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学生宿舍里的校长爷爷
作为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陈珍国受华东师范大学邀请,从上海到重庆,自就任中旭学校校长起就住进了学生宿舍。陈珍国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校长爷爷”。近日,陈珍国成功入选“两江榜样”,让我们来聆听一下他的故事。

住在学生宿舍里的校长爷爷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1-07-12

陈校长为师生发放开往春天的列车的车票

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陈校长为全体教职工上党课。

陈珍国校长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中,陈校长让孩子写了一封给未来的信,然后存在时光邮局里,等待未来开启。

传统文化节上,陈校长与同学们一起猜字谜。

2020年9月1日,陈校长在开学典礼上为孩子们启智。

清晨的校园,学生穿行而过。一位老人脸上挂着微笑,躬身向着孩子们打着招呼,“早上好!早上好!嗨,你今天心情怎么样啊?”“很不错吗?继续保持哦。每天我们都要加油!”

老人叫陈珍国,是两江新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校长,儒雅、温和,是他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作为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陈珍国受华东师范大学邀请,从上海到重庆,自就任中旭学校校长起就住进了学生宿舍。陈珍国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校长爷爷”。近日,陈珍国成功入选“两江榜样”,让我们来聆听一下他的故事。

“喜欢”住校的校长

2020年8月,陈珍国来到两江新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担任校长一职,而在此之前,陈校长已成功创建了三所示范性学校。

华师中旭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在西南创办的第一所附属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初来乍到,陈校长在学校转悠时,遇到了一位男士在学生寝室的门口迟迟不肯离开。陈校长和对方聊天才知道他是一名家长,因孩子在家里的性格比较要强,经常和其他人发生矛盾,他担心孩子到学校和同学相处不好。不久,这个孩子果然为琐事和同学发生了冲突,但结果却出乎家长的意料,两个孩子都选择了退让。陈校长说,学生寝室就像一个小社会,住校生活更容易让孩子养成集体的生活意识和能力,形成对社会规则的尊重与认同。

从担任该校校长那天起,陈珍国就住在学校男生宿舍,陈珍国觉得,这样做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需要”,并及时寻找到方法去满足这样的需要,这是好处之一。还有,能省去每天往返学校花在路上的时间。“住在学校还能发现上课时容易忽视的教育细节。我可以清楚掌握老师们的下班时间,清楚最后一个学生何时离校,最早的一个学生何时到校,来判定师生的学习和工作负担,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管理。”

爱旁听老师们上课

1981年,陈珍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陈珍国教过语文、物理,甚至还教过英语。对他而言,当老师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走进课堂。别人觉得当班主任辛苦,但陈珍国却喜欢。“一天的课确实很辛苦,但却很充实,每到假期来了,看着空荡荡的教室,自己总是期盼着下一个学期的到来。”就这样,在期盼中,陈珍国在学校一干就是40年。

40年来,陈珍国都有一个习惯,一有空,他就钻进教室,找个位置坐下来,旁听老师们上课,“这是一种享受,也是对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种观察。”他总在思考,这个课堂上的师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平等的?民主的?出现问题时,用什么样的规则来协商解决……所以,陈珍国每次跟老师讲课,都会问大家,是否建立了“学生立场”。这所谓的学生立场,就是站在学生立场去思考他需要什么,用什么方式来满足他的需要。

旁听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教什么”。“虽然每个学科、每节课都有着自身知识目标的达成,但仅仅停留在知识目标的达成,显然是不够的。比如物理讲到阿基米德原理,单纯地讲阿基米德原理,它可以解决一些单纯知识的问题,但我要求我们老师还要跟学生揭示它的原理是怎么来的,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我们的科学家用了什么方式来找到这个规律性。”陈校长说,这个思想方法,就是在训练学生面对未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化缘”化来全息盒子

前不久,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副主任钟苇笛带队来该校调研,就被一堂课震惊了。课堂采用了“全息盒子”的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远在英国的老师,以全息技术立体投影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类真实的教学情景。老师不但可以现场教授英语知识,还能和他们互动。全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不陌生,前两年,周杰伦就曾利用全息技术将其儿时偶像邓丽君现场呈现,和邓丽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合唱,而现在,这样的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

难得的是,这个技术竟然是陈校长“化缘”来的。陈校长告诉记者,当他得知全息技术已经在部分发达地区使用的消息后,便开始四处寻找帮助。那段时间,他经常奔波于重庆与上海之间,最终总价值100万元的全息盒子被免费带回了中旭学校,让孩子们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教育。双师课堂在英语学科实践,除了让学生学习纯正英语,还能在和外国老师的互动交流中,提升国际视野和格局,提升跨文化理解力。

