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火箭什么样?古人如何计算里程?来重庆科技馆感受“中国古代科技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0日16时30分讯(记者 伊永军)古人是如何进行天文观测的?古代交通又是如何计算里程的……今(10)日,“中国古代科技展”在重庆科技馆开展。该展览向大家展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中的科技发展历史,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科技人物典籍和科技思维方法,同时展示了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2月28日,广大市民可免费前往参观。
“中国古代科技展”是由中国科学技术馆设计开发并推动优秀科普展览资源共建共享的巡展项目之一,此次重庆科技馆巡展精选了其中68件(套)展品进行展示。
展览分为天文、机械、建筑、军事、井盐开采及科普活动区六大区域。
在天文展区,有一个超3米高的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原创于元代,因其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此次展出的是现存于紫金山天文台的明正统二年至七年(1437-1442年)制造的简仪的复制品。 它包括相互独立的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可以测量天体的地平方位和地平高度。
据介绍,简仪的创制,是我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才发明与之类似的装置。
在机械展区,有种类繁多、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实用性很强的机械工具。如水转大纺车,它是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方面的一项重大成就,其动力机为水轮,工具机由锭子和纱框组成,水力转动水轮,输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由导轮与皮弦组成),使锭子和纱框转动,完成加捻和卷绕纱条(或丝束)的工作,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纺纱机械。
古人交通是如何计算里程的呢?一款出现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记里鼓车吸引了众人目光。车中装有一套减速齿轮系,当车轮转动时,齿轮也随之运转,每当车行一里时,齿轮系中的两个大齿轮各回转一周,通过传动机械,使车上的木人扬起手臂击鼓一次,以示里程。记里鼓车的发明是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项重要贡献。
在军事区,有诞生于明代(1368—1644年)的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火龙出水,用竹木雕成龙形,体外缚有四支大“起火”,腹内藏数支小火箭,药线与大“起火”相连。战时点燃大“起火”,推进龙体飞行。大“起火”内火药燃尽,引燃腹内作为二级火箭的小火箭,它们分别由各自的小“起火”推进,从龙口射出,飞向敌营。
重庆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古代科技展” 向观众展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中的科技发展历史,谨以此展纪念众多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能工巧匠。他们非凡的发明和发现,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2月28日,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参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