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担当实干
潼南 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核心提示
6月的潼南,碧空如洗,满目葱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高新区企业紧锣密鼓组织生产,奋力夺取全年“双过半”目标任务;蔬菜基地各种果蔬长势喜人,盼望着奔向市民餐桌;闇公旧居人头攒动,红色基因涤荡心灵、融入血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近年来,潼南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立足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定位,坚持开拓创新、担当实干,奋力开创潼南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唱好“双城记” 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新样板
2020年12月23日,伴随着一排排工程机械轰鸣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重大项目——涪江干流潼南双江航电枢纽正式开工建设。此时,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不到一年时间,几天后,《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总体方案》率先获批。
聚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互联互通。今年4月30日,合潼安高速重庆(潼南段)一期开通运行,从潼南城区到崇龛陈抟故里菜花节景区只需20来分钟,节约了一半时间,从成都、安岳方向来潼将减少行车时间近30分钟。渝遂铁路新增定制列车3对,达到40班次。遂潼商务快客、跨省城际公交和跨省农村客运已累计发送乘客38万余人次。
注重整合要素资源,推动产业协作共兴。加快建设涪江50平方公里休闲旅游度假区,大佛寺湿地公园、蔬菜公园相继建成投用,滨江路金佛大桥至双江段竣工通车,与遂宁、铜梁等毗邻地区共推红色文化、古镇休闲等10余条精品线路,协同举办菜花节、柠檬节、荷花节等特色节会,共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发展以文旅康养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同时,发展以天然气综合利用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柠檬等为重点的现代高效特色农业。
密切区域联动联控,推动生态环境共治。与毗邻区(市)县签订《涪江、琼江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建立环境风险数据库,协同妥善处置“8.12”“8.16”涪江特大洪水过境等应急事件,开展联合巡河、监测、执法达40余次,涪江、琼江水质总体稳定、持续向好,去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0天以上。
聚焦两地民生实事,推动公共服务互惠。全面推动落实川渝通办重点改革任务,首批通办事项完成进度95%,624名四川籍养老保险人员完成资格认证。城区潼州等三所小学主体工程加快建设,重庆电力高专落户潼南,42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联网和西南片区异地门诊直接结算,116家药店纳入西南片区异地门诊定点机构。推进职工养老保险无障碍转移,今年累计办理两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入、转出147人次。
“我们认真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各项任务,牢牢抓住共下双核引领区域联动‘一盘棋’、共抓产业协作‘一条链’、共建基础设施‘一张网’、共筑科技创新‘一座城’、共治生态环境‘一江水’、共推公共服务‘一卡通’等工作要求,‘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部署在潼南落地见效。”潼南区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说。
围绕“五大产业” 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潼南成功获批国家智能终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20年3月,国内知名的手机笔电配套企业——富鸿祥落户潼南,采用CNC精密加工等先进工艺,为手机和笔电整机企业配套生产手机笔电外壳,产品供不应求。
如今,随着一大批笔电配套企业的落户,潼南已拥有精密CNC加工机床超过6000台,位于全市前列。
目前,潼南规模以上智能制造企业达到79家,依托富鸿祥科技、景裕电子、保时龙电子、普创长顺等优势企业,加快“强基地、补链条、引终端”,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75.6亿元,成功获批国家智能终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巨科环保成为全国第一座全产业链环保产业园。
走进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的废水处理车间,成分不同的电镀废水通过相应管道输送至处理车间后,经过过滤、除油、隔膜压滤等工艺组合,最终变为可重新利用的“中水”。同时,电镀废水中所含的铜、镍、铬等重金属经过处理后转换成了铜粉、氢氧化铬、碳酸镍等工业生产原料,实现了资源回收再利用。
据该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整套电镀工业废水处理系统运行成本低,相较于全国其他电镀工业园区,巨科环保向入驻企业收取的污染治理费用低20%左右。巨科环保因此成为全国第一座全产业链环保产业园,被生态环境部认定为中国电镀园区的“经典案例”,主导编制国家标准一项,实现我区国家标准编制零的突破。
近年来,潼南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立足实体经济打好产业攻坚战,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初步形成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建材五大主导产业,2020年五大产业实现总产值382.7亿元,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千亿级工业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据潼南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在加快培育壮大五大主导产业的同时,潼南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重点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项行动,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火炬重庆潼南节能环保特色产业基地和潼南国家智能终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612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高成长性企业9家。
推进乡村振兴 绘就幸福美丽乡村新画卷
有效衔接,接续奋斗。
今年5月17日一大早,区扶贫办驻群力镇莫家社区第一书记黄汝强和2名驻村工作队员赶到社区,与原任第一书记王茂办完交接手续后,马上组织原驻村干部、社区“两委”干部召开座谈会。会上,王茂介绍了他的驻村工作经验,提出对莫家社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
据了解,自2002年潼南被确定为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以来,经历了整村推进、整村脱贫、片区开发、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5个阶段,实现了5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085户、48777人全部脱贫。站在新发展阶段,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潼南择优选派161名机关干部组成61支驻村工作队,于今年5月底前进村(社区)到岗,开始为期2年驻村(社区)工作。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近年来,潼南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持续巩固提升粮食、生猪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柠檬、蔬菜、油菜、小龙虾、花椒“五朵金花”,开创了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工作新局面。
2020年12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播出《从“外”向“内”寻新机》,介绍潼南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广大农户靠一颗“酸柠檬”过上了“甜日子”。
作为中国柠檬的核心产区,潼南有着发展柠檬产业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近年来,汇达柠檬深耕潼南,致力于发展柠檬产业,吸引周边20多万农户和汇达柠檬签订收购协议,形成30多万亩的种植规模,成为当地特色经济产业和农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带动了当地上下游食品加工产业链的发展。目前,潼南柠檬产业年综合产值超过32亿元。
据介绍,“十三五”末,潼南粮食总产量达到37.7万吨,生猪产能55.8万头,柠檬、蔬菜、油菜、小龙虾、花椒等特色产业规模达到176万亩,粮经比达37:63,实现村村都有规模产业覆盖。累计认证“三品一标”344个,“潼南柠檬”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被纳入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名录、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0余种优质农产品入驻市级公用品牌“巴味渝珍”。2020年农业总产值111.9亿元。
“我区扎实推进以产业振兴为主的五个振兴,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做大农业精深加工,做靓农业品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抓好农村教育卫生改善、群众性文化活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等重点任务,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潼南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介绍,潼南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五年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链接>>>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2%、15.8%、12.4%,财政收入增长12.3%。成功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大攻坚战卓有成效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全区5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48777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涪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琼江水质持续达到Ⅲ类,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1.7%。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明显,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序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近10倍。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双江古镇、陈抟故里、大佛寺景区获批国家AAAA级景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2:43.4:40.4。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人民生态公园等16个公园开园投用,隆鑫商圈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城区人均绿地面积增长14.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7%。涪江大桥、东安大桥建成通车,潼荣高速、潼南航电枢纽建成投用。小龙虾、花椒等产业从无到有,柠檬、蔬菜等产业从有变优,改造农村危房7573户、厕所4.2万户,农村公路社社通畅,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承接落实1078项中央、市级重点改革任务。整合重组8家区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增长50%。公共医疗机构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医共体实现“医通、人通、财通”,区内就诊率达到90%。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200余项,审批时间整体压缩50%,市场主体净增37.9%。
人民生活有效改善
民生支出218亿元、增长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320元。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国家卫生城区,公共文化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新增城镇就业10.6万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