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缙云山麓、嘉陵江畔,有白石自江岸横亘至江心,中流击水,激荡出这片山水的名字——北碚。站在百年的时间门槛上回望,北碚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一步步成功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绿水青山亘古不变,改革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北碚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6-04

缙云山麓、嘉陵江畔,有白石自江岸横亘至江心,中流击水,激荡出这片山水的名字——北碚。

站在百年的时间门槛上回望,北碚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一步步成功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绿水青山亘古不变,改革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北碚大地上这条主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强劲,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以绿色为导向

统筹做好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三篇文章

5月的缙云山,青山似染,云雾如画。每到周末,“遇见自然”民宿负责人周红就会组织游客夜观自然,识植物、辨昆虫,探究缙云山的奥秘,在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同时,也引导大家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遇见自然”民宿的前身是一家农家乐,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后,周红将农家乐提档升级,并因地制宜开展自然教育。“虽然价格比以前贵了几倍,但上门的游客反而更多了。”周红感叹,“眼里是绿水青山,口袋里有金山银山,这才是真正的靠山吃山。”

山水相拥的北碚,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生态是最亮眼的底色。近年来,北碚区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守护青山绿水,切实筑牢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森林覆盖率达到5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8.1平方米;

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是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中首个突破340个蓝天的行政区,“北碚蓝”成为城市新名片;

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示范,率先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城市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多年保持100%;

在全国率先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突出互动体验科普教育,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厚植绿色发展本底的基础上,北碚区进一步挖掘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系统谋划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产业整体发展——

开展缙云山北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目前已通过市级专家评审,并经市文旅委推报至国家文旅部作为创建单位;

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强化温泉旅游与康养、文化等业态融合发展,连续承办三届中国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国际研讨会,世温联将北碚作为世界温泉论坛的永久会址;

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启动“百馆之城”建设,加快打造休闲度假目的地,获批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日益成为北碚大地的主旋律。

以创新为动力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重庆惠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车间里的机械手臂快速运转,产品从制造到加工,整个流程几乎都是自动化完成。负责人陈先进说,去年创建数字化车间后,整个铸造车间节约了1/3以上的人力,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作为全市唯一的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区,北碚区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抓导向引领。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方向,在蔡家智慧新城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目前汇聚了工业互联网“三大件”、20余家知名企业,累计“上云上平台”企业5331家。传感器产业是北碚正在快速推进的又一新兴产业,建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的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2020年入选“全国传感器十大园区”。

抓主体培育。实施科技企业成长“育苗造林”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打造市级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整培育链条。全区科技型企业达160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增加到40个,市级及以上科研平台达150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位居全市第一。

抓载体建设。高水平建设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组建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形成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亿达创智广场、朝阳文创大道等创新创业空间约44万平方米,汇聚科技型企业及研发团队520余个,基因检测、快速止血材料、黄连大健康等一批成果得到有效转化。

抓人才汇聚。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企业家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不断健全“引育留用”人才政策体系,200余个次人才、团队、用人单位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技术经纪人”“亚杰商会西南‘摇篮计划’”等创新能力培训,举办中国(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成功创建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北碚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与四川省绵阳市缔结友好城市。在科技合作方面,双方合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重庆分中心、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重庆中心落地北碚并揭牌运营。

以民生为根本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进北碚区朝阳街道新房子社区,33部外挂电梯引人注目。在社区搭台、居民自治共建下,605户居民的“老房电梯梦”得以实现,从此告别30多年没有电梯的日子。

“做梦都没想到,我们老房子也能装上电梯。”最近,因定期要去医院、不得已搬走的居民但有全又搬了回来。他说,结束了爬楼的困难史,自己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享有高品质生活,就是最有说服力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十三五”期间,北碚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服务民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教育更优质更均衡——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对50多所老城区和农村薄弱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学前三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7%、99.8%。

看病更容易更便宜——扎实开展3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12项医改便民长效机制,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3.4万份,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82张,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

居住更安全更舒适——实施棚户区改造4623户,改造老旧小区6个、农村危房2820户。

就业更充分更高质——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

城市更美好更宜居——建成10个城市公园、13个社区公园和38个“邮票广场”,公园城市基础日渐良好,城市的“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

出行更方便更高效——道路通车里程达2059公里,嘉陵江黄金水道纵贯南北,襄渝、遂渝、兰渝等铁路横穿东西,绕城高速、渝武高速、渝广高速和轨道交通6号线穿境而过,初步形成“南下东进西联北拓”的交通路网。

……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碚区将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强大动力,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充分发挥“两城交汇”“三区叠加”优势,加快建设生态人文名城、科技创新高地、高新产业基地、民营经济示范地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新闻现场>>>

“腾笼换鸟”激活发展新动能

位于蔡家智慧新城的重庆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是北碚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环。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北碚最大的一个烂尾项目。

