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谊:《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实现了“两个精彩”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4日20时20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记者 赵紫东 李华侨)今(24)日下午,“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新媒体传播”——《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党史研究、学界、媒体界的嘉宾们围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真知灼见。在专家研讨环节,重庆市记协专职副主席丁道谊表示,这个作品实现了两个精彩,顺应了规律,瞄准了受众,并在传播学层面和社会信息层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摘录如下:
伴随《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播出完毕,已然成为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重大宣传命题如何实现有效传播、营造主流舆论的经典案例。
从实务层面实现了两个精彩:一是传播物研发创新的精彩。它顺应了三个规律:一是读图听音时代不看印刷字,随机化碎片化非专注接受已成当下受众的集体无意识;二是传播对象主体是青年一代,恰巧应合了他们由形而下的生存幸福感,到形而上的国家制度认同进而产生对国家民族历史的探究需求;三是史学研究者从书斋走向镜头前一一对应自己的研究课题(人物)来讲述,开掘了全新的演绎形态和角色化表达。
第二个精彩,成功实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传播的精彩,这是一个经典的传播案例,正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所说: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学理层面,从传播学角度而论,该作品破解了一对多的孤独传播模式,实现了多对多的平衡互换的交互触达,继而形成了共情互动。传播者从被动的“工具客体”变为主动的“责任主体”。
从接受美学角度而论,用一次成功的传播事件对结构主义支配下的唯文本化进行了摒弃,转而更加注重作品的社会效果和受众积极参与的接受姿态,进而从社会意识交往角度检验了产品及传播的价值。
从社会心理学而论,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传播者和受众相互作用。基于个体的传播者与群体的受众均通过此次传播事件,实现了行为及心理的社会化角色转换。最终,传播内容让群体受众感受到了未曾有过的可信和真实,成功地构建了这一百位“永远的网红”群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