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特展”亮相国家博物馆

“大足石刻特展”亮相国家博物馆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9-19

记者 陈维灯  

九月十七日,“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图为展览现场观众在精美的展品面前流连忘返。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优美的旋律,旖旎的风光,精美细腻的大足石刻造像……9月17日,“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观众犹如亲临大足,徜徉于十里荷塘,置身于大足石刻洞窟。

展览分为“发现之旅”“蜀道大足”“镌岩妙相”和“承故焕新”4个单元,以82件(套)展品、近百张文物图片和多个多媒体视频,通过传统展示手段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让观众充分领略大足石刻的风貌。

作为目前我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如何才能注重科学利用,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优秀历史文化对接现代开放,活在当下、服务当代,为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新时代重庆开放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融入大众生活

让古老文化遗产“活起来”

9月17日午后,秋日的北京,阳光灿烂。

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82件(套)大足石刻精品文物,吸引着许多游客驻足。就在当天,大足首次对外发布了宽银幕主题电影《天下大足》。

动人的音乐、美轮美奂的画面,现代科技的光与影呈现着千年石刻的神韵,展示着时尚与传统的和谐相融;香国公园的城墙在多彩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与波光粼粼的濑溪河一同勾勒出一幅极富韵味的古城风貌。现场,游客仿佛身临其境,似在画中游玩……

如此现代与传统和谐相融的景象,让受聘为大足文旅发展总顾问的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感叹不已:“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使文化遗产拥有尊严,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惠及更多民众。当文化遗产就在生活中,就在身边,人们可以自豪地说‘这就是大足石刻,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时,才能算是把文化遗产保护好了。”

“今年,大足将全域打造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大足区委书记陈一清介绍,今后,大足将在城市建设中植入大足石刻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让大足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浓郁的石刻文化,烙上石刻的印迹,让千年的大足石刻从悬崖峭壁上走下来,走进千家万户,让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大众。”

不仅如此,大足还将建成投用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十里荷棠等一批文旅项目,做大世界遗产游、做强温泉养生游、做靓醉美乡村游,加快打造高端酒店、高档民宿;按照24个节气,每隔半个月举办一次特色节会,让大足一年四季“月月有看头,季季有精彩”。

文物数字化

把文物故事讲给观众听

行走在国家博物馆里,凝视“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文物展柜中的每一件文物,它们透着历史的厚重,让人们感受到穿越时光的文化信息。

大足石刻始于初唐,鼎盛于两宋,造像1030龛(窟),约5万余尊,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如何让如此众多的石刻“开口说话”,为公众讲好文物故事?

在2021上合数字经济产业论坛上,大足石刻与上合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人民文旅签署了“数字丝路文化溯源行动”战略合作协议。

“近年来,大足石刻深度采用文物数字化技术实施文物保护,自2017年起筹划对文物数字化成果的开发应用,探索符合当代审美和传播语境的新手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介绍,今年3月15日,大足石刻数字化影视工程正式启动,这是继敦煌莫高窟之后,中国第二个启动同类工程的石窟类世界文化遗产。

今年10月,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将建成投用。到那时,游客在大足就可以观看《大足石刻》球幕特种电影。

推动文化“走出去”

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化自信

从走进大众生活,到国内各地办展,再到迈出国门,为世界文化发展注入更为积极进步的内涵,大足石刻不断“走出去”,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关于大足石刻文化走出去的探索,包括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四百工程、大足石刻冠名高铁列车、参加《魅力中国城》《石窟中国》等栏目拍摄,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黎方银介绍,自2018年启动“大足石刻‘四百工程’主题文化旅游推广活动”以来,大足先后在天津、广西、四川、江苏等地举办了多场大足石刻主题展览,观展人数近80万人次,引起了观众到大足石刻现场看一看的极大兴趣。

此次“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是时隔20年后大足石刻与国家博物馆再次牵手。

陈一清表示,“选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我们是希望借助国家博物馆这一‘文化客厅’,实现‘世界文化遗产’与‘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的强强联合,让大足石刻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更好地活在当下。”

(重庆日报9月17日北京电)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评论 专题 | 区县 鸣家 教育 | 文艺 史家 生活 | 问政 旅游 汽车 房产 | 健康 财经 政法 | 国企 专题 原创 | 应急 信用 视听 | 直播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大足石刻特展”亮相国家博物馆

