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1200余门
今(23)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高校在线课程资源中心(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获悉,近年来重庆市围绕在线课程开展了多模式、体系化的创新实践。截至目前,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1200余门,注册用户突破177万人,选课量超215万人次。

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1200余门

来源:上游新闻2021-06-23

重庆师范大学的《轻量级微课设计与制作》、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英汉口译基础》……这些重庆高校的市级线上一流课程,不但大学生可以在线跨校学习学分互认,市民也能免费上网学习。

今(23)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高校在线课程资源中心(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获悉,近年来重庆市围绕在线课程开展了多模式、体系化的创新实践。截至目前,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1200余门,注册用户突破177万人,选课量超215万人次。

303门课程入选市级线上一流课程

足不出户在线就能学习一流课程。今年4月,重庆市教委推出162门2020年高校线上一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包括重庆大学《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工程热力学》,西南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这些课程通过“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等公共课程服务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

“本次认定的课程中,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入选79门,占比近五成,是拥有最多线上一流课程的公共课程服务平台。”市课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市教委已连续推出四批市级线上一流课程共计510门,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累计入选303门,有力推动了重庆市高校一流课程建设与应用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近年来,中心聚焦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按照“建标准、搭平台、推应用、促共享”的思路,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和评价体系,有效提升区域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整体水平。

经过近4年的探索实践,重庆市围绕在线课程开展多模式、体系化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教育部高度肯定。

完善在线课程建设标准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据介绍,中心针对课程结构、学习考核、视频资源的建设要求等进行明确和规范。坚持以课程共享应用效果为导向,对课程教学团队、内容资源、教学设计、学习支持与学习效果等内容进行科学评价。还编制了标准指导在渝高校建设在线课程超2100余门。至2020年底,重庆累计获国家一流课程认定12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认定率居全国第二。

为支撑高校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应用,中心搭建了“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完善平台的课程应用监测系统,便捷、有效建立起“国家-市-校”三级优质资源共享开放体系。

平台“零投入”建设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经过近4年的运行,平台已上线课程1200余门,注册用户突破177万人,选课量超215万人次,累计访问4.1亿人次,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全市68所高校、市外2088所学校及单位。

“平台汇聚了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为2020年高校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收到教育部高教司‘感谢信’和全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感谢状’。”

成立在线开放课程培育联盟 推动课程共建共享

为做好在线课程的推广应用,4年来,中心通过组织开展区域高校课程建设与应用工作会、培训会,组织国家、市级精品在线课程负责人开展经验交流宣讲,开展优秀示范案例征集推广,连续举办全市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区域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水平持续提升。

不仅如此,还挂牌成立了“重庆市高校在线课程资源中心”,推进校际、校企间课程开发协作和共建共享,指导部分在渝本科、高职院校,成立在线开放课程培育联盟,对联盟内课程共建共享、跨校学习、学分互认等运行机制进行规范,首次建立起跨校、跨行业、跨区域的在线课程培育体系。

通过系列管理机制创新,重庆近年来的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创新思路及成效举措,被《中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报告(2018-2019)》收录并出版,全国仅有四省市案例入选。

“通过不断深化在线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起‘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该负责人表示。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1200余门

2021-06-23 11:22:32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师范大学的《轻量级微课设计与制作》、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英汉口译基础》……这些重庆高校的市级线上一流课程,不但大学生可以在线跨校学习学分互认,市民也能免费上网学习。

今(23)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高校在线课程资源中心(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获悉,近年来重庆市围绕在线课程开展了多模式、体系化的创新实践。截至目前,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1200余门,注册用户突破177万人,选课量超215万人次。

303门课程入选市级线上一流课程

足不出户在线就能学习一流课程。今年4月,重庆市教委推出162门2020年高校线上一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包括重庆大学《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工程热力学》,西南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这些课程通过“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等公共课程服务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

“本次认定的课程中,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入选79门,占比近五成,是拥有最多线上一流课程的公共课程服务平台。”市课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市教委已连续推出四批市级线上一流课程共计510门,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累计入选303门,有力推动了重庆市高校一流课程建设与应用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近年来,中心聚焦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按照“建标准、搭平台、推应用、促共享”的思路,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和评价体系,有效提升区域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整体水平。

经过近4年的探索实践,重庆市围绕在线课程开展多模式、体系化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教育部高度肯定。

完善在线课程建设标准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据介绍,中心针对课程结构、学习考核、视频资源的建设要求等进行明确和规范。坚持以课程共享应用效果为导向,对课程教学团队、内容资源、教学设计、学习支持与学习效果等内容进行科学评价。还编制了标准指导在渝高校建设在线课程超2100余门。至2020年底,重庆累计获国家一流课程认定12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认定率居全国第二。

为支撑高校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应用,中心搭建了“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完善平台的课程应用监测系统,便捷、有效建立起“国家-市-校”三级优质资源共享开放体系。

平台“零投入”建设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经过近4年的运行,平台已上线课程1200余门,注册用户突破177万人,选课量超215万人次,累计访问4.1亿人次,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全市68所高校、市外2088所学校及单位。

“平台汇聚了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为2020年高校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收到教育部高教司‘感谢信’和全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感谢状’。”

成立在线开放课程培育联盟 推动课程共建共享

为做好在线课程的推广应用,4年来,中心通过组织开展区域高校课程建设与应用工作会、培训会,组织国家、市级精品在线课程负责人开展经验交流宣讲,开展优秀示范案例征集推广,连续举办全市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区域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水平持续提升。

不仅如此,还挂牌成立了“重庆市高校在线课程资源中心”,推进校际、校企间课程开发协作和共建共享,指导部分在渝本科、高职院校,成立在线开放课程培育联盟,对联盟内课程共建共享、跨校学习、学分互认等运行机制进行规范,首次建立起跨校、跨行业、跨区域的在线课程培育体系。

通过系列管理机制创新,重庆近年来的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创新思路及成效举措,被《中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报告(2018-2019)》收录并出版,全国仅有四省市案例入选。

“通过不断深化在线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起‘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该负责人表示。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