除此之外,陈校长还特意引入A-STEM课程和C-PBL课堂,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未来课程凸显三大理念:空间即课程,教师即课程,生活即课程。陈校长告诉记者,未来课堂,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学科学习不能再以传统接受式的教学来展开,教与学的关系将面临重构,学生在教师眼中的个性化特征将更为鲜明,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选择会更多、弹性更大,学习表现的评估会更为立体和精准。

“要培养创造未来的人”

陈珍国说,自己的身份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然后才是一位有爱心、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师。

40年的教育生涯,让他感慨,培养创造未来的人是当下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而如何才能培养出创造未来的人?显然,需要在教育实施路径和方式上有所创新。

为培养“创造未来的人”,来到重庆这一年,陈校长首创了“五大书院”课程、指向学生6C素养发展的C-PBL课堂;2020年在第四届全国“中旭科创节”、华东师大“评价改革”校长年会等会议作主旨报告,通过现场教学、网络直播等方式为全国及两江新区骨干教师、校长作专业引领8次。在他的引领下,上学期华师中旭的师生在区级以上各类评审中分别获奖138人次、192人次。

去年底,陈珍国前往秀山隘口镇,4个多小时的车程,让他意识到,教育不光要形式上的帮扶,还要有实质内容上的帮扶。回来以后,双方建立起联合教研制度,架构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教研平台上。让远在秀山的隘口中心校也能通过网络教研,享受到中旭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两地的学生也可以一起听一堂课,一起参与探讨问题。

再回到陈校长的初心:要培养创造未来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创造未来?陈珍国表示,培养具有“中国心、全球观、创新力、美好心灵、强健体魄”的未来杰出人才。

学生说

“有校长爷爷的鼓励,我一定会变得更好”

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陈珍国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很多人。中旭学校六年级学生小杜是转学来的,从过去的不自信到现在的信心满满,他说,影响自己的人,就是校长爷爷。

“他喜欢摸我的头,我喜欢踢球,他总是鼓励我,说不定以后能代表中国打比赛。我和同学发生了矛盾,他也会先找原因,再让我们自我批评。”转学来到这里一年多,小杜的成绩提升了很多,人际关系也不错,即将进入的初中生活他非常期待,“有校长爷爷的鼓励,我一定会变得更好。”

而住校生小丁每天早晨都能看到这位“校长爷爷”晨跑的身影。“每天都能准时早起在操场跑步,爷爷是在给我们作表率。”小丁说,他还有个心愿,下一次爷爷再去隘口中心校时,他也想去,把自己家里的一些书都捐过去,“爷爷说,要把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这才是物尽其用。”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受访者供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住在学生宿舍里的校长爷爷

2021-07-12 06:39:48 来源: 0 条评论

陈校长为师生发放开往春天的列车的车票

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陈校长为全体教职工上党课。

陈珍国校长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中,陈校长让孩子写了一封给未来的信,然后存在时光邮局里,等待未来开启。

传统文化节上,陈校长与同学们一起猜字谜。

2020年9月1日,陈校长在开学典礼上为孩子们启智。

清晨的校园,学生穿行而过。一位老人脸上挂着微笑,躬身向着孩子们打着招呼,“早上好!早上好!嗨,你今天心情怎么样啊?”“很不错吗?继续保持哦。每天我们都要加油!”

老人叫陈珍国,是两江新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校长,儒雅、温和,是他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作为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陈珍国受华东师范大学邀请,从上海到重庆,自就任中旭学校校长起就住进了学生宿舍。陈珍国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校长爷爷”。近日,陈珍国成功入选“两江榜样”,让我们来聆听一下他的故事。

“喜欢”住校的校长

2020年8月,陈珍国来到两江新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担任校长一职,而在此之前,陈校长已成功创建了三所示范性学校。

华师中旭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在西南创办的第一所附属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初来乍到,陈校长在学校转悠时,遇到了一位男士在学生寝室的门口迟迟不肯离开。陈校长和对方聊天才知道他是一名家长,因孩子在家里的性格比较要强,经常和其他人发生矛盾,他担心孩子到学校和同学相处不好。不久,这个孩子果然为琐事和同学发生了冲突,但结果却出乎家长的意料,两个孩子都选择了退让。陈校长说,学生寝室就像一个小社会,住校生活更容易让孩子养成集体的生活意识和能力,形成对社会规则的尊重与认同。

从担任该校校长那天起,陈珍国就住在学校男生宿舍,陈珍国觉得,这样做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需要”,并及时寻找到方法去满足这样的需要,这是好处之一。还有,能省去每天往返学校花在路上的时间。“住在学校还能发现上课时容易忽视的教育细节。我可以清楚掌握老师们的下班时间,清楚最后一个学生何时离校,最早的一个学生何时到校,来判定师生的学习和工作负担,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管理。”

