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革命先烈致敬,向重庆的建设者们致敬”——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受追捧

“向革命先烈致敬,向重庆的建设者们致敬”——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受追捧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2021-06-23

“看完展览,我被深深地震撼,向革命先烈致敬,向重庆的建设者们致敬!”6月22日,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了《初心 使命 奋斗——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之后,来自南京的观众刘伟在留言簿上写道。

此时,在他身后的展厅内,不少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他们通过观看珍贵的历史照片及文物,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重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10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实践和巨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自6月17日开展以来,该展览已吸引了近万名市民及外地观众前来参观。

6月21日,红岩革命纪念馆,游人正在参观“初心·使命·奋斗 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一本日记,再现革命先烈崇高精神

“此次展览共计展出533张图片、27件文物,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部分,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百年奋斗史和重庆的发展史。”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陈列展览部科长、文博副研究馆员冯科介绍。

“初心·使命·奋斗 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展出的肖林夫妇相关图片。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展区,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为观众生动再现了从马克思主义在重庆的传播、土地革命,到红岩精神、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直至重庆解放的过程,展示了一批批共产党员为寻找救国济民之路,勇立时代潮头,以重庆为舞台进行的艰辛探索和革命实践。

《1930年刘愿庵烈士遗书》。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在这部分的展品中,由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和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杨闇公撰写的日记引起了参观者们的注意。

“杨闇公总共留下了三本日记,详细记录了他在1924年1月至1926年1月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此次展出的这本日记是他1924年撰写的。”冯科说。

冯科表示,杨闇公日记最先藏于杨闇公在重庆的家中。1927年4月6日,杨闇公牺牲后,他的妻子赵宗楷偷偷将日记从重庆带回潼南双江,藏匿在老家房间的墙洞里保存下来。1949年以后,杨闇公的子女将日记捐献给了国家。“此次,我们把杨闇公日记带到展览现场,是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观看日记,了解以杨闇公为代表的革命先烈追求真理、坚持信仰的崇高精神,以及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冯科说。

对此,来自青岛的刘同深有体会。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党员,刘同之前就看过一些杨闇公的资料,但他依然被杨闇公日记里的内容深深震撼。“例如,他在1924年10月10日写下的‘照例的庆祝又来了,仍然是命令式的挂国旗……还是与十二年[前]所过的日子不稍减轻……这样的国庆值得我们庆祝吗’等话语,就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担当和初心,视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精神。”刘同说,他把杨闇公日记的部分内容抄在了笔记本上,准备回去之后反复研读。

1949年重庆市人民欢迎解放军入城的红旗。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一根钢轨,见证重庆发展步伐

《初心 使命 奋斗——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展区结合时代特征与重庆地域特色,展现重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迁,从成渝铁路、襄渝铁路到嘉陵江大桥,实景化的展示,艺术化的处理,让观众在学习党史的同时,触摸重庆“活”的记忆,找寻那些激情澎湃的足迹。

在这部分展出的诸多展品中,一根钢轨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这根钢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修建成渝铁路时留下的。”冯科介绍,1949年12月8日,在西南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正式作出了“兴建成渝铁路,造船修建码头”的决策。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

“成渝铁路所需的钢轨是由当时唯一具有钢轨生产能力的第29兵工厂(后改名101厂,即后来的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冯科介绍,在接到这个任务后,第29兵工厂组织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经过几个月反复试验、摸索,成功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长12.5米的重轨。之后,他们再接再厉,生产出大量钢轨以及其他部件,确保成渝铁路从钢轨到螺栓,全部是“中国造”。此次展出的这根钢轨就是当时第29兵工厂生产的众多钢轨之一。

“看到这根钢轨,我感到特别亲切。小时候,我就经常听爷爷说,当初成渝铁路修建的时候,家里就曾捐献了枕木。”家住南岸的居民佘廷银说,从最初的成渝铁路,到如今的成渝高铁,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成渝两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为重庆铁路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佘廷银说。

一段木桩,记录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历程

同样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展区内,还展出了一截树桩。在这截树桩上,除了有不少弹孔外,还覆盖了红色的小布。

“这是1952年上甘岭战役后遗留的树桩。”冯科介绍,1952年8月29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会议筹建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第三分团(以下简称第三分团),召集工农业劳动模范、文化教育工作者等60多人,赴朝进行慰问。

1952年上甘岭战斗后遗留的树樁。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为更好地慰问前线的战士,第三分团的工作人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和空袭危险,前往战斗最激烈的上甘岭等地,以及后方医院、兵站。而这截树桩正是第三分团在慰问的过程中,志愿军战士送给他们的。1952年11月11日,随着第三分团回国,这截树桩也被带回国内。当年12月,这截树桩被捐赠给西南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前身)。

“这截长1.96米、直径为0.37米的树桩上共留有弹孔、弹痕约41个。而这些红布,则是为了标注弹孔的位置。”冯科说。

《1953年邱少云在上甘岭反击战立功奖状喜报》。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之前我虽然也听长辈讲过抗美援朝的历史,但对战争的细节,却了解得不是太多。”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二学生王彦宇表示,这截树桩让他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屈不挠、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向革命先烈致敬,向重庆的建设者们致敬”——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受追捧

