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金钗”记
“就是这个东西,是它,就是它!”7月31日,在城口县东安镇某山顶悬崖边,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员明兴加拿着采药人摘的金钗植株,异常兴奋。

寻“金钗”记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1-08-03

人字形分布的金钗。

谢军在悬崖上采金钗石斛。

明兴加(右一)给同伴指石斛的位置。

“就是这个东西,是它,就是它!”7月31日,在城口县东安镇某山顶悬崖边,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员明兴加拿着采药人摘的金钗植株,异常兴奋。

他用手轻轻托起那株小小的金钗,左看右看,爱不释手。“找了你好几年,终于找到了。”

一次偶然

他发现秦巴山区是金钗的“老窝”

金钗的学名是曲茎石斛。石斛作为一个大类,全世界有一千五百多种,单单在国内就有近百种,曲茎石斛是石斛中品质最高的。

“云雾缭绕,鸡不鸣,狗不叫,听得见水声,看不见水。”这句话,形容的就是金钗的生长环境。

“金钗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生长速度也很慢。”提起石斛,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研究员明兴加半天停不下来,金钗文化,药用价值,发现的艰难……他滔滔不绝。

明兴加是云南人,从小他就在石斛“窝子”里长大。为了赚点零用钱,他的课余生活几乎都在野外找石斛。“35元一斤,每年能采十多斤。”

西南大学毕业后,明兴加开始对石斛进行研究,这一干就快16年了。

长期以来,作为历史上最有名、历代医家最为推崇的“金钗”鲜有人知。因资源稀少,外界对金钗的认知曾一度断代。

一次偶然的机会,明兴加发现金钗可能在重庆有分布。

2014年,他前往湖北老河口做调查时,听见当地老百姓称一种药物为金钗。

听到这个词,明兴加愣了愣,“难道这里有金钗?”他立马走到镇上的药摊前询问。

摊主拿出了老百姓口中的金钗,他大失所望。“有没有正宗的金钗?”

“正宗金钗你要问老药工。”

经多次介绍,他找到了当地一位有名的老药工。老药工也表示,自己的确采到过金钗,并且金钗还是从湖北和重庆交界的地方传过来的。

至此,明兴加把目光转到了秦巴山区,开始查阅资料。

7年寻找

他断定重庆有金钗分布

2014年12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成立了以明兴加为负责人的石斛专题调查组,开始在秦巴山范围内寻找金钗。

“湖北、湖南、陕西、河南等地都跑了,民间都有人说了解金钗。”作为石斛专家,明兴加很清楚各地人口中的金钗都不一样。

有一年他们在利川建南镇调查,当地人人知晓金钗,有的妇女还将金钗视为珍品保存在精致的盒子里,并且当地有一个习惯,小孩子出生后喝的第一口水就是金钗水。“当地人称,喝了这个水,小孩很少发烧。并且售价也不菲,一根100元。”

在旁人介绍下,明兴加又找到了当地一位70多岁的老药工。在他的软磨硬泡下,老药工拿出了挂在屋顶的宝贝。然而,明兴加一看,药工所述的金钗,与自己熟知的《中国植物志》和《中国药典》记载的金钗石斛完全不同。但当地药工为什么称它为金钗呢?明兴加充满了疑问。

“后来才发现是我认错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曲茎石斛,而当地的药工就称它为金钗,同时,调查时没有花,也增加了植物鉴定的难度”,明兴加说,在后面的调查中,他才从药工哪里学习到了辨认金钗(曲茎石斛)的正确方法:人字形生长。

了解这个辨认方法后,明兴加才真正明白曲茎石斛为何叫金钗。

钗指的是古代女性头上的一种配饰,单股为簪,双股为钗。“曲茎石斛,人字形生长,可被看作双股,所以才叫金钗。”

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金钗猎人》,明兴加的目光开始聚焦神龙架。

“前前后后去了很多次,当地人都说有金钗,但是要请一个人带我们去金钗的生长地,几乎都没人愿意。”明兴加说,这些老药工在当时大多已有六七十岁,采药经验极为丰富,一看地形就知道是否适合金钗生长。“他们基本不会告诉外人,都是同行间口口相传,担心别人去‘偷盗’。”

