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庆“碳”索
全球天气变暖大背景下,“控碳”成为关键话题。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8月25日,全国低碳日,重庆发布《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2020年)》。

渝论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庆“碳”索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8-26
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周盈 摄

全球天气变暖大背景下,“控碳”成为关键话题。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8月25日,全国低碳日,重庆发布《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白皮书》)。

这份《白皮书》里,不仅书写了重庆在低碳节能方面的成绩,更展现了重庆在实现绿色发展上作出的种种探索。

悦来“海绵城市”。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难题——

一座工业城市面临的“碳”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对重庆来说,更是如此。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严重的地区。同时,重庆作为一个传统型工业城市,在实现“双碳目标”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产业结构偏重——

重庆火电、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占工业排放总量80%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低。

能源结构偏煤——

重庆能源消费总量中75.86%为化石能源,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化石能源消费量的58.38%。全市水、风、光等可供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也非常有限。

用能需求旺盛——

重庆尚处于工业化阶段,新增项目用能需求旺盛,需要探索一条在经济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既能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又能实现碳减排的道路。

基础保障偏弱——

重庆目前减污降碳产业和技术储备不足,专业人才欠缺,全社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重庆实现“双碳”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巫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解局——

重庆实现“双碳目标”打出这套“组合拳”

迎难而上,重庆不断创新。

2020年12月,一场签约仪式上,5家企业认购了重庆市首批“碳汇+”生态产品,共计32万元。

产品提供方,是万州区李河镇棕花村。

这笔钱,将成为村集体经济的股本,注入该村的两山生态合作社,持续推进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绿色三生建设。

“通过企业和老百姓努力,用可以固碳的生态植物来进行量化变成指标,卖给需要减排的企业,实现碳中和。”市生态环境局一级巡视员温汝俊说,“碳汇+”产品为企业、社会和个人提供多元化减排方式,未来市民绿色出行也可以作为“碳汇+”产品进行交易,促使全社会节能减碳。

“碳汇+”产品只是重庆的探索之一。

重庆低碳转型正持续发力——

“十三五”期间,重庆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速转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能源产品从原煤为主的单一格局向原煤、天然气、水电、风电等多元化格局发展。

除了产业结构和能源产品的“变”,“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碳排放、城镇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造林森林覆盖率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低碳交通等,都在持续向优向好。

机制体制不断创新——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省市,出资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融入全国碳市场,培育重庆碳市场。截至目前,碳排放指标累计成交量1700万吨,交易额1.9亿元。企业自主实施工程减碳项目50余个,减碳效益超800万吨/年。

建设全国首个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为一体的“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完成渝东北、渝东南首批碳汇类生态产品开发,促成首批生态产品成交,打通资源变现路径。

为加快发展气候金融,重庆还创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全国首批申请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金融机构投放优惠利率贷款,发行、承销碳中和债券,开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气候投融资业务,募集资金超180亿元。

《白皮书》亮出的一组数据,正是重庆打出这套“组合拳”的成果。

在碳排放强度目标方面,2020年重庆全市碳排放强度为0.70吨/万元,较2015年累计下降超过22%,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累计下降19.5%的目标任务。

在能耗“双控”目标方面,2020年重庆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8875万吨标准煤,较2015年增长1127万吨,低于国家下达的“十三五”不超过1660万吨增量的控制目标;2020年全市能耗强度为0.39吨标准煤/万元,较2015年累计下降19.4%,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累计下降16%的目标任务。

两个“超额完成”,殊为不易!

吉利科技换电示范站。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双赢——

点“碳”成“金” 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未来,重庆将如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白皮书》指出,下一步,重庆将出台一个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和一个“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和“十四五”推进碳达峰两个阶段性方案,以及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大数据新基建、农业等六大领域重点专项方案。

针对重庆目前基础保障偏弱的现状,未来,还将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国际低碳学院,培养“碳达峰、碳中和”复合型高端人才,打造碳汇产学研基地,发展先进碳汇技术,形成示范引领。并支持专业机构发起成立联合应对气候变化中心,设立专家库,强化智力支持。

除了相关部门的行动措施,全社会公众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对于低碳减排,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环保相关部门还将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深入人心,使公众充分认识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重要性,加强日常生活自律,并互相激励带动,使绿色生活、勤俭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习惯。

在刚刚闭幕的2021智博会上,多家参展企业带来了“双碳”目标下的大数据智能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等成果。事实上,发展智能制造,也成为重庆实现节能减排,达成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制造业,实现降本增效,达成城市经济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发展。