2021-06-23 10:08:08 来源:

“看完展览,我被深深地震撼,向革命先烈致敬,向重庆的建设者们致敬!”6月22日,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了《初心 使命 奋斗——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之后,来自南京的观众刘伟在留言簿上写道。

此时,在他身后的展厅内,不少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他们通过观看珍贵的历史照片及文物,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重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10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实践和巨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自6月17日开展以来,该展览已吸引了近万名市民及外地观众前来参观。

6月21日,红岩革命纪念馆,游人正在参观“初心·使命·奋斗 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一本日记,再现革命先烈崇高精神

“此次展览共计展出533张图片、27件文物,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部分,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百年奋斗史和重庆的发展史。”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陈列展览部科长、文博副研究馆员冯科介绍。

“初心·使命·奋斗 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展出的肖林夫妇相关图片。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展区,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为观众生动再现了从马克思主义在重庆的传播、土地革命,到红岩精神、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直至重庆解放的过程,展示了一批批共产党员为寻找救国济民之路,勇立时代潮头,以重庆为舞台进行的艰辛探索和革命实践。

《1930年刘愿庵烈士遗书》。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在这部分的展品中,由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和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杨闇公撰写的日记引起了参观者们的注意。

“杨闇公总共留下了三本日记,详细记录了他在1924年1月至1926年1月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此次展出的这本日记是他1924年撰写的。”冯科说。

冯科表示,杨闇公日记最先藏于杨闇公在重庆的家中。1927年4月6日,杨闇公牺牲后,他的妻子赵宗楷偷偷将日记从重庆带回潼南双江,藏匿在老家房间的墙洞里保存下来。1949年以后,杨闇公的子女将日记捐献给了国家。“此次,我们把杨闇公日记带到展览现场,是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观看日记,了解以杨闇公为代表的革命先烈追求真理、坚持信仰的崇高精神,以及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冯科说。

对此,来自青岛的刘同深有体会。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党员,刘同之前就看过一些杨闇公的资料,但他依然被杨闇公日记里的内容深深震撼。“例如,他在1924年10月10日写下的‘照例的庆祝又来了,仍然是命令式的挂国旗……还是与十二年[前]所过的日子不稍减轻……这样的国庆值得我们庆祝吗’等话语,就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担当和初心,视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精神。”刘同说,他把杨闇公日记的部分内容抄在了笔记本上,准备回去之后反复研读。

1949年重庆市人民欢迎解放军入城的红旗。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一根钢轨,见证重庆发展步伐

《初心 使命 奋斗——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展区结合时代特征与重庆地域特色,展现重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迁,从成渝铁路、襄渝铁路到嘉陵江大桥,实景化的展示,艺术化的处理,让观众在学习党史的同时,触摸重庆“活”的记忆,找寻那些激情澎湃的足迹。

在这部分展出的诸多展品中,一根钢轨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这根钢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修建成渝铁路时留下的。”冯科介绍,1949年12月8日,在西南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正式作出了“兴建成渝铁路,造船修建码头”的决策。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

“成渝铁路所需的钢轨是由当时唯一具有钢轨生产能力的第29兵工厂(后改名101厂,即后来的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冯科介绍,在接到这个任务后,第29兵工厂组织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经过几个月反复试验、摸索,成功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长12.5米的重轨。之后,他们再接再厉,生产出大量钢轨以及其他部件,确保成渝铁路从钢轨到螺栓,全部是“中国造”。此次展出的这根钢轨就是当时第29兵工厂生产的众多钢轨之一。

“看到这根钢轨,我感到特别亲切。小时候,我就经常听爷爷说,当初成渝铁路修建的时候,家里就曾捐献了枕木。”家住南岸的居民佘廷银说,从最初的成渝铁路,到如今的成渝高铁,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成渝两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为重庆铁路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佘廷银说。

一段木桩,记录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历程

同样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展区内,还展出了一截树桩。在这截树桩上,除了有不少弹孔外,还覆盖了红色的小布。

“这是1952年上甘岭战役后遗留的树桩。”冯科介绍,1952年8月29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会议筹建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第三分团(以下简称第三分团),召集工农业劳动模范、文化教育工作者等60多人,赴朝进行慰问。

1952年上甘岭战斗后遗留的树樁。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为更好地慰问前线的战士,第三分团的工作人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和空袭危险,前往战斗最激烈的上甘岭等地,以及后方医院、兵站。而这截树桩正是第三分团在慰问的过程中,志愿军战士送给他们的。1952年11月11日,随着第三分团回国,这截树桩也被带回国内。当年12月,这截树桩被捐赠给西南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前身)。

“这截长1.96米、直径为0.37米的树桩上共留有弹孔、弹痕约41个。而这些红布,则是为了标注弹孔的位置。”冯科说。

《1953年邱少云在上甘岭反击战立功奖状喜报》。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之前我虽然也听长辈讲过抗美援朝的历史,但对战争的细节,却了解得不是太多。”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二学生王彦宇表示,这截树桩让他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屈不挠、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

[责任编辑: 李辉]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