经过实地调查,明兴加团队在湖北、河南、陕西等地都发现了野生金钗,于是他断定重庆范围内,必然也有金钗。

巫山、巫溪、城口、开州……明兴加团队一个区县一个区县地摸排,也只是听说有,却不见实物。

就在半个月前,他收到一张开着紫花的石斛照片。他双手颤抖地打开那张照片,心跳加速:就是它。

千里圆梦

他爬山涉水求证“重庆金钗”

7月30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随着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石斛调查小组,驱车前往城口县,共同见证金钗在重庆的首次发现。

一路上,提起石斛,明兴加滔滔不绝,寻找金钗的故事精彩,艰难。

当晚,记者一行来到发现金钗的采药人谢军家中,听他讲述了城口金钗的故事。

“这个就是龙头凤尾金嘛,采集金钗非常危险,听说我舅爷爷就是采它摔死的。”谢军是当地采药人,他上山采药也就近几年的事,山里有什么就采什么,一进山就是一天,一天就吃一顿饭。

在谢军的记忆中,城口山里的金钗在二三十年前就有,那时经常有外地人到山上采。“他们把金钗披在身上,像蓑衣一样,这个东西一年才发一个芽,现在想来,当年那些龙头凤尾金应该长了很多年。”

谢军的家中种了一些曲茎石斛,从凉山运过来的,叶子细长细长的。

“秦巴山的金钗品质非常好,吃起来软糯、化渣。”明兴加称,秦巴山的金钗叶子椭圆,生长速度很慢,而且一般要5年才有药性。

在神农架地区,正宗金钗从农户手中买1.6万元/斤还没有货,在市场上2万元一斤不算高。

是它,就是它!

重庆首次发现金钗分布

7月31日早上7点,记者和石斛调查组以及当地干部在谢军的带领下,开始上山。

临行前,谢军还调侃记者,说山路难行,怕我们几个女生上不去,劝我们不要去了。

这一上山才发现,山路的确难,太难。

厚厚的落叶一踩一滑,落叶下全是碎石,随时可能砸到后面的人,枯木不敢抓、杂草刺人,大家的汗水成股向下流。上山得手脚并用,翻过一道道山脊,爬过一条条深沟,危险处,还用绳索拉着前进,旁边就是深渊……

经过3个小时的攀爬,我们来到了生长金钗的地方,金钗就在我们眼前的悬崖上。

不到十米距离,难于登天。最终,谢军从另一侧走向了金钗,并且用绳索将自己拴着采集了植株。

根据谢军的描述,现场有一大片金钗,预计有数百丛植株。“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野生植株的金钗居群,一定要好好的进行保护。”明兴加说。

把谢军采集来的金钗拿在手中,明兴加看了又看,脸上的笑容久久没有消失。在阳光的照耀下,这株植物的茎条交叉,呈人字分布。

“就是它!”

城口县有望

建成全国最大金钗基地

随调查组一行上山的还有一位64岁的老人,他是重庆裕品堂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罗兴德。今年3月,他和城口县政府签订了一个亿的合同,在城口发展金钗产业。

为了寻找重庆的金钗,罗兴德花了10年时间。

“2011年前后,朋友送了点金钗给我。那时我母亲总是生病,就是查不出原因,我就拿给她喝。过了段时间,她说身体好多了,又要我给她找点。”

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金钗猎人》,又吸引了罗兴德的目光,他开始各地寻找金钗。

“神农架去了无数次,买不到东西,基本绝种了。”罗兴德说,经过调查,他发现秦巴山境内的石斛品质最高,就想着要搞这个产业。

一个60多岁老人再创业,家里人一片反对。

“你折腾什么?又不是没有钱,况且5年才能见效。”罗兴德的妻子一次次反对。

罗兴德有自己的理由,他曾被医院判定活不过3年,正是中药救了他。除了常规中药,他还要服用金钗,10年过去了,他还活得好好的。

“既然金钗疗效好,我就要把它种出来。”

