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环保微宣讲进社区”走进九龙坡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市民可以这样做
记者 陈维灯
9月23日下午,在“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环保微宣讲进社区(九龙坡)发布活动”上,来自市生态环境局、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等方面的5位发言人围绕市民朋友关心的大气污染、“无废城市”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等话题进行了主题分享并回答市民提问。
“双碳”目标“接地气”?
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现场,有市民朋友提出想了解“双碳”目标的具体内容,也想知道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双碳”目标有何关联?
市生态环境局科技处工作人员李连欣介绍,“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期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达到相对“零排放”,也就实现了“碳中和”。
为营造良好宜居环境,减小温室效应,国家正式提出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
李连欣介绍,“双碳”目标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如奶茶杯中的塑料吸管被环保可降解的纸吸管代替;超市里的塑料袋,换成了乳白色、质感更薄更轻软且可降解的材质;身边的绿牌电动车慢慢增多……等等,其实,“双碳”目标已在悄然改变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双碳”目标如何实现?
减少碳排放是关键
那么,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如何实现节能降碳,优化调整工业结构,达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高质量协同发展?
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费正斌表示,减少碳排放量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为此,首先要进行“双控”,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发展,扶持鼓励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低碳经济,加大对现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技术改造,使之达到节能降碳,在2030年前使区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一个可控的排放峰值。
其次,要做到“两增”,通过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和绿色建筑等手段增加对二氧化碳吸收固碳能力,净化空气质量,美化生活环境。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通过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产品的依赖来实现碳减排。
普通市民能做啥?
衣食住行均可减碳
听完“双碳”目标介绍,许多市民关心自己能为“双碳”目标做些什么?
市“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蔡洪英表示,“双碳”目标是一场事关每个人的“全民运动”。
蔡洪英介绍,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会伴随碳的排放,留下“碳的脚印”,被称为“碳足迹”。
主动量化个人碳排放,减少“碳足迹”,是实现低碳生活的第一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就能从个人的尺度上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首先是“衣”,要减少衣服购买频率,购置衣物多选择百搭款式,尽量选择环保面料,拒绝皮草,对废旧衣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其次是“食”,煮饭时,可以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再煮,这样可以缩短煮熟的时间,同时节电约10%,每户每年可减排4.3千克二氧化碳;接着是“住”,电视机每天少开半小时、空调与饮水机闲置时关掉电源、使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的白炽灯等,都是每个人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在“行”方面,建议市民出门多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车出门,居住楼层较低时也可多爬楼梯少坐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