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优势筑人才磁场之基 高端产业搭建人才腾飞舞台
“小而美”璧山城多举措出招 筑就巨大人才“磁吸效应”
从2010年的58.6万人,到2020年的75.6万人,十年净增17.0万人。这是一组来自“第七次人口普查”对璧山区常住人口的统计数据。

区域优势筑人才磁场之基 高端产业搭建人才腾飞舞台
“小而美”璧山城多举措出招 筑就巨大人才“磁吸效应”

来源:华龙网- 重庆晨报2021-06-30

从2010年的58.6万人,到2020年的75.6万人,十年净增17.0万人。这是一组来自“第七次人口普查”对璧山区常住人口的统计数据。

这条用严谨数据勾勒出的“微笑曲线”,诠释了璧山的“人口引力”,也彰显了璧山的“人才引力”。

仅2020年璧山就通过柔性引进、全职引进和自主培养方式,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00余人,其中仅康佳广电技术研究院就汇集专家团队近200人。

为何一个面积仅915平方公里的小城,能引来世界各地人才的趋之若鹜?璧山究竟是如何赢得这份让人艳羡的“人才红利”的?

“区域经济经”“高端产业链”“创新大平台”。近年来,璧山区委、区政府在这一“经”、一“链”、一“平台”上的频频出招,为这座“小而美”的城市,筑就起的巨大人才“磁吸效应”。

区域经济链:抓住国家战略用区域优势筑人才磁场

2020年6月,“百万英才兴重庆”——重庆市璧山区2020年上半年人才引进活动举行,共吸引了500余名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博士、硕士前来参加,为紧缺人才提供了249个岗位。

如此多的高端人才愿意栖身璧山,璧山区日益凸现的“区域经济链”可谓是一大引力。

今年初,中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动、发展空间快速拓展、人流物流大幅集聚。跑步进入重庆主城方阵的璧山,正加速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置身“一带一路”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期,璧山区委、区政府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国家战略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一系列调研活动在璧山迅速展开,主题就是如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主城都市区发展,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进程中实现璧山的发展抱负。

在这个宏大主题下,璧山从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创新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等8个方面确定了35个调研课题,明晰了璧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精准定位: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迎客厅”,强化会客功能、宜居功能和展示功能,打造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示范区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先行区的发展之路。

如今,璧山已将调研成果转换成了决策思维,以清单化、项目化推动调研成果落地见效。而随着这一系列成果转化得以见效,璧山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得到凸现,人才磁场的坚实基础得以铸就。

高端产业链:为人才实现自我腾飞提供广阔舞台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做好人才工作,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璧山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突出“双向发力”,构建起以城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但光有优越的区域资源并不能完全成为人才瞩目的“热土”,“对于人才来说,他们更多看重的是自己能够拥有一个事业腾飞的舞台,而这个舞台,就是产业。”

“我们正在推动传统产业高级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璧山区现代工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介绍,在产业规划引导方面,璧山区聚焦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实施一批补链、研链、强链项目;全面推行产业集群“群长制”和产业链“链长制”,深入推进100亿级、50亿级企业和拟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建立企业培育库,带动一批群主企业、链主企业。

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在璧山,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的落地,真正让这里成为了一片人才的“热土”。

比亚迪在璧山成立电池研究总院,并将总体迁入3000余人的科研团队,将该公司建设成为国家级电池研发创新示范基地,建成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研究中心。

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汇集欧阳钟灿院士、江风益院士等世界顶尖专家团队近200人,完成600项专利的申请,诞生多项全球“首创”技术,并成功研发出P0.375全球首个玻璃基板上最小间距的MicroLED显示屏,业界量产芯片尺寸1/4的MicroLED超小尺寸芯片,并在璧山完成首发。

目前,璧山正在全力推动MicroLED和前瞻性光电科技的研究,并着力促进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展全面合作,共同开展光电技术的基础性研究;聚集超千人的半导体光电研发团队,打造全球领先的MicroLED全产业链,形成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价值链最高端的智能终端高清显示技术产业集群。

一个个高端产业的落地生根发芽开花,共同聚力为璧山搭建起了一个五彩缤纷广阔无限的人才发展大舞台。

创新大平台:出台各类人才政策激发人才活力

“要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局面,提升科技人才归属感。”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说,璧山区为此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机关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重庆市璧山“企业创新型人才”专项资助暂行办法》《“璧山英才”遴选及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璧山区人才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

不仅产业要创新、科技要创新,在人才政策上,璧山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创新道路。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吸引下,2020年,璧山区1人获评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4个团队获评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3人被命名为璧山英才。

与此同时,璧山区还试点成立人才托管中心,联合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共建研究生实习基地,探索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可随时向新生企业输送人才。为各类科技人员提供优质的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居家生活环境,配套人才公寓600余套,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提供“心贴心”服务,制发“人才绿卡”,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人才专员精准对接,协调解决人才就医、子女入学等困难。

