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儿子为救战友牺牲,她成了更多军人的“妈妈”!
张兴会给“兵儿子”们扎鞋垫。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勇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0日6时讯(记者 张勇)喜鹊、小鹿、花朵……鞋垫上的图案精美可爱,8月19日,八一建军节刚过去不到20天,重庆市大足区67岁的居民张兴会又戴起眼镜,坐在家里穿针引线扎起了鞋垫。虽然,一针一线,无不饱含着一位母亲沉甸甸的爱。但是,张兴会扎的鞋垫已经无法送到她儿子手中,而是打算继续送给那些“兵儿子”……
张兴会与儿子古怒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参军19个月 儿子救人牺牲
张兴会的儿子名叫古怒,已经牺牲16年了。
2003年,时年17岁的古怒应征入伍,前往西藏成为一名边防战士。古怒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生活,勇夺军事比武两项冠军、荣立三等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军分区兵龄最短的训练尖子,喜讯一个接一个传回家里。
然而,当一家人憧憬着古怒的美好未来时,一件仿佛整个世界轰然坍塌的事情发生了!
2005年7月16日,古怒和战友们在边境巡逻时,突然遇到山体塌方,泥石流飞滚直下朝小桥砸来。担任安全员的古怒一个箭步,冲到桥上将战友推开,自已却被塌方崩裂的石头砸倒,然后坠落桥下,壮烈牺牲。
这位只有16天党龄的共产党员,19个月军龄的优秀士兵,把19岁的火红年华永远定格在他守卫的那片土地上。
战士们巡逻的地方。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她成了更多人的“古妈妈”
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张兴会放声痛哭,几次哭到昏厥,只能依靠米汤维系生命。
2005年8月,儿子牺牲一个月后,她在老伴、女儿的陪伴下,翻山越岭前往儿子的部队,走儿子走过的路,吃儿子吃过的冻菜,才知道边防战士们,生活是多么不容易。
战士们巡逻的地方。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我们去的时候,路遭冲垮了,根本就没得啥子路,全是深山老林。战士们来接我们,必须淌河过来,然后背着我们去驻地。”张兴会介绍,晚上到达驻地后,女儿偶然看到,战士们的鞋湿透了,在脱鞋洗脚时脚上密密麻麻全是血泡。
更让张兴会一家揪心的是,战士们巡逻的地方一边是悬崖,一边是绝壁,巡逻官兵只能搭设悬梯通过,这个名叫“阿相比拉”,在西藏珞巴语中意为“魔鬼都不敢去的地方”。
张兴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赶紧拿出给原本儿子准备的20多双鞋垫,分发给战士们,希望战士们“把鞋垫垫在胶鞋里,舒服一些”。
临走时,古怒的战友们将张兴会一家送出部队,纷纷喊着张兴会“妈”“古妈妈”!
战士们巡逻的地方。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16年如一日关爱边防官兵 她成全国“最美拥军人物”
从那以后,一批又一批的官兵、退役老兵,用自己的方式记挂着张兴会。张兴会则在家里,一有时间就熬浆糊、制布料、画样、剪裁,为“兵儿子”们缝制棉鞋和鞋垫。
扎完一双鞋垫,花型简单的需要五六天,花型复杂的鞋垫需要七八天……曾经,张兴会一看到儿子的照片就哭,只要别人一提起儿子就哭。渐渐地,她用扎鞋垫分散注意力,从悲伤中走了出来,与“兵儿子”的感情是越来越深。
一次,古怒生前的一位战友给张兴会打电话倾诉说,老婆在老家总有抱怨。张兴会开导他:夫妻长年分居两地,妻子在家带孩子、照顾公婆,非常不容易。此后,那位战友对妻子耐心了很多,也体谅了很多。
张兴会从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手中接过全国“最美拥军人物”个人称号证书。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还有一次,古怒生前的战友刘青退伍回了家。为了学开车,他从老家垫江县专程跑到张兴会所在的大足区报了一个驾校。学车期间,刘青吃在张兴会家,住在张兴会家,仿佛亲儿子一样照顾着张兴会和老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张兴会更是率先带领大足区的10余名退役军人成立“抗疫志愿队”,每天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奋战在卡点值守。在她的带领下,大足区2万余名退役军人加入了“抗疫志愿队”,全区退役军人系统和爱国拥军人士捐款捐物累计达34.9万元,口罩10400个,无偿献血14000多毫升。
2021年7月30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办联合发布“最美拥军人物”先进事迹。其中,张兴会获得“最美拥军人物”个人称号。
“他们叫我一声古妈,就都是我的兵儿子。趁我现在还能看见,多做点鞋垫,就做到我看不见那天为止。”张兴会坦言,16年里6次进藏,自己跨过千山万水,将上千双鞋垫、数百双棉鞋,送到了依然驻守边疆的“兵儿子”手里,一方面是对“兵儿子”的关爱,另一方面是对儿子无尽的思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