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路径、融入新格局、共享新机遇 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重庆)论坛举行
来自海峡两岸的31名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围绕“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等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探索新路径、融入新格局、共享新机遇 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重庆)论坛举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9-26
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重庆)论坛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吴礼霜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6日17时讯(吴礼霜)今(26)日,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重庆)论坛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31名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围绕“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台商台胞融入大陆新发展格局路径”“深化渝台融合发展路径与措施”等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高孔廉在致辞中表示,两岸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两岸经贸一直是互惠的格局,两岸产业链合作,携手取得更大经济利益,两岸融合从经贸文化层面着手,必能得到“合作共赢”的成果。

重点推进两岸经济与产业合作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殷存毅教授在论坛上表示,在朝向“两岸共同市场”的实践中,必须扎实推进两岸经济与产业的存量合作,包括已有台资企业在大陆的经营环境改善、更加融入大陆市场、与大陆企业更密切的合作或联系。同时,通过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两岸经济的增量合作,形成两岸合作的产业供应链,避免恶性竞争。

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林祖嘉对大陆的劳工与生产技术表达了高度肯定,他认为,两岸高科技产业有很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即使有一些大陆台商和外商想要移到东南亚国家,进行生产链的移动,但是这些只能做为两岸生产链的补充,不太可能取代两岸原本就建立的完整产业链。“未来台商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扩大对于大陆内需市场的供给,也可以配合大陆扩大出口的机会,在其中找到更多产业链结合的机会。”林祖嘉说。

对于两岸的经济合作方式,南开大学台湾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小衡表示,大陆将会积极引导台商台企参与“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一带一路”、RCEP、人民币国际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两岸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台商台企参与内需市场投资、建设和提升产品在大陆内需市场的占有率,实质性地融入大陆经济的进程中,与大陆企业共同参与国际竞争。

重庆将为两岸融合带来新机遇

对于重庆在两岸融合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表示,目前,两岸融合趋势正在从沿海向内地拓展,重庆在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有巨大优势,应该发挥排头兵和领头羊的作用。

盛九元认为,重庆产业的完整性为台商、台胞带来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在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产业基础上,未来重庆应聚焦制度创新,在生产生活上为在渝台胞给予更多的制度保障,例如,提供落户、养老等生活方面的帮助等。

广西师大桂台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刘澈元也认为,一直以来,重庆在两岸间的产业合作上都很紧密,例如摩托车产业,台商在当中的耕耘就很深。而且重庆与台湾间的社会交流也越来越深入,已有不少台胞来渝就业、安家。“以前是大陆人群前往台湾发展,现在形成了两地人群双向选择的趋势,来大陆的很多还是硕士、博士等高素质青年群体。”刘澈元说,这是一个好的风向标。

“文化是融合的关键元素。”刘澈元称,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川剧受到了广大台湾人民的喜欢。未来,重庆应大力发扬和推广巴渝文化,进一步促进人文交流的同时,也将吸引更多台商投资,助力两岸融合。

据了解,本届论坛是第十三届“重庆·台湾周”的分项目之一,由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重庆)论坛组委会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共70多名相关领域研究者参加此次讨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探索新路径、融入新格局、共享新机遇 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重庆)论坛举行

2021-09-26 18:33:19 来源:
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重庆)论坛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吴礼霜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6日17时讯(吴礼霜)今(26)日,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重庆)论坛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31名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围绕“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台商台胞融入大陆新发展格局路径”“深化渝台融合发展路径与措施”等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高孔廉在致辞中表示,两岸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两岸经贸一直是互惠的格局,两岸产业链合作,携手取得更大经济利益,两岸融合从经贸文化层面着手,必能得到“合作共赢”的成果。

重点推进两岸经济与产业合作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殷存毅教授在论坛上表示,在朝向“两岸共同市场”的实践中,必须扎实推进两岸经济与产业的存量合作,包括已有台资企业在大陆的经营环境改善、更加融入大陆市场、与大陆企业更密切的合作或联系。同时,通过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两岸经济的增量合作,形成两岸合作的产业供应链,避免恶性竞争。

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林祖嘉对大陆的劳工与生产技术表达了高度肯定,他认为,两岸高科技产业有很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即使有一些大陆台商和外商想要移到东南亚国家,进行生产链的移动,但是这些只能做为两岸生产链的补充,不太可能取代两岸原本就建立的完整产业链。“未来台商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扩大对于大陆内需市场的供给,也可以配合大陆扩大出口的机会,在其中找到更多产业链结合的机会。”林祖嘉说。

对于两岸的经济合作方式,南开大学台湾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小衡表示,大陆将会积极引导台商台企参与“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一带一路”、RCEP、人民币国际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两岸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台商台企参与内需市场投资、建设和提升产品在大陆内需市场的占有率,实质性地融入大陆经济的进程中,与大陆企业共同参与国际竞争。

重庆将为两岸融合带来新机遇

对于重庆在两岸融合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表示,目前,两岸融合趋势正在从沿海向内地拓展,重庆在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有巨大优势,应该发挥排头兵和领头羊的作用。

盛九元认为,重庆产业的完整性为台商、台胞带来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在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产业基础上,未来重庆应聚焦制度创新,在生产生活上为在渝台胞给予更多的制度保障,例如,提供落户、养老等生活方面的帮助等。

广西师大桂台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刘澈元也认为,一直以来,重庆在两岸间的产业合作上都很紧密,例如摩托车产业,台商在当中的耕耘就很深。而且重庆与台湾间的社会交流也越来越深入,已有不少台胞来渝就业、安家。“以前是大陆人群前往台湾发展,现在形成了两地人群双向选择的趋势,来大陆的很多还是硕士、博士等高素质青年群体。”刘澈元说,这是一个好的风向标。

“文化是融合的关键元素。”刘澈元称,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川剧受到了广大台湾人民的喜欢。未来,重庆应大力发扬和推广巴渝文化,进一步促进人文交流的同时,也将吸引更多台商投资,助力两岸融合。

据了解,本届论坛是第十三届“重庆·台湾周”的分项目之一,由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重庆)论坛组委会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共70多名相关领域研究者参加此次讨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