爱旁听老师们上课

1981年,陈珍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陈珍国教过语文、物理,甚至还教过英语。对他而言,当老师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走进课堂。别人觉得当班主任辛苦,但陈珍国却喜欢。“一天的课确实很辛苦,但却很充实,每到假期来了,看着空荡荡的教室,自己总是期盼着下一个学期的到来。”就这样,在期盼中,陈珍国在学校一干就是40年。

40年来,陈珍国都有一个习惯,一有空,他就钻进教室,找个位置坐下来,旁听老师们上课,“这是一种享受,也是对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种观察。”他总在思考,这个课堂上的师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平等的?民主的?出现问题时,用什么样的规则来协商解决……所以,陈珍国每次跟老师讲课,都会问大家,是否建立了“学生立场”。这所谓的学生立场,就是站在学生立场去思考他需要什么,用什么方式来满足他的需要。

旁听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教什么”。“虽然每个学科、每节课都有着自身知识目标的达成,但仅仅停留在知识目标的达成,显然是不够的。比如物理讲到阿基米德原理,单纯地讲阿基米德原理,它可以解决一些单纯知识的问题,但我要求我们老师还要跟学生揭示它的原理是怎么来的,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我们的科学家用了什么方式来找到这个规律性。”陈校长说,这个思想方法,就是在训练学生面对未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化缘”化来全息盒子

前不久,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副主任钟苇笛带队来该校调研,就被一堂课震惊了。课堂采用了“全息盒子”的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远在英国的老师,以全息技术立体投影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类真实的教学情景。老师不但可以现场教授英语知识,还能和他们互动。全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不陌生,前两年,周杰伦就曾利用全息技术将其儿时偶像邓丽君现场呈现,和邓丽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合唱,而现在,这样的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

难得的是,这个技术竟然是陈校长“化缘”来的。陈校长告诉记者,当他得知全息技术已经在部分发达地区使用的消息后,便开始四处寻找帮助。那段时间,他经常奔波于重庆与上海之间,最终总价值100万元的全息盒子被免费带回了中旭学校,让孩子们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教育。双师课堂在英语学科实践,除了让学生学习纯正英语,还能在和外国老师的互动交流中,提升国际视野和格局,提升跨文化理解力。

除此之外,陈校长还特意引入A-STEM课程和C-PBL课堂,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未来课程凸显三大理念:空间即课程,教师即课程,生活即课程。陈校长告诉记者,未来课堂,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学科学习不能再以传统接受式的教学来展开,教与学的关系将面临重构,学生在教师眼中的个性化特征将更为鲜明,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选择会更多、弹性更大,学习表现的评估会更为立体和精准。

“要培养创造未来的人”

陈珍国说,自己的身份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然后才是一位有爱心、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师。

40年的教育生涯,让他感慨,培养创造未来的人是当下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而如何才能培养出创造未来的人?显然,需要在教育实施路径和方式上有所创新。

为培养“创造未来的人”,来到重庆这一年,陈校长首创了“五大书院”课程、指向学生6C素养发展的C-PBL课堂;2020年在第四届全国“中旭科创节”、华东师大“评价改革”校长年会等会议作主旨报告,通过现场教学、网络直播等方式为全国及两江新区骨干教师、校长作专业引领8次。在他的引领下,上学期华师中旭的师生在区级以上各类评审中分别获奖138人次、192人次。

去年底,陈珍国前往秀山隘口镇,4个多小时的车程,让他意识到,教育不光要形式上的帮扶,还要有实质内容上的帮扶。回来以后,双方建立起联合教研制度,架构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教研平台上。让远在秀山的隘口中心校也能通过网络教研,享受到中旭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两地的学生也可以一起听一堂课,一起参与探讨问题。

再回到陈校长的初心:要培养创造未来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创造未来?陈珍国表示,培养具有“中国心、全球观、创新力、美好心灵、强健体魄”的未来杰出人才。

学生说

“有校长爷爷的鼓励,我一定会变得更好”

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陈珍国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很多人。中旭学校六年级学生小杜是转学来的,从过去的不自信到现在的信心满满,他说,影响自己的人,就是校长爷爷。

“他喜欢摸我的头,我喜欢踢球,他总是鼓励我,说不定以后能代表中国打比赛。我和同学发生了矛盾,他也会先找原因,再让我们自我批评。”转学来到这里一年多,小杜的成绩提升了很多,人际关系也不错,即将进入的初中生活他非常期待,“有校长爷爷的鼓励,我一定会变得更好。”

而住校生小丁每天早晨都能看到这位“校长爷爷”晨跑的身影。“每天都能准时早起在操场跑步,爷爷是在给我们作表率。”小丁说,他还有个心愿,下一次爷爷再去隘口中心校时,他也想去,把自己家里的一些书都捐过去,“爷爷说,要把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这才是物尽其用。”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受访者供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