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六月”作品太多怎么看?川美美术馆馆长教你打开“正确”观展方式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3日21时30分讯(记者 秦思思)今(3)日上午,“重庆艺术大市场·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2021毕业生作品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展。
据了解,四川美术学院自2005年开始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活动,该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每年各专业的毕业生作品展览。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告诉记者,今年的作品在多个方面都与往年有许多不同。

》》作品更集中
“这是继去年80周年校庆展以来,这是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设计媒介最丰富的一场展览。”何桂彦介绍,今年的本科生的毕业作品,集中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据悉,此次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有油画、版画、雕塑、中国画、书法、水彩画等二十多个不同专业方向的作品,共计11个展厅,涵盖888名学生的数千件作品。

》》选题更亮眼
何桂彦告诉记者,此次毕业作品相较于往年,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从毕业选题到成果应用坚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艺术介入社会发展,推出了一批展现时代风貌、传递人民心声、弘扬传统文化、彰显重庆特色的创作和设计精品。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在地艺术创作,在多个院系毕业生作品都有体现。”何桂彦介绍,如设计学院立足“腹地智慧”核心理念,围绕“乡村振兴、后疫情时代、庆祝建党100周年、西南民族民间文化演绎”,针对绿色可持续、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社会问题、文化传承与传播等具体话题进行研究,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出设计方案。

其中,公共艺术学院聚焦城市美学,以“艺术助力城市发展”为主题,对九龙半岛、电厂工业遗址、黄桷坪街道、重庆美术公园、山城巷、千厮门等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和设计,为重庆的美好发展注入艺术的温度。
雕塑系申子叶是的从小生活在长江边上的重庆人。她的作品《长江计划》是一个环保作品,她用在江津拾来的硒玉,打磨、切片,摆成长江的形状。每当观众走近的时候,“江体”会因为传感装置而发亮。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计划》作品以线下实践和线上征集相结合。申子叶将在线上征集了宜昌、奉节、江津等长江沿线网友寄来的江水,按照长江的形状和路线摆放在一旁。与此同时,她用硒玉做的“长江”,江水也由上游的浅绿,到下游逐渐变得浑浊。她以物质材料转化的艺术方式,反映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保的主题,呼吁大家“保护母亲河”。

》》形式更丰富
“这次在形式上也有巨大的创新,不仅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创新,此次展览还有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何桂彦介绍,展览期间,每个二级学院有一场直播活动,由各二级学院的师生在美术馆现场直播向观众推荐和解读作品。
不仅如此,在“创作故事”专区有八十余个短视频,让观众通过视频的方式,了解学生毕业创作背后的故事。
另外,还开通了网友点赞投票,学校将为获得“最受大众喜爱作品奖”的学生举行颁奖仪式,并发放专项奖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