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 | 取消重点班,让每个孩子都是“重点”
全国中小学开学了。开学前,8月30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提出要求: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会上通报,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消除成绩歧视,让孩子得到同等的关爱。过去,“重点班”、“快慢班”的存在难免导致老师对学生区别对待,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因此而形成无形的壁垒甚至鄙视链,老师或“掐尖”或偏心,学生或自负或自卑,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与学习积极性都不是好事。取消重点班,则是让师生都端平心里的那碗水,不以成绩论英雄、分贵贱,将关心、关爱、关切平等施与每个孩子,不使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非重点”。
均衡配置师资,让孩子得到同等的养分。所谓的重点班往往配以“重点老师”,长此以往只会加剧师资不平衡导致的教学养分失衡,优秀的更优秀,困难的更困难。取消重点班,合理均衡配置师资,从难度和进度上双管齐下平衡教学,也从客观上增加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可能性,一改以往的“好钢用在刀刃上”思维,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更多、更好、更均衡的教育,从而综合地提高全体素质。
取消“重普”之分,为孩子贯彻教育公平。取消重点班的本质是消除学校教育中的不公平,维护每个孩子平等接受教育、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一方面打消家长们的择班顾虑,放放心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另一方面给重点教师减负,给普通教师打气,从总体上增强施教的积极性、普惠性,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教育温度,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以教育公平助力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发挥。
于民族未来而言,要提升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提升离不开“铁了心”地践行教育公平。“真功行,向闲中慢慢,积累成千。”教育公平关乎民族复兴,其路修远,要一鼓作气,更得脚踏实地,取消重点班正是国家大力推进双减、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唯有公平的口号在校内落到了实处,才能正本清源地遏止下游滋生不公平的可能。
取消重点班,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改善国内大环境的教育风气,使每个孩子都成为关爱与培育的重点,把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给花园里的每一朵小花,让每朵花都绽放出自己的风采!
作者:王瑞琳(重庆大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