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汉代,重庆先民们是如何割谷打米的?看了这组画像砖你就明白了
镰刀收割谷物,用杠杆为稻米脱皮……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重庆先民不仅用上了镰刀收割谷物,还用上了杠杆为稻米脱掉糠皮。昨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巴蜀汉代雕塑艺术》展厅重新布展开放,文物专家们通过一块块汉代画像砖,揭开了汉代重庆先民的丰收场景。

两千年前的汉代,重庆先民们是如何割谷打米的?看了这组画像砖你就明白了
镰刀收割谷物,用杠杆为稻米脱皮……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1-09-09

汉代红陶碓房

舂米图

铚的用法

公式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重庆先民不仅用上了镰刀收割谷物,还用上了杠杆为稻米脱掉糠皮。昨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巴蜀汉代雕塑艺术》展厅重新布展开放,文物专家们通过一块块汉代画像砖,揭开了汉代重庆先民的丰收场景。

“收获”画像砖:铚收割稻穗,公式割掉禾秆

在一组名为“收获”的画像砖上,“描绘”了汉代重庆先民们在田间地头收割成熟稻穗的场景。

三峡博物馆公众教育与服务部的谢硕介绍,这组画像砖上共有6人,他们从事着三项不同的工作。

中间三人弓着身体,手中拿着铚(zhi),正在摘取成熟的稻穗;左侧一人右手拎着送餐盒,左手担着刚摘下来的稻穗;右侧二人则用公式(pō)割掉已经被摘掉稻穗的禾秆。

六个人,三工种,两场景,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机勃勃的收获景象。

什么是铚,什么又是公式?

谢硕一一揭开谜底。铚与公式是汉代农作物收获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铚,相当于现在的爪镰,长得像一块扇形的带孔刀片,专门用来收割稻穗。使用时将刃部大致水平贴在直立的穗茎上,横向用力地割掉稻穗。

公式,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大镰刀。汉代先民们用公式割掉已经去穗后的禾秆,这些禾杆被割下后就可以就地燃烧,用于肥沃土地,也可以担回家作为一种生活燃料,还可以喂养牲口。

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选择用这种方式收获农作物呢?谢硕说,古时农人对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度差,因此作物成熟度不太一致,只能一株株、多次摘取稻穗。“这样的精耕细作,能最大限度地收获农作物。”

舂米图:汉代重庆人就学会了杠杆去糠

水稻在收割之后,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

谢硕介绍,让稻米脱掉糠皮,早期的时候,人们使用杵臼,通过稻谷之间的摩擦,让糠皮松散脱粒。后来,中国古代先民们运用智慧让自己更加省力。在汉代,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制作而成的工具碓(dui)出现了。

这个汉代的简单机械装置是个什么样子呢?

画像砖的拓片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在拓片上,一个支点创造了一个杠杆,人站在短力臂这边,用力踩下短臂,支点另一端的长臂高高扬起,石杵落下,砸击在稻谷中,让谷粒之间产生充足的摩擦。反复高频次的舂,最终使人们得到了去掉糠壳的大米。

为什么拓片上使用碓的人都长得身强体壮呢?

谢硕解释,由于石杵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才具备足够的重力势能,其落下才能产生一定的加速度,以达到对谷粒的有效冲击。而人的踩踏动作产生的距离一般在30厘米左右,因此人需要站在短力臂的一端,让每一次踩踏都能使另一端的石杵产生至少1米左右的抬高。

“以30:100的力臂比例计算,每舂一下相当于爬了若干步台阶。所以,一臼稻谷舂下来,非常需要体力,这也是为什么拓片上舂米的人身体壮实的原因。”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两千年前的汉代,重庆先民们是如何割谷打米的?看了这组画像砖你就明白了
镰刀收割谷物,用杠杆为稻米脱皮……

2021-09-09 06:28:28 来源: 0 条评论

汉代红陶碓房

舂米图

铚的用法

公式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重庆先民不仅用上了镰刀收割谷物,还用上了杠杆为稻米脱掉糠皮。昨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巴蜀汉代雕塑艺术》展厅重新布展开放,文物专家们通过一块块汉代画像砖,揭开了汉代重庆先民的丰收场景。

“收获”画像砖:铚收割稻穗,公式割掉禾秆

在一组名为“收获”的画像砖上,“描绘”了汉代重庆先民们在田间地头收割成熟稻穗的场景。

三峡博物馆公众教育与服务部的谢硕介绍,这组画像砖上共有6人,他们从事着三项不同的工作。

中间三人弓着身体,手中拿着铚(zhi),正在摘取成熟的稻穗;左侧一人右手拎着送餐盒,左手担着刚摘下来的稻穗;右侧二人则用公式(pō)割掉已经被摘掉稻穗的禾秆。

六个人,三工种,两场景,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机勃勃的收获景象。

什么是铚,什么又是公式?

谢硕一一揭开谜底。铚与公式是汉代农作物收获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铚,相当于现在的爪镰,长得像一块扇形的带孔刀片,专门用来收割稻穗。使用时将刃部大致水平贴在直立的穗茎上,横向用力地割掉稻穗。

公式,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大镰刀。汉代先民们用公式割掉已经去穗后的禾秆,这些禾杆被割下后就可以就地燃烧,用于肥沃土地,也可以担回家作为一种生活燃料,还可以喂养牲口。

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选择用这种方式收获农作物呢?谢硕说,古时农人对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度差,因此作物成熟度不太一致,只能一株株、多次摘取稻穗。“这样的精耕细作,能最大限度地收获农作物。”

舂米图:汉代重庆人就学会了杠杆去糠

水稻在收割之后,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

谢硕介绍,让稻米脱掉糠皮,早期的时候,人们使用杵臼,通过稻谷之间的摩擦,让糠皮松散脱粒。后来,中国古代先民们运用智慧让自己更加省力。在汉代,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制作而成的工具碓(dui)出现了。

这个汉代的简单机械装置是个什么样子呢?

画像砖的拓片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在拓片上,一个支点创造了一个杠杆,人站在短力臂这边,用力踩下短臂,支点另一端的长臂高高扬起,石杵落下,砸击在稻谷中,让谷粒之间产生充足的摩擦。反复高频次的舂,最终使人们得到了去掉糠壳的大米。

为什么拓片上使用碓的人都长得身强体壮呢?

谢硕解释,由于石杵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才具备足够的重力势能,其落下才能产生一定的加速度,以达到对谷粒的有效冲击。而人的踩踏动作产生的距离一般在30厘米左右,因此人需要站在短力臂的一端,让每一次踩踏都能使另一端的石杵产生至少1米左右的抬高。

“以30:100的力臂比例计算,每舂一下相当于爬了若干步台阶。所以,一臼稻谷舂下来,非常需要体力,这也是为什么拓片上舂米的人身体壮实的原因。”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