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㊸|毛泽东为何给这位搞交通的实业家高度评价?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㊸|毛泽东为何给这位搞交通的实业家高度评价?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5-19


本期主讲人:

冯雪霞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 硕士

核心摘要: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和黄炎培谈及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我国实业界有4个人不能忘记,其中就有搞交通的卢作孚。

毛泽东为什么给卢作孚这么高的评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他成立的民生公司不仅在川江上站稳脚跟,而且在以艰险著称的川江航道上插上了自己的旗帜;二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民生公司用轮船将上海、武汉等地的工业机器运输至四川、重庆,为支撑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还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工业发展;三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部分资本家带着家产离开内地,他却毅然决然从香港率领船队返回内地,为新中国的轮船工业奠定了基础。

这篇文章是卢作孚在民生公司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建设强固事业”的殷切盼望和“建设强固国家”的崇高理想。

原文:

为了事业忘却了自己

(1935年11月1日)

卢作孚

公司从开“发起人会议”到今天,整整十年了!这十年当中,诚然促成了事业的进展,亦经过了无限的险阻艰难。一群努力的朋友,无时不在惊风骇浪中挣扎前进、悬心吊胆,绝未容有瞬息之苟安。此是痛苦。却亦是快乐。太安详的中国人,在风雨飘摇的国家中,诚应过着这样极度紧张的生活,回头仍多所慰藉;却一想到未来,又怵然于那无限险阻艰难之不断的到来。这不应逃避,却应负担。不但公司中间的好友应当如此,凡中国人都应如此。

人所见着的公司,仿佛有其成功的方面,为所直接或间接经营的事业。我却认为这是未来的局面。我所见着的却还在这些事业的背面,在撑持这些事业的险阻艰难者,为了事业忘却了自己,为了增加事业的财富,忍受自己的困苦。如果整个公司有这一种精神,可以建设一桩强固的事业,如果整个民族有这一种精神,更可以建设一个强固的国家了。……

只因十年的进展史都偏向在量上,于是质太不足了。第一是物质方面。例如航业:码头、囤船、栈房,以至于行船上种种设备,尚为完整;又例如职工待遇:住宅、医院、学校、娱乐机关,至今尚未及设备。第二是精神方面。最困难的是各种专门的技术训练尚未成熟;全公司人员的公共理想——要求趋赴的公共理想,尚未完全深入全公司人员的脑海。这是从满十周年的今天起,应竭全公司好友的力量去谋进展的。一个儿童,夏季增加身高,冬季增加体重;我们公司也是应到增加体重的时候了!

资料来源:节选自卢作孚《新世界》(1935年11月1日),《卢作孚自述》,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总制片:李春燕 周勇

总策划:周勇 周秋含

总监制:张一叶

监制:康延芳 刘颜 黄晓东

统筹:张译文 孙柯 易华

文案组:佘振芳 林楠 李露

撰稿人:周勇 惠科 唐伯友 艾智科 蔡斐 马英莉 李文富 罗辑 王瑞 杨向昆 谢丹 冯雪霞 耿密 杨湛 洪富忠 周玉顺 吴婧瑀 汪浩 傅德岷 吴兵 刘婧雨 张忠伟 熊杰 吴文杰 王进 赵正超

摄影摄像组:罗盛杰 李文科 孙思谋(实习)

制作组:张惠丽 李春雪 李炎昊(实习) 黄佳怡(实习)

技术支持:樊俊豪 王国华

解说:杨洋 欧阳瑜浩


联合出品

重庆华龙网集团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往期回顾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㊸|毛泽东为何给这位搞交通的实业家高度评价?

2021-05-19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本期主讲人:

冯雪霞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 硕士

核心摘要: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和黄炎培谈及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我国实业界有4个人不能忘记,其中就有搞交通的卢作孚。

毛泽东为什么给卢作孚这么高的评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他成立的民生公司不仅在川江上站稳脚跟,而且在以艰险著称的川江航道上插上了自己的旗帜;二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民生公司用轮船将上海、武汉等地的工业机器运输至四川、重庆,为支撑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还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工业发展;三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部分资本家带着家产离开内地,他却毅然决然从香港率领船队返回内地,为新中国的轮船工业奠定了基础。

这篇文章是卢作孚在民生公司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建设强固事业”的殷切盼望和“建设强固国家”的崇高理想。

原文:

为了事业忘却了自己

(1935年11月1日)

卢作孚

公司从开“发起人会议”到今天,整整十年了!这十年当中,诚然促成了事业的进展,亦经过了无限的险阻艰难。一群努力的朋友,无时不在惊风骇浪中挣扎前进、悬心吊胆,绝未容有瞬息之苟安。此是痛苦。却亦是快乐。太安详的中国人,在风雨飘摇的国家中,诚应过着这样极度紧张的生活,回头仍多所慰藉;却一想到未来,又怵然于那无限险阻艰难之不断的到来。这不应逃避,却应负担。不但公司中间的好友应当如此,凡中国人都应如此。

人所见着的公司,仿佛有其成功的方面,为所直接或间接经营的事业。我却认为这是未来的局面。我所见着的却还在这些事业的背面,在撑持这些事业的险阻艰难者,为了事业忘却了自己,为了增加事业的财富,忍受自己的困苦。如果整个公司有这一种精神,可以建设一桩强固的事业,如果整个民族有这一种精神,更可以建设一个强固的国家了。……

只因十年的进展史都偏向在量上,于是质太不足了。第一是物质方面。例如航业:码头、囤船、栈房,以至于行船上种种设备,尚为完整;又例如职工待遇:住宅、医院、学校、娱乐机关,至今尚未及设备。第二是精神方面。最困难的是各种专门的技术训练尚未成熟;全公司人员的公共理想——要求趋赴的公共理想,尚未完全深入全公司人员的脑海。这是从满十周年的今天起,应竭全公司好友的力量去谋进展的。一个儿童,夏季增加身高,冬季增加体重;我们公司也是应到增加体重的时候了!

资料来源:节选自卢作孚《新世界》(1935年11月1日),《卢作孚自述》,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总制片:李春燕 周勇

总策划:周勇 周秋含

总监制:张一叶

监制:康延芳 刘颜 黄晓东

统筹:张译文 孙柯 易华

文案组:佘振芳 林楠 李露

撰稿人:周勇 惠科 唐伯友 艾智科 蔡斐 马英莉 李文富 罗辑 王瑞 杨向昆 谢丹 冯雪霞 耿密 杨湛 洪富忠 周玉顺 吴婧瑀 汪浩 傅德岷 吴兵 刘婧雨 张忠伟 熊杰 吴文杰 王进 赵正超

摄影摄像组:罗盛杰 李文科 孙思谋(实习)

制作组:张惠丽 李春雪 李炎昊(实习) 黄佳怡(实习)

技术支持:樊俊豪 王国华

解说:杨洋 欧阳瑜浩


联合出品

重庆华龙网集团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 谭周]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