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毒赛跑
——流调背后的故事
8月2日,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某超市,流调人员正在仔细观看超市的监控记录。
7月31日,九龙坡区石杨路某小区,医护人员正护送密切接触者前往隔离地点。
7月31日晚,九龙坡区石杨路某小区,流调小组正前往密切接触者合租屋调查。
8月2日,九龙坡区疾控中心,专家组正在对流调小组调查的意见进行研判。本组图片均由记者 郑宇 实习生 杨涵 摄/视觉重庆
每天清晨,重庆都会更新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数据中,人们关注着有多少例确诊?有多少名密切接触者?他们行踪如何?
这些数字与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在疾控专家看来,这项工作做得越深入越细致,就越能快速有效地找出密切接触者,从而采取防控措施,减少增量。
7月30日凌晨,九龙坡区疾控中心办公大楼灯火通明,在接到紧邻的大渡口区疫情防控协查通报后,该中心立即派出流调组、保障组等9个专业组,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和形势研判等工作。
“王某为江津确诊病例刘某的密切接触者,7月25日17:30左右他们同在超市购物。王某购物完返回中梁山出租房。”获悉这一情况后,快速反应组立即出发了。
“你买完东西直接回家了吗?”“在超市你买了哪些东西?”“你旁边有没有其他人?”……快反组需要在短时间内弄清楚王某的个人信息,有无聚会活动,最近行踪如何,又跟谁有过接触等等。
一个多小时后,流调完成,快反组又匆匆返回疾控中心,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关键信息,尽快形成调查报告,给出初步结论、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计划。
按照“排查范围对象从细、应对速度从快、防控措施从严、工作作风从实”原则,7月31日,流调人员开始排查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这几天,重庆气温高达40℃,走在街上头发湿了、衣服湿了,却丝毫未影响流调人员的调查。在他们的火眼金睛下,有9人在某超市与王某有接触,且未佩戴口罩,他们对这9人采取了集中隔离措施。
“累一点辛苦一点没关系,我们干的就是这个工作。”流调人员张玉婷是调查组中的年轻面孔,“这是在与病毒赛跑,我们需要跑得再快一点。”
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