近几年,罗兴德在巫山、巫溪、城口等地多次调查,最终把基地选在了城口,并且承包了2000多亩山地。

基地定了,城口却还没有发现金钗。如果城口没有金钗,那么这个基地就名不正言不顺。

经过多番打听,他认识了谢军,谢军早就知道哪里有金钗分布。经过多次沟通,谢军答应当带路人。刚好,他们去的那一天金钗正在开花,在悬崖边,一朵朵紫色的花开得正灿烂。一分钟后,他们拍下的照片传送到了石斛专家明兴加手机中。

明兴加告诉记者,曲茎石斛是由重庆市中药研究院1986年鉴定并发表的一个新种,如今,又在重庆发现了新分布,意义非凡。“如今,在重庆发展金钗产业,名正言顺,如果能大面积人工繁殖,将给秦巴山地区的老百姓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今,明兴加团队正在着手对金钗进行系统研究。

新闻纵深

鲜品4万元/公斤

重庆首次发现曲茎石斛分布

“金钗要那么容易找到,世界上就没有穷人啦!”《环球绿色行》(唐锡阳和马霞·玛尔柯斯,1993)的记述,形象表述了寻找“金钗”的艰难及其高昂的价值。

文中的金钗,指的就是曲茎石斛。

7月31日,由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牵头的石斛专题调查组在重庆市城口县东安镇发现了曲茎石斛的野生植株,这是重庆市内首次发现曲茎石斛资源分布。

曲茎石斛具有区别于其它石斛属植物的治疗小儿惊风的独特应用价值,鲜品价格高达4万元/千克。民间称其为“金钗”、“金钗石斛”,并有人字金、环字金、龙头凤尾金等别名。

曲茎石斛,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是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于1986年发表的一个新种,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缺乏对该种的进一步研究。

2012年,重庆市作为首批试点省市正式启动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与此同时,针对濒危石斛附生生长和野生资源调查难度大的实际情况,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于2014年12月组织成立石斛专题调查组。

调查组通过文献查考、药工走访、实地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历时6年多跨区域对秦巴山区及渝鄂交界地5省市20余个县市石斛资源(含文化资源)进行了调查发掘,并最终在城口县发现了曲茎石斛新分布。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研究员明兴加表示,调查发现仅仅是第一步,下一步,调查组将围绕曲茎石斛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资源保护及栽培化利用等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以实现这一珍稀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本版文图/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寻“金钗”记

2021-08-03 06:52:35 来源: 0 条评论

人字形分布的金钗。

谢军在悬崖上采金钗石斛。

明兴加(右一)给同伴指石斛的位置。

“就是这个东西,是它,就是它!”7月31日,在城口县东安镇某山顶悬崖边,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员明兴加拿着采药人摘的金钗植株,异常兴奋。

他用手轻轻托起那株小小的金钗,左看右看,爱不释手。“找了你好几年,终于找到了。”

一次偶然

他发现秦巴山区是金钗的“老窝”

金钗的学名是曲茎石斛。石斛作为一个大类,全世界有一千五百多种,单单在国内就有近百种,曲茎石斛是石斛中品质最高的。

“云雾缭绕,鸡不鸣,狗不叫,听得见水声,看不见水。”这句话,形容的就是金钗的生长环境。

“金钗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生长速度也很慢。”提起石斛,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研究员明兴加半天停不下来,金钗文化,药用价值,发现的艰难……他滔滔不绝。

明兴加是云南人,从小他就在石斛“窝子”里长大。为了赚点零用钱,他的课余生活几乎都在野外找石斛。“35元一斤,每年能采十多斤。”

西南大学毕业后,明兴加开始对石斛进行研究,这一干就快16年了。

长期以来,作为历史上最有名、历代医家最为推崇的“金钗”鲜有人知。因资源稀少,外界对金钗的认知曾一度断代。

一次偶然的机会,明兴加发现金钗可能在重庆有分布。

2014年,他前往湖北老河口做调查时,听见当地老百姓称一种药物为金钗。

听到这个词,明兴加愣了愣,“难道这里有金钗?”他立马走到镇上的药摊前询问。

摊主拿出了老百姓口中的金钗,他大失所望。“有没有正宗的金钗?”

