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向死而生的绝笔跨越时空震撼人心
本报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重读“红岩家书”》激发读者爱国情怀
“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和重逢”“这种生命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仰望”……7月22日至8月4日,重庆日报全媒体推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千秋红岩 家国大爱——重读“红岩家书”》,在读者中广获好评。报道选取了9名红岩英烈的家书,邀请烈士后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红岩家书》编著者等进行“重读”,让今天的我们从这些字字千钧的家书中,重温党史,重读初心,坚定信仰,接续奋斗。

这些向死而生的绝笔跨越时空震撼人心
本报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重读“红岩家书”》激发读者爱国情怀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8-05

重庆日报记者 赵迎昭 实习生 陈雯倩

“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和重逢”“这种生命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仰望”……7月22日至8月4日,重庆日报全媒体推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千秋红岩 家国大爱——重读“红岩家书”》,在读者中广获好评。报道选取了9名红岩英烈的家书,邀请烈士后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红岩家书》编著者等进行“重读”,让今天的我们从这些字字千钧的家书中,重温党史,重读初心,坚定信仰,接续奋斗。

报道推出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人们纷纷表示,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今天,这组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展现了红岩英烈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一面,这些向死而生的绝笔跨越时空,力透纸背,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通过“重读”深入了解英烈故事

“这就全靠你与朋友们营救我们的努力了。”西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郑劲松是《红岩家书》的编著者之一,当他作为读信人朗诵胡其芬烈士书写的《最后的报告》时,内心瞬间掀起了波澜。

“这组报道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和重逢,带领读者通过‘重读’深入了解红岩家书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英烈感人肺腑的故事。”郑劲松说,家书是一种真实、亲切的文体,红岩英烈家书的字里行间,传达出他们在深陷牢狱之时仍胸怀希望和阳光,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这些家书承载着革命者的光辉事迹和家国情怀,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他们的英勇牺牲和鲜血换来的。”他认为,传承英烈精神应该创新形式,发挥融媒体作用,让传承更时尚,让传播更接地气,“在这方面,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重读“红岩家书”》作出了表率。”

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副主任黎余也关注了这组报道。他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在我们党100年的历史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尽管他们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一定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为之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他们的生命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仰望”

“他们的生命很灿烂,这种生命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仰望。”《重读“红岩家书”》推出第一期时,重庆市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吴景娅就被吸引了。

“这组报道很走心,让我感受到红岩英烈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尊重是如此的高尚。”吴景娅说,通过家书,她感受到红岩英烈有血有肉有情感,他们对亲人、国家、民族的爱比我们当代人更浓烈,他们的理想纯洁、远大而崇高。“比如,车耀先烈士在家书中写道: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这些话放到今天,对我们教育下一代仍然很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一封封家书,不少市民也被红岩英烈的精神力量深深震撼。市民张仲成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江姐的《狱中致谭竹安书》,它让我看到了江姐作为一位母亲平凡的一面。她的临终嘱托充满亲情、柔情,透着信念、信心,怀揣憧憬、希望。这样的讲述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入脑入心的洗礼。这组报道提醒我们,要学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不辜负英烈的殷殷嘱托。”

“每一次铭记,都是为了汲取精神动力”

英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承载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报道中涉及的红岩英烈牺牲时大多年仅二三十岁。时光荏苒,他们的家国情怀进一步燃起当代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红岩家书彰显着革命精神的传承,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思索它的时代价值。”四川外国语大学2021届毕业生朱畅说,中学时代,她就曾听闻了王朴烈士的英雄事迹。王朴烈士身为富家子弟却毅然投身革命,和母亲金永华变卖田产资助革命的故事至今还烙印在她脑海中。身为年轻一代,应珍惜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生活,不忘来时路,“每一次铭记,都是为了汲取精神动力;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

“蓝蒂裕烈士在给儿子的遗信中写道,‘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这让我印象深刻。”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学生余致林说,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有太多革命英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生活在和平盛世中的我们,更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这些向死而生的绝笔跨越时空震撼人心
本报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重读“红岩家书”》激发读者爱国情怀

2021-08-05 09:03:46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日报记者 赵迎昭 实习生 陈雯倩

“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和重逢”“这种生命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仰望”……7月22日至8月4日,重庆日报全媒体推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千秋红岩 家国大爱——重读“红岩家书”》,在读者中广获好评。报道选取了9名红岩英烈的家书,邀请烈士后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红岩家书》编著者等进行“重读”,让今天的我们从这些字字千钧的家书中,重温党史,重读初心,坚定信仰,接续奋斗。

报道推出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人们纷纷表示,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今天,这组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展现了红岩英烈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一面,这些向死而生的绝笔跨越时空,力透纸背,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通过“重读”深入了解英烈故事

“这就全靠你与朋友们营救我们的努力了。”西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郑劲松是《红岩家书》的编著者之一,当他作为读信人朗诵胡其芬烈士书写的《最后的报告》时,内心瞬间掀起了波澜。

“这组报道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和重逢,带领读者通过‘重读’深入了解红岩家书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英烈感人肺腑的故事。”郑劲松说,家书是一种真实、亲切的文体,红岩英烈家书的字里行间,传达出他们在深陷牢狱之时仍胸怀希望和阳光,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这些家书承载着革命者的光辉事迹和家国情怀,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他们的英勇牺牲和鲜血换来的。”他认为,传承英烈精神应该创新形式,发挥融媒体作用,让传承更时尚,让传播更接地气,“在这方面,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重读“红岩家书”》作出了表率。”

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副主任黎余也关注了这组报道。他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在我们党100年的历史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尽管他们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一定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为之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他们的生命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仰望”

“他们的生命很灿烂,这种生命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仰望。”《重读“红岩家书”》推出第一期时,重庆市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吴景娅就被吸引了。

“这组报道很走心,让我感受到红岩英烈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尊重是如此的高尚。”吴景娅说,通过家书,她感受到红岩英烈有血有肉有情感,他们对亲人、国家、民族的爱比我们当代人更浓烈,他们的理想纯洁、远大而崇高。“比如,车耀先烈士在家书中写道: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这些话放到今天,对我们教育下一代仍然很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一封封家书,不少市民也被红岩英烈的精神力量深深震撼。市民张仲成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江姐的《狱中致谭竹安书》,它让我看到了江姐作为一位母亲平凡的一面。她的临终嘱托充满亲情、柔情,透着信念、信心,怀揣憧憬、希望。这样的讲述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入脑入心的洗礼。这组报道提醒我们,要学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不辜负英烈的殷殷嘱托。”

“每一次铭记,都是为了汲取精神动力”

英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承载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报道中涉及的红岩英烈牺牲时大多年仅二三十岁。时光荏苒,他们的家国情怀进一步燃起当代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红岩家书彰显着革命精神的传承,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思索它的时代价值。”四川外国语大学2021届毕业生朱畅说,中学时代,她就曾听闻了王朴烈士的英雄事迹。王朴烈士身为富家子弟却毅然投身革命,和母亲金永华变卖田产资助革命的故事至今还烙印在她脑海中。身为年轻一代,应珍惜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生活,不忘来时路,“每一次铭记,都是为了汲取精神动力;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

“蓝蒂裕烈士在给儿子的遗信中写道,‘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这让我印象深刻。”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学生余致林说,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有太多革命英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生活在和平盛世中的我们,更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