从供给、到需求,从产业、到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重庆会让绿色发展底气更足,让生态环境效益更好,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周盈 佘振芳/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渝论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庆“碳”索

2021-08-26 06:00:00 来源:
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周盈 摄

全球天气变暖大背景下,“控碳”成为关键话题。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8月25日,全国低碳日,重庆发布《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白皮书》)。

这份《白皮书》里,不仅书写了重庆在低碳节能方面的成绩,更展现了重庆在实现绿色发展上作出的种种探索。

悦来“海绵城市”。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难题——

一座工业城市面临的“碳”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对重庆来说,更是如此。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严重的地区。同时,重庆作为一个传统型工业城市,在实现“双碳目标”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产业结构偏重——

重庆火电、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占工业排放总量80%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低。

能源结构偏煤——

重庆能源消费总量中75.86%为化石能源,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化石能源消费量的58.38%。全市水、风、光等可供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也非常有限。

用能需求旺盛——

重庆尚处于工业化阶段,新增项目用能需求旺盛,需要探索一条在经济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既能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又能实现碳减排的道路。

基础保障偏弱——

重庆目前减污降碳产业和技术储备不足,专业人才欠缺,全社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重庆实现“双碳”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巫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解局——

重庆实现“双碳目标”打出这套“组合拳”

迎难而上,重庆不断创新。

2020年12月,一场签约仪式上,5家企业认购了重庆市首批“碳汇+”生态产品,共计32万元。

产品提供方,是万州区李河镇棕花村。

这笔钱,将成为村集体经济的股本,注入该村的两山生态合作社,持续推进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绿色三生建设。

“通过企业和老百姓努力,用可以固碳的生态植物来进行量化变成指标,卖给需要减排的企业,实现碳中和。”市生态环境局一级巡视员温汝俊说,“碳汇+”产品为企业、社会和个人提供多元化减排方式,未来市民绿色出行也可以作为“碳汇+”产品进行交易,促使全社会节能减碳。

“碳汇+”产品只是重庆的探索之一。

重庆低碳转型正持续发力——

“十三五”期间,重庆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速转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能源产品从原煤为主的单一格局向原煤、天然气、水电、风电等多元化格局发展。

除了产业结构和能源产品的“变”,“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碳排放、城镇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造林森林覆盖率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低碳交通等,都在持续向优向好。

机制体制不断创新——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省市,出资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融入全国碳市场,培育重庆碳市场。截至目前,碳排放指标累计成交量1700万吨,交易额1.9亿元。企业自主实施工程减碳项目50余个,减碳效益超800万吨/年。

建设全国首个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为一体的“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完成渝东北、渝东南首批碳汇类生态产品开发,促成首批生态产品成交,打通资源变现路径。

为加快发展气候金融,重庆还创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全国首批申请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金融机构投放优惠利率贷款,发行、承销碳中和债券,开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气候投融资业务,募集资金超180亿元。

《白皮书》亮出的一组数据,正是重庆打出这套“组合拳”的成果。

在碳排放强度目标方面,2020年重庆全市碳排放强度为0.70吨/万元,较2015年累计下降超过22%,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累计下降19.5%的目标任务。

在能耗“双控”目标方面,2020年重庆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8875万吨标准煤,较2015年增长1127万吨,低于国家下达的“十三五”不超过1660万吨增量的控制目标;2020年全市能耗强度为0.39吨标准煤/万元,较2015年累计下降19.4%,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累计下降16%的目标任务。

两个“超额完成”,殊为不易!

吉利科技换电示范站。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双赢——

点“碳”成“金” 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未来,重庆将如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白皮书》指出,下一步,重庆将出台一个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和一个“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和“十四五”推进碳达峰两个阶段性方案,以及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大数据新基建、农业等六大领域重点专项方案。

针对重庆目前基础保障偏弱的现状,未来,还将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国际低碳学院,培养“碳达峰、碳中和”复合型高端人才,打造碳汇产学研基地,发展先进碳汇技术,形成示范引领。并支持专业机构发起成立联合应对气候变化中心,设立专家库,强化智力支持。

除了相关部门的行动措施,全社会公众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对于低碳减排,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环保相关部门还将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深入人心,使公众充分认识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重要性,加强日常生活自律,并互相激励带动,使绿色生活、勤俭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习惯。

在刚刚闭幕的2021智博会上,多家参展企业带来了“双碳”目标下的大数据智能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等成果。事实上,发展智能制造,也成为重庆实现节能减排,达成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制造业,实现降本增效,达成城市经济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发展。

从供给、到需求,从产业、到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重庆会让绿色发展底气更足,让生态环境效益更好,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周盈 佘振芳/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