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3万亿元,年均增长6%
8月3日,重庆市政府网全文刊发日前市政府发布的《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

重庆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3万亿元,年均增长6%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8-04

8月3日,重庆市政府网全文刊发日前市政府发布的《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实现3万亿元,年均增速6%,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3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2%,工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30%左右,软件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等多个目标。

把握战略决胜期

制造业发展围绕四个重点“做文章”

《规划》指出,在接下来的5至15年,将是重庆制造业跨关口、培优势、上台阶的战略决胜期。为此,《规划》提出,全市制造业发展将围绕四个战略重点“做文章”——

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五千亿级汽车、三千亿级装备、六千亿级材料、五千亿级特色消费品、千亿级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增强制造业创新整体效能。强化创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和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健全制造业研发创新体系。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统筹推进锻长板和补短板,持续开展补链强链,全力保障供应链稳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根植性。

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转型发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植入渗透,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更加突出人的作用,促进劳动者更多参与制造技术的设计和部署,加强劳动者人机协作等技能培养和提升,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

增强支柱产业竞争力

培育六类战新产业集群,谋划一批未来产业

《规划》提出,我市将不断增强电子、汽摩等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包括——

电子产业方面,加快完善本地研发体系,提升智能终端产品本地配套水平;汽摩产业方面,加快新车型开发,完善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体系,重塑中国汽摩名城竞争优势;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实施“整机+零部件”双提升行动,巩固全球通机生产基地地位,建设国家重要的山地丘陵农机产业基地和西部领先的电梯、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消费品产业方面,深化消费品产业与文旅、商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原材料产业方面,加快结构调整和新品开发,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建筑材料和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

按照《规划》,“十四五”全市制造业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将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和绿色环保6类产业。

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我市将面向“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需求,建设国家重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柔性超高清显示、新型智能终端、先进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安全产业基地和中国软件名城。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我市将发挥在燃油汽车生产能力、零部件配套体系和集成电路生态等方面综合优势,促进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能源、交通深度融合,建设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氢燃料电池应用示范基地和国内先进的汽车电子产业基地。

高端装备方面,我市将推动传感器、通信模组等组件在整机中植入和有色合金、合成材料等新材料应用,建设国家重要的中高端数控机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和西部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产业基地。

新材料方面,我市将面向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迫切需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聚酰胺材料、聚氨酯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先进有色合金材料、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生物技术方面,我市将面向重大疾病发现和居民健康管理领域需求,加快生物药上市步伐,推动医疗器械、化学药原料药及制剂、现代中药升级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绿色环保方面,我市将面向“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求,丰富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技术装备种类,壮大再生资源、再制造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建设国家重要的节能环保、再生资源、氢能及储能产业基地。

《规划》还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加强对航空航天、基因技术、未来材料、光电子等未来产业的前瞻谋划,通过发挥既有的技术优势,形成一批创新成果,促进一批未来产业跨越式发展。

明确任务保障实施效果

实施八项任务,落实八项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将实施八项任务,首先是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包括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高水平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新应用场景和新产品相互促进、加快工业设计发展、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

此外,其他七项任务分别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化延伸,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园区特色集群发展和促进区域协同。

为保障上述实施效果,《规划》还特别提出将采取八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制造业领域改革、扩大制造业开放合作、降低制造业成本、增加高素质人才供给、优化产业政策体系、做好运行调度和企业服务、强化工业安全生产保障等。

十组数据看重庆制造业发展成果

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2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近7000亿元

2 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基本建成门类齐全、产品多样的制造业体系

3 在全市优势产业领域里,微型计算机、手机、汽车、摩托车产量占全国比重分别超过24%、9%、6%、29%,建成国内最大己二酸、氨纶生产基地

4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6800家,其中千亿以上企业1家、百亿以上企业20家(独立法人)

5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累计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6%、位居全国前列,12英寸电源管理芯片、硅基光电子成套工艺等领域在国内率先实现突破

6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世界500强工业企业有237家在渝布局,工业领域利用外资连续10年保持在40亿美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19.4%

7 设施体系更加完备,构建起“2+10+36”产业园区体系,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网络加快形成

8 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加快建设,“芯屏器核网”补链成群,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5%

9 新兴产业快速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至32%、28%

10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6%,累计建成67个智能工厂和359个数字化车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7.1万元/人

资料来源:《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上数据统计时间均截至2020年底)

