火锅“安逸得很”;又比如西南地区流传甚广的川戏,那“脑壳一转,面孔说变就变”的《变脸》,或许就代表着成都的地域特色,但《巴山秀才》所讲述的感人故事,所展现的悲壮场景,一步就跨到重庆。无论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还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都是一江雪山冰水滋润的结果。所以说,巴文化和蜀文化同是一家,四川人与重庆人在文化血缘上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巴蜀文化一脉相承。

作者:肖水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挖掘巴蜀人文精神,为中华文化自信添助力

2021-05-18 15:04:59 来源:

有媒体报道,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和重庆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巴蜀文化论坛”在成都召开。川渝要以文凝心,建好共有精神家园,把巴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好构筑巴蜀精神、创造巴蜀价值、展现巴蜀力量。

巴蜀“一家亲”,发展“一盘棋”。川西成都平原一带,自古就是蜀人活动中心;两江汇流的重庆一带,也一直是巴人的活动中心,即便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古代,巴蜀两地通过长江和嘉陵江发达的水系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川渝自古就是“双核一体”的典范,具有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唇亡齿寒的性质。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巴蜀文化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在厚重的中国文化荣誉殿堂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如今,成渝同为四川盆地上最耀眼的双子星,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川渝合作,共同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让长江载着巴蜀人民的欢歌笑语一路向东流,为新的巴蜀文化注入了新内涵。

巴蜀历史,源远流长。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巴蜀文化同根同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确实也因“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因素,又形成了各自特色——巴文化有巴文化的火爆,蜀文化有蜀文化的绵柔。然而,细节上虽然各具地域特色,但在发展和交融中,又完全是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盆地风味文化。自古以来,巴蜀地区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内多丘陵,交通不便,这就天然形成了一种“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地理屏障,因此巴蜀先民一直就有一种“走出盆地”的强烈意识。三星堆再次上新,三峡考古的成果,都见证了巴蜀文化的活跃,更见证了巴蜀文化一脉相承。众所周知,巴蜀地区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和主经之地,在几千年前就与西南各族和南亚各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深深地影响着西南各族乃至南亚诸国,使得巴蜀文化冲破了自身的地域限制,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文化重要的贡献者之一。

自古以来,巴蜀人民忠勇守信。巴蜀人干任何事情,犹如火锅一样——先抑后扬,火热滚烫,特别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巴蜀精神立即就轰轰烈烈、闪光发热。巴蜀地区的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一种认同华夏、维护统一的理念,可以说忠于祖国、忠于中华是巴蜀文化的一大特色。翻开漫长的中华历史长卷,巴蜀之地忠勇之士层出不穷。作为大后方的巴蜀儿女,不仅为抗战捐款捐物,还积极出川抗战,当年巴蜀热血男儿就是高唱:“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豪情壮志地走向战场,浴血奋战的。据有关部门统计,巴蜀地区前后有三百多万英勇的战士参与抗战,不少的英烈埋骨他乡,抒写了一曲忠于祖国、忠于民族的热血赞歌,成为巴蜀文化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蜀文化,同根同源,历经数千年,互相交融、互相渗透,血脉相通、生生不息,一直在不停地被弘扬和沉淀。巴蜀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共享的精神食粮,例如名扬九州的火锅,外地人根本就分不清到底是四川的火锅“巴适得板”,还是重庆的火锅“安逸得很”;又比如西南地区流传甚广的川戏,那“脑壳一转,面孔说变就变”的《变脸》,或许就代表着成都的地域特色,但《巴山秀才》所讲述的感人故事,所展现的悲壮场景,一步就跨到重庆。无论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还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都是一江雪山冰水滋润的结果。所以说,巴文化和蜀文化同是一家,四川人与重庆人在文化血缘上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巴蜀文化一脉相承。

作者:肖水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