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湖水净化 绿水长流 巫山大昌湖水生态环境这样“变脸”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8日11时讯(首席记者 周盈)自今年3月,重庆启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以来,通过区县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社会监督等程序,巫山县大昌湖等13个河湖获评2021年重庆市美丽河湖。
然而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2013年大昌湖断面水质还是Ⅲ类,近几年,巫山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昌湖断面水质已经稳定保持在Ⅱ类,甚至部分月份能达到Ⅰ类。
巫山是如何走出一条大昌湖的美丽蝶变之路,交出这样漂亮的成绩单的?近日,记者走进巫山大昌湖,纯净碧绿的湖水荡漾,不时有船只在湖面穿行,鸟儿在临近湖边的水面腾跃,一个自然与人文相辉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水、林、田、湖”共存,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生命共同体,呈现在眼前。

因三峡库区蓄水而成 曾垃圾漂浮
巫山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是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大昌湖就位于巫山县大昌场镇边,湖域面积达到967公顷,蜿蜒不息的大宁河越境而过,是三峡工程蓄水后形成的库区面积最大的湖泊。十多年来,巫山县始终把大昌湖水质保护放在首位,当好长江母亲河的“守护人”,把好巫山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经过不懈努力,大昌湖已旧貌换新颜。
时间回溯至十八年前,2003年,三峡库区开始蓄水,大昌古镇整体生态搬迁。随着蓄水水位来到175米以上,原古镇旧址沉入水底,大昌湖呈现在世人面前。
“由于成湖原因特殊,其水的流动性与天然形成的湖泊相比较差,且当时民众环保意识不强,湖面垃圾漂浮,面源污染严重。”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唐威介绍。
作为三峡工程蓄水后形成的库区面积最大的湖泊,其水质影响着重庆出境水质。因此,治理好大昌湖刻不容缓。

多手段整治湖水 还大昌湖一湖碧水
整治湖水首先要做的是将库底清理干净彻底。当地相关部门将无序堆积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企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作为重点,做到应清尽清。同时,实行“肥土移民”,将平坝被淹没的肥土转运至土少石多的山上,既减轻了库底污染,又为后来发展经济林奠定基础。
其次,还先后建成了大昌污水处理厂,安装污水管网,整治规范沿湖所有排污口,确保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同时,修建了垃圾处理场。
另外,2006—2019年先后关闭大昌湖周围水泥厂、铜矿厂、石膏厂、散装水泥厂、采石采砂厂、纸厂等污染严重企业15家。清理采砂船5艘,清运石子、沙、石膏86万余吨。拆除湖边货运码头1座,治理养殖企业3家。

此外,还通过全面开展禁渔工作、建设绿化带,净化河湖水等手段,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随着不懈努力的治理,大昌湖生态环境日日向好。大昌湖现在共有维管植物1112种。鸟类种类由以前的131种增加到143种。每年飞到大昌湖越冬的雁鸭类大中型游禽和涉禽达1万余只,陆续发现了凤头䴙䴘、大白鹭、罗纹鸭等新纪录种类。兽类37种、爬行动物15种、两栖动物15种、鱼类124种。
如今,一湖碧水、两岸青山的大昌湖已成为三峡库区一处独特的河湖美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