如今,一大批引进或培养起来的人才,正在璧山这片沃土上挥洒智慧和汗水;璧山也通过“心贴心”关怀服务,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为科技创新赋能添力。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区域优势筑人才磁场之基 高端产业搭建人才腾飞舞台
“小而美”璧山城多举措出招 筑就巨大人才“磁吸效应”

2021-06-30 09:29:06 来源: 0 条评论

从2010年的58.6万人,到2020年的75.6万人,十年净增17.0万人。这是一组来自“第七次人口普查”对璧山区常住人口的统计数据。

这条用严谨数据勾勒出的“微笑曲线”,诠释了璧山的“人口引力”,也彰显了璧山的“人才引力”。

仅2020年璧山就通过柔性引进、全职引进和自主培养方式,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00余人,其中仅康佳广电技术研究院就汇集专家团队近200人。

为何一个面积仅915平方公里的小城,能引来世界各地人才的趋之若鹜?璧山究竟是如何赢得这份让人艳羡的“人才红利”的?

“区域经济经”“高端产业链”“创新大平台”。近年来,璧山区委、区政府在这一“经”、一“链”、一“平台”上的频频出招,为这座“小而美”的城市,筑就起的巨大人才“磁吸效应”。

区域经济链:抓住国家战略用区域优势筑人才磁场

2020年6月,“百万英才兴重庆”——重庆市璧山区2020年上半年人才引进活动举行,共吸引了500余名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博士、硕士前来参加,为紧缺人才提供了249个岗位。

如此多的高端人才愿意栖身璧山,璧山区日益凸现的“区域经济链”可谓是一大引力。

今年初,中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动、发展空间快速拓展、人流物流大幅集聚。跑步进入重庆主城方阵的璧山,正加速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置身“一带一路”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期,璧山区委、区政府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国家战略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一系列调研活动在璧山迅速展开,主题就是如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主城都市区发展,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进程中实现璧山的发展抱负。

在这个宏大主题下,璧山从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创新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等8个方面确定了35个调研课题,明晰了璧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精准定位: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迎客厅”,强化会客功能、宜居功能和展示功能,打造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示范区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先行区的发展之路。

如今,璧山已将调研成果转换成了决策思维,以清单化、项目化推动调研成果落地见效。而随着这一系列成果转化得以见效,璧山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得到凸现,人才磁场的坚实基础得以铸就。

高端产业链:为人才实现自我腾飞提供广阔舞台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做好人才工作,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璧山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突出“双向发力”,构建起以城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但光有优越的区域资源并不能完全成为人才瞩目的“热土”,“对于人才来说,他们更多看重的是自己能够拥有一个事业腾飞的舞台,而这个舞台,就是产业。”

“我们正在推动传统产业高级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璧山区现代工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介绍,在产业规划引导方面,璧山区聚焦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实施一批补链、研链、强链项目;全面推行产业集群“群长制”和产业链“链长制”,深入推进100亿级、50亿级企业和拟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建立企业培育库,带动一批群主企业、链主企业。

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在璧山,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的落地,真正让这里成为了一片人才的“热土”。

比亚迪在璧山成立电池研究总院,并将总体迁入3000余人的科研团队,将该公司建设成为国家级电池研发创新示范基地,建成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研究中心。

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汇集欧阳钟灿院士、江风益院士等世界顶尖专家团队近200人,完成600项专利的申请,诞生多项全球“首创”技术,并成功研发出P0.375全球首个玻璃基板上最小间距的MicroLED显示屏,业界量产芯片尺寸1/4的MicroLED超小尺寸芯片,并在璧山完成首发。

目前,璧山正在全力推动MicroLED和前瞻性光电科技的研究,并着力促进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展全面合作,共同开展光电技术的基础性研究;聚集超千人的半导体光电研发团队,打造全球领先的MicroLED全产业链,形成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价值链最高端的智能终端高清显示技术产业集群。

一个个高端产业的落地生根发芽开花,共同聚力为璧山搭建起了一个五彩缤纷广阔无限的人才发展大舞台。

创新大平台:出台各类人才政策激发人才活力

“要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局面,提升科技人才归属感。”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说,璧山区为此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机关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重庆市璧山“企业创新型人才”专项资助暂行办法》《“璧山英才”遴选及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璧山区人才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

不仅产业要创新、科技要创新,在人才政策上,璧山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创新道路。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吸引下,2020年,璧山区1人获评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4个团队获评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3人被命名为璧山英才。

与此同时,璧山区还试点成立人才托管中心,联合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共建研究生实习基地,探索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可随时向新生企业输送人才。为各类科技人员提供优质的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居家生活环境,配套人才公寓600余套,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提供“心贴心”服务,制发“人才绿卡”,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人才专员精准对接,协调解决人才就医、子女入学等困难。

如今,一大批引进或培养起来的人才,正在璧山这片沃土上挥洒智慧和汗水;璧山也通过“心贴心”关怀服务,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为科技创新赋能添力。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