据了解,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所在地块占地170余亩,原为深圳一家企业通过“招拍挂”获得,因种种原因导致烂尾。2018年,北碚区支持本土民营企业重庆神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对该地块进行收购整治。其后,结合全市工业制造业发展规划和蔡家智慧新城定位,在该地块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赋能北碚乃至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

如今,这里已落户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中国电子学会创新体验中心、国信优易西南总部基地等一批重量级项目,成为工业互联网产业的“神经中枢”。

近年来,面对“无地可用”“无处可去”的尴尬,北碚区不断加强对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和低效用地的清理管理,今年还全面启动专项工作,拟通过1个月安全问题集中整治、2个月闲置土地和厂房集中处置、3个月低效用地集中提升3个阶段,进一步筑牢安全底线,加快“腾笼换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激发新活力。

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北碚区共整治安全隐患问题企业(单位)440家,拆除违建厂房(房屋)30389平方米,收回土地89.5亩、房屋7607平方米,盘活利用闲置土地18.3亩、闲置厂房(房屋)6.82万平方米,搬迁至区外企业38家,关停企业20家。

老旧小区改出居民新生活

初夏的清晨,嘉陵江畔朝霞遍洒。

北碚区朝阳街道天津路社区,64岁的居民黄远均同往常一样出门晨练。

“以前不爱出门,楼房外墙怕掉砖,路上泥水老湿鞋,江边全是烂棚棚,看哪儿都堵心。”黄远均说,“现在环境美了,风貌也出来了,老旧小区变成了景点!”

黄远均所居住的南京路片区是北碚开埠之地,见证了北碚的发展历程。然而,历经多年岁月,该片区出现房屋陈旧、街面破损、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群众怨声载道,改造意愿强烈。

2017年起,北碚区启动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改造项目,完整保留街巷空间和布局等传统风貌,对建筑外立面、绿化、管网等进行升级,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挖掘城市文脉,让老城区既跟得上发展,又留得住乡愁。

如今,漫步在南京路片区,风貌统一、色调古朴的红色砖楼与街边百年梧桐树相映成趣,干净的街道与古朴的建筑浑然一体,散发出老街独有的时光印记。2019年,该项目获评“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

在“十三五”时期,北碚区以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改造项目为范例,改造老旧小区6个,让群众住得舒心更暖心。

“以前不少老邻居都搬到了北碚新城或主城其他区域,我自己也在渝中区买了房,准备退休后就搬去居住。”黄远均说,现在,她彻底打消了搬家的念头,而且不少搬走的老邻居也在重新装修房屋,准备搬回来呢。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北碚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2021-06-04 22:28:11 来源:

缙云山麓、嘉陵江畔,有白石自江岸横亘至江心,中流击水,激荡出这片山水的名字——北碚。

站在百年的时间门槛上回望,北碚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一步步成功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绿水青山亘古不变,改革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北碚大地上这条主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强劲,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以绿色为导向

统筹做好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三篇文章

5月的缙云山,青山似染,云雾如画。每到周末,“遇见自然”民宿负责人周红就会组织游客夜观自然,识植物、辨昆虫,探究缙云山的奥秘,在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同时,也引导大家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遇见自然”民宿的前身是一家农家乐,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后,周红将农家乐提档升级,并因地制宜开展自然教育。“虽然价格比以前贵了几倍,但上门的游客反而更多了。”周红感叹,“眼里是绿水青山,口袋里有金山银山,这才是真正的靠山吃山。”

山水相拥的北碚,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生态是最亮眼的底色。近年来,北碚区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守护青山绿水,切实筑牢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森林覆盖率达到5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8.1平方米;

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是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中首个突破340个蓝天的行政区,“北碚蓝”成为城市新名片;

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示范,率先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城市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多年保持100%;

在全国率先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突出互动体验科普教育,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厚植绿色发展本底的基础上,北碚区进一步挖掘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系统谋划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产业整体发展——

开展缙云山北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目前已通过市级专家评审,并经市文旅委推报至国家文旅部作为创建单位;

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强化温泉旅游与康养、文化等业态融合发展,连续承办三届中国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国际研讨会,世温联将北碚作为世界温泉论坛的永久会址;

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启动“百馆之城”建设,加快打造休闲度假目的地,获批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日益成为北碚大地的主旋律。

以创新为动力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重庆惠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车间里的机械手臂快速运转,产品从制造到加工,整个流程几乎都是自动化完成。负责人陈先进说,去年创建数字化车间后,整个铸造车间节约了1/3以上的人力,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作为全市唯一的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区,北碚区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抓导向引领。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方向,在蔡家智慧新城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目前汇聚了工业互联网“三大件”、20余家知名企业,累计“上云上平台”企业5331家。传感器产业是北碚正在快速推进的又一新兴产业,建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的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2020年入选“全国传感器十大园区”。