2021-09-19 07:25:22 来源: 0 条评论

记者 陈维灯  

九月十七日,“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图为展览现场观众在精美的展品面前流连忘返。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优美的旋律,旖旎的风光,精美细腻的大足石刻造像……9月17日,“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观众犹如亲临大足,徜徉于十里荷塘,置身于大足石刻洞窟。

展览分为“发现之旅”“蜀道大足”“镌岩妙相”和“承故焕新”4个单元,以82件(套)展品、近百张文物图片和多个多媒体视频,通过传统展示手段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让观众充分领略大足石刻的风貌。

作为目前我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如何才能注重科学利用,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优秀历史文化对接现代开放,活在当下、服务当代,为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新时代重庆开放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融入大众生活

让古老文化遗产“活起来”

9月17日午后,秋日的北京,阳光灿烂。

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82件(套)大足石刻精品文物,吸引着许多游客驻足。就在当天,大足首次对外发布了宽银幕主题电影《天下大足》。

动人的音乐、美轮美奂的画面,现代科技的光与影呈现着千年石刻的神韵,展示着时尚与传统的和谐相融;香国公园的城墙在多彩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与波光粼粼的濑溪河一同勾勒出一幅极富韵味的古城风貌。现场,游客仿佛身临其境,似在画中游玩……

如此现代与传统和谐相融的景象,让受聘为大足文旅发展总顾问的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感叹不已:“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使文化遗产拥有尊严,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惠及更多民众。当文化遗产就在生活中,就在身边,人们可以自豪地说‘这就是大足石刻,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时,才能算是把文化遗产保护好了。”

“今年,大足将全域打造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大足区委书记陈一清介绍,今后,大足将在城市建设中植入大足石刻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让大足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浓郁的石刻文化,烙上石刻的印迹,让千年的大足石刻从悬崖峭壁上走下来,走进千家万户,让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大众。”

不仅如此,大足还将建成投用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十里荷棠等一批文旅项目,做大世界遗产游、做强温泉养生游、做靓醉美乡村游,加快打造高端酒店、高档民宿;按照24个节气,每隔半个月举办一次特色节会,让大足一年四季“月月有看头,季季有精彩”。

文物数字化

把文物故事讲给观众听

行走在国家博物馆里,凝视“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文物展柜中的每一件文物,它们透着历史的厚重,让人们感受到穿越时光的文化信息。

大足石刻始于初唐,鼎盛于两宋,造像1030龛(窟),约5万余尊,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如何让如此众多的石刻“开口说话”,为公众讲好文物故事?

在2021上合数字经济产业论坛上,大足石刻与上合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人民文旅签署了“数字丝路文化溯源行动”战略合作协议。

“近年来,大足石刻深度采用文物数字化技术实施文物保护,自2017年起筹划对文物数字化成果的开发应用,探索符合当代审美和传播语境的新手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介绍,今年3月15日,大足石刻数字化影视工程正式启动,这是继敦煌莫高窟之后,中国第二个启动同类工程的石窟类世界文化遗产。

今年10月,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将建成投用。到那时,游客在大足就可以观看《大足石刻》球幕特种电影。

推动文化“走出去”

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化自信

从走进大众生活,到国内各地办展,再到迈出国门,为世界文化发展注入更为积极进步的内涵,大足石刻不断“走出去”,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关于大足石刻文化走出去的探索,包括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四百工程、大足石刻冠名高铁列车、参加《魅力中国城》《石窟中国》等栏目拍摄,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黎方银介绍,自2018年启动“大足石刻‘四百工程’主题文化旅游推广活动”以来,大足先后在天津、广西、四川、江苏等地举办了多场大足石刻主题展览,观展人数近80万人次,引起了观众到大足石刻现场看一看的极大兴趣。

此次“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是时隔20年后大足石刻与国家博物馆再次牵手。

陈一清表示,“选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我们是希望借助国家博物馆这一‘文化客厅’,实现‘世界文化遗产’与‘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的强强联合,让大足石刻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更好地活在当下。”

(重庆日报9月17日北京电)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