“正宗金钗你要问老药工。”

经多次介绍,他找到了当地一位有名的老药工。老药工也表示,自己的确采到过金钗,并且金钗还是从湖北和重庆交界的地方传过来的。

至此,明兴加把目光转到了秦巴山区,开始查阅资料。

7年寻找

他断定重庆有金钗分布

2014年12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成立了以明兴加为负责人的石斛专题调查组,开始在秦巴山范围内寻找金钗。

“湖北、湖南、陕西、河南等地都跑了,民间都有人说了解金钗。”作为石斛专家,明兴加很清楚各地人口中的金钗都不一样。

有一年他们在利川建南镇调查,当地人人知晓金钗,有的妇女还将金钗视为珍品保存在精致的盒子里,并且当地有一个习惯,小孩子出生后喝的第一口水就是金钗水。“当地人称,喝了这个水,小孩很少发烧。并且售价也不菲,一根100元。”

在旁人介绍下,明兴加又找到了当地一位70多岁的老药工。在他的软磨硬泡下,老药工拿出了挂在屋顶的宝贝。然而,明兴加一看,药工所述的金钗,与自己熟知的《中国植物志》和《中国药典》记载的金钗石斛完全不同。但当地药工为什么称它为金钗呢?明兴加充满了疑问。

“后来才发现是我认错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曲茎石斛,而当地的药工就称它为金钗,同时,调查时没有花,也增加了植物鉴定的难度”,明兴加说,在后面的调查中,他才从药工哪里学习到了辨认金钗(曲茎石斛)的正确方法:人字形生长。

了解这个辨认方法后,明兴加才真正明白曲茎石斛为何叫金钗。

钗指的是古代女性头上的一种配饰,单股为簪,双股为钗。“曲茎石斛,人字形生长,可被看作双股,所以才叫金钗。”

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金钗猎人》,明兴加的目光开始聚焦神龙架。

“前前后后去了很多次,当地人都说有金钗,但是要请一个人带我们去金钗的生长地,几乎都没人愿意。”明兴加说,这些老药工在当时大多已有六七十岁,采药经验极为丰富,一看地形就知道是否适合金钗生长。“他们基本不会告诉外人,都是同行间口口相传,担心别人去‘偷盗’。”

经过实地调查,明兴加团队在湖北、河南、陕西等地都发现了野生金钗,于是他断定重庆范围内,必然也有金钗。

巫山、巫溪、城口、开州……明兴加团队一个区县一个区县地摸排,也只是听说有,却不见实物。

就在半个月前,他收到一张开着紫花的石斛照片。他双手颤抖地打开那张照片,心跳加速:就是它。

千里圆梦

他爬山涉水求证“重庆金钗”

7月30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随着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石斛调查小组,驱车前往城口县,共同见证金钗在重庆的首次发现。

一路上,提起石斛,明兴加滔滔不绝,寻找金钗的故事精彩,艰难。

当晚,记者一行来到发现金钗的采药人谢军家中,听他讲述了城口金钗的故事。

“这个就是龙头凤尾金嘛,采集金钗非常危险,听说我舅爷爷就是采它摔死的。”谢军是当地采药人,他上山采药也就近几年的事,山里有什么就采什么,一进山就是一天,一天就吃一顿饭。

在谢军的记忆中,城口山里的金钗在二三十年前就有,那时经常有外地人到山上采。“他们把金钗披在身上,像蓑衣一样,这个东西一年才发一个芽,现在想来,当年那些龙头凤尾金应该长了很多年。”

谢军的家中种了一些曲茎石斛,从凉山运过来的,叶子细长细长的。

“秦巴山的金钗品质非常好,吃起来软糯、化渣。”明兴加称,秦巴山的金钗叶子椭圆,生长速度很慢,而且一般要5年才有药性。

在神农架地区,正宗金钗从农户手中买1.6万元/斤还没有货,在市场上2万元一斤不算高。

是它,就是它!

