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壁清漂人
随着洪水的逐步退去,裸露的岩壁远远望去有些刺眼:嵌入石缝里的塑料口袋、挂在枝头的破衣服、已经失去原形的塑料瓶……那是之前的漂浮物。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环卫管理人员张成文介绍,这处紧邻长江的岩壁高30米,倾斜度达60度,最陡峭的地方甚至高达90度,由于岩壁清洁难度大,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距离江面20多米高
这段岩壁归属于九滨路健身步道,紧靠长江谢家湾段,深受市民喜爱。该段步道起于九龙坡区龙凤寺止于建设码头,全程0.8公里。平常,环卫工人会对步道进行一月一次的清理,而这块岩壁,只有在每年退水之际,才能由环卫工人下沉到岩壁上清理,仅是每个月平常清理出来的垃圾,都会超过一吨。
8月20日早上8点,九滨路江边。距离江面20多米高的岩壁,是整段岩壁最为陡峭的一段,几乎达到直角,而背后,就是滚滚长江水。
环卫工乔云喜和高志宏站在岩壁上的堡坎旁,开始系保险绳。
原计划,乔云喜和高志宏都要下到岩壁去捡垃圾,但这处往年进出相对容易的岩壁,今年因为修建了一处堡坎,变得困难了许多。
有的地方容不下一只脚
“我们要爬过这个堡坎再下去,如果两个人都下去,工作效率不一定有一个人高,而且安全系数可能也要小一些。”张成文告诉记者,经过商议,决定让乔云喜下到岩壁上,高志宏则在上面帮忙固定保险绳的牵引绳。
乔师傅的身段非常轻盈,对于这段岩壁,他已经“轻车熟路”了。翻越堡坎的围栏,他慢慢来到岩壁上,记者从岩壁上方看到,岩壁上自然形成的路非常狭窄,有的甚至容不下一只脚。为了便于在岩壁上行走,乔师傅的双脚非常灵活,不断地变换来变换去。“跟猫儿走一字步没得啥子区别。”站在堡坎上负责固定保险绳的高师傅说。
不过上午8点过,太阳已经让整个空气变得燥热,但相比暑期,他们还是觉得凉快了许多。
可能上游冲下来的
这些嵌入岩壁的垃圾,并非一日而形成的,也不一定是游客带来的,它们可能来自上游很远的地方。“每年春季开始桃花汛,然后几波洪峰,上游的垃圾会被江水裹挟着往下游走,而岩壁上的石头、树枝将它们挂住后,它们就在这里安家。”就像垃圾的奇幻漂流一样,这些垃圾来到九龙坡以后,最终会被环卫工人带走,将它们进行统一处理。
各种颜色的塑料口袋、塑料碗、破衣服、塑料瓶,一看就知道,这一定是一个生意比较红火的沙滩留下来的。对于每年都能在这里捡到类似的快餐垃圾,张成文说,“及时将它们清理走,避免来年洪水又将这些垃圾带到下游。”乔师傅左手撑在岩壁上,弯着腰用右手将这些嵌入泥沙里的垃圾抠出来,然后又把它们放到随身携带的口袋里。
工作了两个小时的乔师傅提着满满的一袋垃圾,沿着保险绳往回走,衣服被汗水彻底浸湿了,头顶到脖子,全是汗水。
打开一瓶矿泉水,乔师傅并没有急着一口喝下去。“慢慢喝才解渴,休息一会儿再下去,这样效率高,身体也不容易出毛病。”
喝水后,休息了几分钟,乔师傅又翻越护栏,开始新一轮的垃圾清理,整个捡垃圾的工作时间在8个小时左右。
联动清漂 还母亲河一张清洁的面孔
今年3月1日,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肩负着重大责任。
为了让长江变得更美丽,在沿江两岸消落带治理方面,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研究消落带生态修复、绿化美化景观构建等工作。
未来,重庆将继续开展水域清漂保洁“大扫除”行动,建立重庆与上游省市清漂保洁联动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形成层层拦截、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根据季节更替对水域环境的不同影响,分类施策、妥善应对,重点解决春秋季节支次河流水生植物易发多发、退水期消落带易受感染、洪汛期和蓄水期漂浮垃圾量大易聚集等突出问题,实现长江干支流常年“江清岸洁”。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