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天堂缺米,粮神归位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天堂缺米,粮神归位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5-24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当今世界上每9个人仍有1人在挨饿。由此可见,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稳定发展繁荣的基石所在。作为一个十四亿人民追逐美好梦想的人口大国,作为一个用全世界7%的土地养活22%人口的农业大国,我们对粮食增产丰收重要作用的理解,估计比很多国家的人都要深刻许多。

被誉为世界“杂家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不仅仅给我们留下了一碗碗晶莹剔透的大米饭,更为我们留下了自信前行的底气。

袁老留给我们的,是香喷喷的米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奋进中的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记得在70年代初期,我国每亩水稻的产量基本上都在七、八百斤左右,很多家庭都吃不饱,遇到“荒月”还不得不吃粗粮度日。后来,经过袁老等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现在很多地区的水稻亩产量已经达到1600斤以上,不少地方还亩产超过2000斤。这就是中国之所以能实现全面脱贫,中国人民之所以有信心追逐共同富裕的底气所在。当然,对于袁老的伟大贡献,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曾经饿过肚皮的人,更是深怀感激之心。而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没有充足的粮食保障,绝对会引发动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袁老是当代一名杰出的、伟大的科学家,一点也不过。

袁老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禾下乘凉、沧海变桑田,千亩滩涂化良田,盐碱地里飘稻香……这些看似如同神话一般的故事,在经过袁老及其团队孜孜不倦地攻关下,其中的海水稻——“超优千号”耐盐水稻平均亩产量达到了802.9公斤,创下了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这些“海水稻”至少能够多养活1亿人口,相当于增加了1亿亩耕地,使得十四亿人的饭碗更牢固。众所周知,“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袁老的两大梦想。上世纪90年代时,由袁老带领的科研团队,终于在试验田中培育出了高度为1.9米的高杆水稻,其产量也相对较为可观。根据有媒体报道,2019年高杆水稻培育已经成功,株高度足足有2.28米,是水稻中的“巨人”,真让袁老如愿了。这现代版的“神农氏”,最令人尊敬的是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数据显示,海外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00万公顷,平均产量至少比当地品种高出20%。同时,中国在埃及、几内亚和利比里亚等16个非洲国家进行了相关试验,取得了显著成功,每公顷产量至少比当地品种高出2吨。袁老的贡献大大改善全球的粮食供给,大幅降低全球饥饿发生的概率,他造福确实是造福全人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坚定执行者。

袁老留给我们的,是豪情满怀追逐中国梦的信心。一年前,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肯尼斯·奎恩在发给袁老90大寿的贺词中说:“2004年,怀着无上的敬意与自豪,我们授予您世界粮食奖,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赞誉。自那年至今,已整整15年。15年来,您仍孜孜不倦地在水稻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创新,造福人类。”数十年如一日地忙碌,退休后依旧奋战在科研前线,一路支撑这位老科学家的,那就是他对梦想的执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91岁高龄的袁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却化作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必将永远引领着我们阔步前行。

天堂缺米,粮神归位,山河同悲,举国共泣。愿袁老一路走好。

作者:肖水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天堂缺米,粮神归位

2021-05-24 17:37:58 来源: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当今世界上每9个人仍有1人在挨饿。由此可见,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稳定发展繁荣的基石所在。作为一个十四亿人民追逐美好梦想的人口大国,作为一个用全世界7%的土地养活22%人口的农业大国,我们对粮食增产丰收重要作用的理解,估计比很多国家的人都要深刻许多。

被誉为世界“杂家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不仅仅给我们留下了一碗碗晶莹剔透的大米饭,更为我们留下了自信前行的底气。

袁老留给我们的,是香喷喷的米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奋进中的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记得在70年代初期,我国每亩水稻的产量基本上都在七、八百斤左右,很多家庭都吃不饱,遇到“荒月”还不得不吃粗粮度日。后来,经过袁老等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现在很多地区的水稻亩产量已经达到1600斤以上,不少地方还亩产超过2000斤。这就是中国之所以能实现全面脱贫,中国人民之所以有信心追逐共同富裕的底气所在。当然,对于袁老的伟大贡献,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曾经饿过肚皮的人,更是深怀感激之心。而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没有充足的粮食保障,绝对会引发动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袁老是当代一名杰出的、伟大的科学家,一点也不过。

袁老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禾下乘凉、沧海变桑田,千亩滩涂化良田,盐碱地里飘稻香……这些看似如同神话一般的故事,在经过袁老及其团队孜孜不倦地攻关下,其中的海水稻——“超优千号”耐盐水稻平均亩产量达到了802.9公斤,创下了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这些“海水稻”至少能够多养活1亿人口,相当于增加了1亿亩耕地,使得十四亿人的饭碗更牢固。众所周知,“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袁老的两大梦想。上世纪90年代时,由袁老带领的科研团队,终于在试验田中培育出了高度为1.9米的高杆水稻,其产量也相对较为可观。根据有媒体报道,2019年高杆水稻培育已经成功,株高度足足有2.28米,是水稻中的“巨人”,真让袁老如愿了。这现代版的“神农氏”,最令人尊敬的是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数据显示,海外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00万公顷,平均产量至少比当地品种高出20%。同时,中国在埃及、几内亚和利比里亚等16个非洲国家进行了相关试验,取得了显著成功,每公顷产量至少比当地品种高出2吨。袁老的贡献大大改善全球的粮食供给,大幅降低全球饥饿发生的概率,他造福确实是造福全人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坚定执行者。

袁老留给我们的,是豪情满怀追逐中国梦的信心。一年前,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肯尼斯·奎恩在发给袁老90大寿的贺词中说:“2004年,怀着无上的敬意与自豪,我们授予您世界粮食奖,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赞誉。自那年至今,已整整15年。15年来,您仍孜孜不倦地在水稻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创新,造福人类。”数十年如一日地忙碌,退休后依旧奋战在科研前线,一路支撑这位老科学家的,那就是他对梦想的执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91岁高龄的袁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却化作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必将永远引领着我们阔步前行。

天堂缺米,粮神归位,山河同悲,举国共泣。愿袁老一路走好。

作者:肖水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曾家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