重庆首次发现金钗分布

7月31日早上7点,记者和石斛调查组以及当地干部在谢军的带领下,开始上山。

临行前,谢军还调侃记者,说山路难行,怕我们几个女生上不去,劝我们不要去了。

这一上山才发现,山路的确难,太难。

厚厚的落叶一踩一滑,落叶下全是碎石,随时可能砸到后面的人,枯木不敢抓、杂草刺人,大家的汗水成股向下流。上山得手脚并用,翻过一道道山脊,爬过一条条深沟,危险处,还用绳索拉着前进,旁边就是深渊……

经过3个小时的攀爬,我们来到了生长金钗的地方,金钗就在我们眼前的悬崖上。

不到十米距离,难于登天。最终,谢军从另一侧走向了金钗,并且用绳索将自己拴着采集了植株。

根据谢军的描述,现场有一大片金钗,预计有数百丛植株。“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野生植株的金钗居群,一定要好好的进行保护。”明兴加说。

把谢军采集来的金钗拿在手中,明兴加看了又看,脸上的笑容久久没有消失。在阳光的照耀下,这株植物的茎条交叉,呈人字分布。

“就是它!”

城口县有望

建成全国最大金钗基地

随调查组一行上山的还有一位64岁的老人,他是重庆裕品堂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罗兴德。今年3月,他和城口县政府签订了一个亿的合同,在城口发展金钗产业。

为了寻找重庆的金钗,罗兴德花了10年时间。

“2011年前后,朋友送了点金钗给我。那时我母亲总是生病,就是查不出原因,我就拿给她喝。过了段时间,她说身体好多了,又要我给她找点。”

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金钗猎人》,又吸引了罗兴德的目光,他开始各地寻找金钗。

“神农架去了无数次,买不到东西,基本绝种了。”罗兴德说,经过调查,他发现秦巴山境内的石斛品质最高,就想着要搞这个产业。

一个60多岁老人再创业,家里人一片反对。

“你折腾什么?又不是没有钱,况且5年才能见效。”罗兴德的妻子一次次反对。

罗兴德有自己的理由,他曾被医院判定活不过3年,正是中药救了他。除了常规中药,他还要服用金钗,10年过去了,他还活得好好的。

“既然金钗疗效好,我就要把它种出来。”

近几年,罗兴德在巫山、巫溪、城口等地多次调查,最终把基地选在了城口,并且承包了2000多亩山地。

基地定了,城口却还没有发现金钗。如果城口没有金钗,那么这个基地就名不正言不顺。

经过多番打听,他认识了谢军,谢军早就知道哪里有金钗分布。经过多次沟通,谢军答应当带路人。刚好,他们去的那一天金钗正在开花,在悬崖边,一朵朵紫色的花开得正灿烂。一分钟后,他们拍下的照片传送到了石斛专家明兴加手机中。

明兴加告诉记者,曲茎石斛是由重庆市中药研究院1986年鉴定并发表的一个新种,如今,又在重庆发现了新分布,意义非凡。“如今,在重庆发展金钗产业,名正言顺,如果能大面积人工繁殖,将给秦巴山地区的老百姓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今,明兴加团队正在着手对金钗进行系统研究。

新闻纵深

鲜品4万元/公斤

重庆首次发现曲茎石斛分布

“金钗要那么容易找到,世界上就没有穷人啦!”《环球绿色行》(唐锡阳和马霞·玛尔柯斯,1993)的记述,形象表述了寻找“金钗”的艰难及其高昂的价值。

文中的金钗,指的就是曲茎石斛。

7月31日,由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牵头的石斛专题调查组在重庆市城口县东安镇发现了曲茎石斛的野生植株,这是重庆市内首次发现曲茎石斛资源分布。

曲茎石斛具有区别于其它石斛属植物的治疗小儿惊风的独特应用价值,鲜品价格高达4万元/千克。民间称其为“金钗”、“金钗石斛”,并有人字金、环字金、龙头凤尾金等别名。

曲茎石斛,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是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于1986年发表的一个新种,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缺乏对该种的进一步研究。

2012年,重庆市作为首批试点省市正式启动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与此同时,针对濒危石斛附生生长和野生资源调查难度大的实际情况,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于2014年12月组织成立石斛专题调查组。

调查组通过文献查考、药工走访、实地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历时6年多跨区域对秦巴山区及渝鄂交界地5省市20余个县市石斛资源(含文化资源)进行了调查发掘,并最终在城口县发现了曲茎石斛新分布。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研究员明兴加表示,调查发现仅仅是第一步,下一步,调查组将围绕曲茎石斛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资源保护及栽培化利用等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以实现这一珍稀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本版文图/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