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子课?让老人们催着加开新班
重庆日报记者 罗芸
“王老师,新班好久开?我们好几个人都想报名!”9月14日上午,武隆区江口镇街上,76岁居民杜泽宇远远看到镇社区教育专干王寿合,赶紧“粘”过来。
啥子课,这样受欢迎?
今年3月,江口镇依托镇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准备办一期针对老年人的培训。但讲啥内容,让王寿合犯了难。
江口镇的“芙蓉大讲堂”常年为居民举办培训班,曾获全国百佳学习活动品牌。“近些年,反诈骗、健康养生、改善家庭关系的培训,都搞过几轮了。再讲这些,估计大家也不爱听。”王寿合向镇党委书记任本涤吐槽。
此时,区里的党史学习教育正推行“聚焦不同群体开展定向传播”。任本涤建议他去听听老人们需要啥,再确定培训主题。
王寿合去镇上公园、茶园认真观察,发现许多老人手握智能手机,却“盘不来”。找年轻人指点,当时明白了,可回头就忘。
于是,4月的培训内容,王寿合定为“为老年人培训智能手机应用”。第一期两个班,每班50人。
81岁的罗云碧婆婆眼睛老花。儿孙孝敬的手机,她得举着放大镜才能看清屏幕上的字。正好第一天的入门课程内容就包括调整手机字体大小,罗婆婆开心不已:“那些字从蚂蚁子变小汤圆那么大,不用放大镜就看得清!”
培训班学员平均年龄67岁,其中近两成年逾八旬。第一天的课,前一分钟教的内容,不少人后一分钟就忘。1名主讲老师和3名辅导老师忙得转转团,也没法给每位老人提供及时指导。
于是,从第二堂课开始,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按每组5人分成学习小组:小问题,组内互相指点;“难题”,老师按组点拨。
63岁的刘绍芬儿女都在国外。过去,她对智能手机使用仅限于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儿女回家时教她用微信,但儿女一走她又束手无策。这次培训后,她也能用微信语音与万里之外的儿女畅聊了。
为契合老人们的记忆特点,培训班一改过去“连续作战”方式。学员们学几项内容,回家练几天,再回来上课。
6天的课断断续续上了1个月,参加培训的学员基本能玩转智能手机了。现在,罗云碧婆婆买菜付款,都是潇洒地“扫码”;88岁的老党员陈国兴学会用手机登录“学习强国”,积分已突破2000分;部分学员上公园不再提收音机改拿手机,有的还琢磨着要开抖音号记录自己幸福的老年生活……
“会‘盘’智能手机确实方便。疫情一松,王老师你赶快开班!”杜泽宇催促他。
据了解,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武隆除开设500余场次“固定讲堂”外,还开展了800余场次“老年学习中心”“四点半课堂”“夜话书场”等,让每一个群体都能学到最需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