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是乎 | 不上课的老师不是好厨子
编者按
只有更多普通人的关切事被看见,我们才可能理解,那些宏观政策的出台,其实真正与每个人相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象且琐碎,纯真且朴素。美丽乡村和城市发展对于百姓关切的回应,正应该着落在这些细节上。期望和愿景背后,是一张张生动的奋斗者面孔。
重庆的模样,正是由这些面孔组成。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渝是乎》栏目,聚焦新时代的重庆奋斗故事,描摹时代印象,丰富城市性格,呈现立体重庆,刻画中国面孔。
40岁的陈波已经做了20几年厨师。
他在自己的履历表上写上这些年来的“从厨”格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啊”,陈波一手掂着大炒锅,火苗蹭地蹿起来,映着他的脸,“做什么都要不停学习,做菜也一样。”
▽
陈波在重庆“厨圈”名声响当当,得过的荣誉一个表格写不下。
油茶非遗传承人,录制过《十二道锋味》,被评过“重庆餐饮30年杰出人物”,是2019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是“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随便拎出一两个来,都能托起他的“大咖”身份。
但他不喜欢别人叫他“大厨”“厨神”云云。“没有外面说的那么神,比起别人,我就是做得更久一点,练得更多一点吧。”陈波手中的炒锅里,娇嫩的螺片在翻腾,一把山胡椒扑过去,香味迅速被螺片裹起来。
17岁做学徒,不到30岁就做到星级酒店行政总厨。好手艺加上俊朗的外形,他开始频频受邀参加各种节目,从卫视到央视。陈波的路,走得格外顺。
陈波在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做教学指导。
“人就开始飘了。”辞职创业,陈波创立的网红餐厅品牌一时间火遍全重庆,却仅仅维持了半年时间就销声匿迹。
“失败让我想明白一件事,”陈波抓起一把青泡椒撒进锅里,“菜不管怎么做,终究都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看的,光搞摆设没有用。”
时隔三年,他再次创业做起这一间私房菜馆,把所有虚头巴脑的噱头统统收起来,回归到食材本身,以及味道的纯粹。
陈波烹制美食。
这间私房菜馆成了陈波修炼的地方。他带着“陈波大师工作室”的学生们,去基层给创业者们讲课谈经验;揣着坚守传统油茶技艺的决心去推广,想让技艺传承;他苦练拉面技术,5分钟的表演2小时的准备……
一天24小时,他能转场五六个,最后一站都是回店里。
没有什么事是做个菜不能解决的,如果解决不了,那就做两个。
陈波喜欢钻研传统菜。如果有一天可以抛开一切物质需求,全心做传统菜,那就是他的终极理想了。“我就做传统菜,我想做我就做,你想吃你就吃,就像这道山胡椒折耳根炒螺片一样。”
陈波参加重庆市总工会五一劳动节节目录制。
一边当老板,一边当老师,重庆各个职业技术学院都有陈波的身影。别的事儿都或多或少中断过,唯有讲课从没断。
“说俗点,讲课那点收入,还不够我往返的油钱,我为了什么呢。”陈波翻转手里的铁勺,将锅里最后一撮螺片舀到盘中。
“我一直学,也是为了有东西能一直教,因为我们传统烹饪行业,还得靠人来完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林楠/文 受访者/图 李裕锟 宋卫/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