抓主体培育。实施科技企业成长“育苗造林”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打造市级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整培育链条。全区科技型企业达160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增加到40个,市级及以上科研平台达150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位居全市第一。

抓载体建设。高水平建设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组建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形成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亿达创智广场、朝阳文创大道等创新创业空间约44万平方米,汇聚科技型企业及研发团队520余个,基因检测、快速止血材料、黄连大健康等一批成果得到有效转化。

抓人才汇聚。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企业家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不断健全“引育留用”人才政策体系,200余个次人才、团队、用人单位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技术经纪人”“亚杰商会西南‘摇篮计划’”等创新能力培训,举办中国(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成功创建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北碚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与四川省绵阳市缔结友好城市。在科技合作方面,双方合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重庆分中心、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重庆中心落地北碚并揭牌运营。

以民生为根本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进北碚区朝阳街道新房子社区,33部外挂电梯引人注目。在社区搭台、居民自治共建下,605户居民的“老房电梯梦”得以实现,从此告别30多年没有电梯的日子。

“做梦都没想到,我们老房子也能装上电梯。”最近,因定期要去医院、不得已搬走的居民但有全又搬了回来。他说,结束了爬楼的困难史,自己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享有高品质生活,就是最有说服力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十三五”期间,北碚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服务民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教育更优质更均衡——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对50多所老城区和农村薄弱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学前三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7%、99.8%。

看病更容易更便宜——扎实开展3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12项医改便民长效机制,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3.4万份,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82张,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

居住更安全更舒适——实施棚户区改造4623户,改造老旧小区6个、农村危房2820户。

就业更充分更高质——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

城市更美好更宜居——建成10个城市公园、13个社区公园和38个“邮票广场”,公园城市基础日渐良好,城市的“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

出行更方便更高效——道路通车里程达2059公里,嘉陵江黄金水道纵贯南北,襄渝、遂渝、兰渝等铁路横穿东西,绕城高速、渝武高速、渝广高速和轨道交通6号线穿境而过,初步形成“南下东进西联北拓”的交通路网。

……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碚区将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强大动力,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充分发挥“两城交汇”“三区叠加”优势,加快建设生态人文名城、科技创新高地、高新产业基地、民营经济示范地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新闻现场>>>

“腾笼换鸟”激活发展新动能

位于蔡家智慧新城的重庆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是北碚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环。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北碚最大的一个烂尾项目。

据了解,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所在地块占地170余亩,原为深圳一家企业通过“招拍挂”获得,因种种原因导致烂尾。2018年,北碚区支持本土民营企业重庆神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对该地块进行收购整治。其后,结合全市工业制造业发展规划和蔡家智慧新城定位,在该地块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赋能北碚乃至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

如今,这里已落户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中国电子学会创新体验中心、国信优易西南总部基地等一批重量级项目,成为工业互联网产业的“神经中枢”。

近年来,面对“无地可用”“无处可去”的尴尬,北碚区不断加强对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和低效用地的清理管理,今年还全面启动专项工作,拟通过1个月安全问题集中整治、2个月闲置土地和厂房集中处置、3个月低效用地集中提升3个阶段,进一步筑牢安全底线,加快“腾笼换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激发新活力。

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北碚区共整治安全隐患问题企业(单位)440家,拆除违建厂房(房屋)30389平方米,收回土地89.5亩、房屋7607平方米,盘活利用闲置土地18.3亩、闲置厂房(房屋)6.82万平方米,搬迁至区外企业38家,关停企业20家。

老旧小区改出居民新生活

初夏的清晨,嘉陵江畔朝霞遍洒。

北碚区朝阳街道天津路社区,64岁的居民黄远均同往常一样出门晨练。

“以前不爱出门,楼房外墙怕掉砖,路上泥水老湿鞋,江边全是烂棚棚,看哪儿都堵心。”黄远均说,“现在环境美了,风貌也出来了,老旧小区变成了景点!”

黄远均所居住的南京路片区是北碚开埠之地,见证了北碚的发展历程。然而,历经多年岁月,该片区出现房屋陈旧、街面破损、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群众怨声载道,改造意愿强烈。

2017年起,北碚区启动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改造项目,完整保留街巷空间和布局等传统风貌,对建筑外立面、绿化、管网等进行升级,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挖掘城市文脉,让老城区既跟得上发展,又留得住乡愁。

如今,漫步在南京路片区,风貌统一、色调古朴的红色砖楼与街边百年梧桐树相映成趣,干净的街道与古朴的建筑浑然一体,散发出老街独有的时光印记。2019年,该项目获评“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

在“十三五”时期,北碚区以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改造项目为范例,改造老旧小区6个,让群众住得舒心更暖心。

“以前不少老邻居都搬到了北碚新城或主城其他区域,我自己也在渝中区买了房,准备退休后就搬去居住。”黄远均说,现在,她彻底打消了搬家的念头,而且不少搬走的老邻居也在重新装修房屋,准备搬回来呢。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