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发力低碳清洁能源 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保障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将进一步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去碳化转型,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发力低碳清洁能源 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6-30

近期,一场能源领域的国内顶级专家会议——“2021能源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众多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我国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在保障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将进一步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去碳化转型,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能源动力的选择与能源行业的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大局,影响着民族、国家的发展前景。从农耕时代的水力、畜力,到蒸汽时代的煤炭动力,再到电气时代的石油、电力,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式提升都伴随着社会主要能源动力的变革,而能源动力的革新也将带动社会各行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与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发展。不管是蒸汽机的诞生,还是内燃机的发明,亦或是核能的开发,都改写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更使得在这些领域抢占先机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等,在三次技术革命中一枝独秀。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疫后复苏,赓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尤其是日益加大的生态环境压力,着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推动能源行业稳步转型升级,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倒逼产业结构提档调整,有效抑制高能耗产业,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节能减排,担当大国责任。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便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生态问题,而直接导致其产生的二氧化碳超量排放便成为了各国目光的聚焦点。世界各国通过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等各式国际性条约来控制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力求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中国主动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着力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切实担负起节能减排国际责任,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新兴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能源偏煤、效率较低、高碳发展路径依赖较大、部分行业面临淘汰危险......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计划虽然面临较大困难,考验着中国经济应对能源体系革新的适应能力,但也更加展现出中国全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维护全人类共同权益的坚定决心。

能源转型,支撑经济发展。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能源供应体系的安全与否、高效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运行的稳定程度。面对我国油气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化石能源开采难度日益上升的局面,推动能源转型变革,发展低碳清洁型能源,成为了我国应对目前能源供应安全威胁的又一重要举措,并可进一步推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以能源生产、供应技术的变革来降低单位社会产出的能耗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现代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常年保持6%以上(除2020年)的中高速增长,但能源消费增速却年均低于3%,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2020年降低至56.8%,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到10.83亿千瓦,能源供应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技术变革,引领行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能源行业的革新转型最需要的便是能源技术的突破。近年来,国际油价遭遇断崖式下跌,由原先的上百美元1桶一度直接腰斩,最为关键的原因便在于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成熟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煤炭清洁化利用、二氧化碳驱油与埋藏、老油气田提高采收率......中国正对这些能源行业的核心关键技术集中攻关,着力推动页岩地下原位油气转化革命、煤炭地下原位气化革命等技术变革,力争以技术创新来引领低碳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改善中国能源供给结构。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产能源占比中,石油为7%、天然气为6%、新能源为18%,而减排压力较大的煤炭行业占比依然高达69%,需要我们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在能源科技发展中寻觅能源转型契机,将新能源科技革命化为能源转型新机遇。

作者:龚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发力低碳清洁能源 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1-06-30 17:08:42 来源:

近期,一场能源领域的国内顶级专家会议——“2021能源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众多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我国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在保障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将进一步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去碳化转型,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能源动力的选择与能源行业的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大局,影响着民族、国家的发展前景。从农耕时代的水力、畜力,到蒸汽时代的煤炭动力,再到电气时代的石油、电力,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式提升都伴随着社会主要能源动力的变革,而能源动力的革新也将带动社会各行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与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发展。不管是蒸汽机的诞生,还是内燃机的发明,亦或是核能的开发,都改写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更使得在这些领域抢占先机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等,在三次技术革命中一枝独秀。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疫后复苏,赓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尤其是日益加大的生态环境压力,着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推动能源行业稳步转型升级,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倒逼产业结构提档调整,有效抑制高能耗产业,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节能减排,担当大国责任。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便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生态问题,而直接导致其产生的二氧化碳超量排放便成为了各国目光的聚焦点。世界各国通过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等各式国际性条约来控制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力求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中国主动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着力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切实担负起节能减排国际责任,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新兴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能源偏煤、效率较低、高碳发展路径依赖较大、部分行业面临淘汰危险......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计划虽然面临较大困难,考验着中国经济应对能源体系革新的适应能力,但也更加展现出中国全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维护全人类共同权益的坚定决心。

能源转型,支撑经济发展。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能源供应体系的安全与否、高效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运行的稳定程度。面对我国油气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化石能源开采难度日益上升的局面,推动能源转型变革,发展低碳清洁型能源,成为了我国应对目前能源供应安全威胁的又一重要举措,并可进一步推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以能源生产、供应技术的变革来降低单位社会产出的能耗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现代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常年保持6%以上(除2020年)的中高速增长,但能源消费增速却年均低于3%,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2020年降低至56.8%,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到10.83亿千瓦,能源供应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技术变革,引领行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能源行业的革新转型最需要的便是能源技术的突破。近年来,国际油价遭遇断崖式下跌,由原先的上百美元1桶一度直接腰斩,最为关键的原因便在于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成熟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煤炭清洁化利用、二氧化碳驱油与埋藏、老油气田提高采收率......中国正对这些能源行业的核心关键技术集中攻关,着力推动页岩地下原位油气转化革命、煤炭地下原位气化革命等技术变革,力争以技术创新来引领低碳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改善中国能源供给结构。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产能源占比中,石油为7%、天然气为6%、新能源为18%,而减排压力较大的煤炭行业占比依然高达69%,需要我们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在能源科技发展中寻觅能源转型契机,将新能源科技革命化为能源转型新机遇。

作者:龚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