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看“一区两群”|强核提级、扩容提质一年,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如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3日13时05分讯(见习记者 赵颖竹 首席记者 佘振芳)去年5月,重庆召开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主城都市区由9区扩容为21区。近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一年来,主城都市区各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围绕“产业升级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试验田、高品质生活宜居区”的目标定位,深入实施《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推动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和同城化发展,全面提升核心带动功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态势不断巩固。
大数据智能化引领 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壮大
大数据智能化是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壮大的重要保障。
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区域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主城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提高到42.7%,成为工业主战场。
华润微电子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项目和京东方6代AMOLED柔性面板线主体工程开工,汽车电子等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不断壮大;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启动,重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监测系统IPv6升级改造完成,累计建成5G基站2248个,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基本建成;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获批,“重庆小面”“重庆火锅”区域品牌启动建设,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助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
战略科技力量是重庆打造具有澎湃活力的创新之城的提速器。过去一年,重庆主城都市区不断提升科技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一批重大科创项目建设提速。今年上半年,主城都市区共引进40家研发机构,与本地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签订结对共建协议104项,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38个,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642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38家,累计培育入库科技型企业2.79万家,拥有研发机构的规模工业企业增至1886家,创新力量加速集聚;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获批开展,2家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启动、累计达到10家,新增3个国家级创业孵化平台,累计建成双创平台65个、入孵企业团队3275个,4家拟在科创板上市企业完成备案,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大通道、大平台、大环境建设激发对外经济活力
今年上半年,主城都市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710亿元、占全市比重98.5%。亮眼数据背后,是开放通道能级的提升,开放平台功能的释放和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共运输货物52635标箱、货值87.6亿元,中欧班列(成渝)号共开行折算列2839列、继续位居全国第一;自贸试验区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实、累计形成276项制度创新成果。
大力推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放管服”改革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市级行政许可累计压减60%以上,简易注销公告期从45日压缩到20日,企业登记注册实现“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办结,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办理、即办即取”,公安户政、交管等高频业务实现“一窗综办”。
轨道上的都市区让城乡生活更有品质
以轨道交通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同城化加速,轨道交通四期和两江新区至长寿快速通道等项目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二、三期续建和市域(郊)铁路江津至跳蹬线、璧铜线等加快推进,中梁山隧道扩容、南川至两江、渝长复线高速等建成通车,“1小时通勤圈”加快成型。
以长嘉汇、广阳岛、科学城、枢纽港、智慧园、艺术湾等六张城市新名片引领城市更新行动,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39个、967.4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3.1万平方米,建设5条80公里中心城区山城步道,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打通城乡融合要素流动制度障碍,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成功创建重庆柠檬、荣昌猪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集群和潼南柠檬、江津花椒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加快建设,2020年主城都市区人口达到2112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上升4.73个百分点。
相关报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