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重庆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3万亿元,年均增长6%

2021-08-04 06:30:49 来源: 0 条评论

8月3日,重庆市政府网全文刊发日前市政府发布的《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实现3万亿元,年均增速6%,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3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2%,工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30%左右,软件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等多个目标。

把握战略决胜期

制造业发展围绕四个重点“做文章”

《规划》指出,在接下来的5至15年,将是重庆制造业跨关口、培优势、上台阶的战略决胜期。为此,《规划》提出,全市制造业发展将围绕四个战略重点“做文章”——

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五千亿级汽车、三千亿级装备、六千亿级材料、五千亿级特色消费品、千亿级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增强制造业创新整体效能。强化创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和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健全制造业研发创新体系。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统筹推进锻长板和补短板,持续开展补链强链,全力保障供应链稳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根植性。

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转型发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植入渗透,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更加突出人的作用,促进劳动者更多参与制造技术的设计和部署,加强劳动者人机协作等技能培养和提升,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

增强支柱产业竞争力

培育六类战新产业集群,谋划一批未来产业

《规划》提出,我市将不断增强电子、汽摩等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包括——

电子产业方面,加快完善本地研发体系,提升智能终端产品本地配套水平;汽摩产业方面,加快新车型开发,完善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体系,重塑中国汽摩名城竞争优势;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实施“整机+零部件”双提升行动,巩固全球通机生产基地地位,建设国家重要的山地丘陵农机产业基地和西部领先的电梯、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消费品产业方面,深化消费品产业与文旅、商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原材料产业方面,加快结构调整和新品开发,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建筑材料和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

按照《规划》,“十四五”全市制造业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将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和绿色环保6类产业。

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我市将面向“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需求,建设国家重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柔性超高清显示、新型智能终端、先进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安全产业基地和中国软件名城。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我市将发挥在燃油汽车生产能力、零部件配套体系和集成电路生态等方面综合优势,促进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能源、交通深度融合,建设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氢燃料电池应用示范基地和国内先进的汽车电子产业基地。

高端装备方面,我市将推动传感器、通信模组等组件在整机中植入和有色合金、合成材料等新材料应用,建设国家重要的中高端数控机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和西部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产业基地。

新材料方面,我市将面向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迫切需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聚酰胺材料、聚氨酯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先进有色合金材料、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生物技术方面,我市将面向重大疾病发现和居民健康管理领域需求,加快生物药上市步伐,推动医疗器械、化学药原料药及制剂、现代中药升级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绿色环保方面,我市将面向“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求,丰富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技术装备种类,壮大再生资源、再制造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建设国家重要的节能环保、再生资源、氢能及储能产业基地。

《规划》还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加强对航空航天、基因技术、未来材料、光电子等未来产业的前瞻谋划,通过发挥既有的技术优势,形成一批创新成果,促进一批未来产业跨越式发展。

明确任务保障实施效果

实施八项任务,落实八项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将实施八项任务,首先是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包括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高水平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新应用场景和新产品相互促进、加快工业设计发展、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

此外,其他七项任务分别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化延伸,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园区特色集群发展和促进区域协同。

为保障上述实施效果,《规划》还特别提出将采取八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制造业领域改革、扩大制造业开放合作、降低制造业成本、增加高素质人才供给、优化产业政策体系、做好运行调度和企业服务、强化工业安全生产保障等。

十组数据看重庆制造业发展成果

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2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近7000亿元

2 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基本建成门类齐全、产品多样的制造业体系

3 在全市优势产业领域里,微型计算机、手机、汽车、摩托车产量占全国比重分别超过24%、9%、6%、29%,建成国内最大己二酸、氨纶生产基地

4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6800家,其中千亿以上企业1家、百亿以上企业20家(独立法人)

5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累计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6%、位居全国前列,12英寸电源管理芯片、硅基光电子成套工艺等领域在国内率先实现突破

6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世界500强工业企业有237家在渝布局,工业领域利用外资连续10年保持在40亿美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19.4%

7 设施体系更加完备,构建起“2+10+36”产业园区体系,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网络加快形成

8 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加快建设,“芯屏器核网”补链成群,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5%

9 新兴产业快速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至32%、28%

10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6%,累计建成67个智能工厂和359个数字化车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7.1万元/人

资料来源:《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上数据统计时间均截至2020年底)

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