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生活圈来了!重庆中心城区将建392个社区家园
街道和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但长期以来,街道和社区的服务设施建设存在布局分散、配套不齐全、使用不方便等突出问题。

社区生活圈来了!重庆中心城区将建392个社区家园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1-09-27

本网原创报道:

新建街道中心52个、社区家园392个 重庆未来社区生活圈这样建

街道和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但长期以来,街道和社区的服务设施建设存在布局分散、配套不齐全、使用不方便等突出问题。

近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城市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导则》,对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的分级分类、服务范围、选址布局、规划设计标准、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明确。

为从源头上补齐民生短板,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和效率,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还制定了《重庆市中心城区推进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实施的规划要求》(下称《规划要求》)。

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应当如何规划打造,市民将享受到哪些便利?9月26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对此进行了解读。

社区生活圈

统筹考虑居民生活习惯等

日常公共服务不出街道,基本生活服务不出社区。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是以城市街道和社区为服务范围,统筹布局街道和社区级管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便民商业、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活动空间、交通设施和其他社区服务设施的“小微中心”。

《规划要求》提出,立足社区生活圈理念,规划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的服务范围应与街道和社区治理范围相协同,与设施服务能力、服务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相匹配,结合行政辖区界线、自然地形、规划道路、隶属沿革、居民日常生活习惯等进行统筹考虑。

比如,街道中心规划服务人口规模10万人左右,适宜的服务半径为1000米左右,步行时间约20分钟;而社区家园规划服务人口规模1.2万人左右,适宜的服务半径为350米左右,步行时间约10分钟。

1:1规划布局

中心城区将新建392个社区家园

《规划要求》中明确,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的规划布局,应选址在人流集散点或服务人口重心附近,结合现状街道和社区级其他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局,方便居民就近使用。

原则上每个街道建设1个街道中心、每个社区建设1个社区家园;规划有组团中心的街道,街道中心应结合组团中心进行布局;规划有街道中心的社区,其社区家园应与街道中心组合设置,避免功能重复。

同时,鼓励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与交通、教育、游憩、商业等设施相邻布局,统筹考虑公共空间、地下空间利用,加强各类设施的步行关联度和使用便捷度,就近满足居民的工作、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体育、休闲等需求。

按照上述原则,目前,我市已在中心城区新选址街道中心52个;新选址社区家园392个。

生活更便捷

配置7项便民设施

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有哪些规划标准?

上述负责人介绍,每个街道中心集中配置的设施包括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服务中心、街道文化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7项设施,占地面积应不少于1.5公顷,建筑面积不小于15000平方米,还应配置不小于4500平方米的室外健身广场。

其中,还对各项功能适宜的建筑面积作了说明,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不少于2000平方米。

而每个社区家园集中布局的设施包括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多功能运动场、菜店(平价超市)等7项设施。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还应在室外配置用地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和不少于500平方米的老年人活动场地。

此外,鼓励在街道中心、社区家园内部增加青少年培训、亲子教育、幼儿托管、四点半课堂、图书阅览、博物展览、体育运动、户外游乐等特色功能和服务;进行无障碍设计;合理组织交通、停车等需求等便民化、人性化的设计。

新闻多一点

已建成区域这样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既有城市街道和社区,可以结合街道级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分布和服务能力,逐步优化调整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

如已建成区域应以现状街道或社区为单元,开展危旧房、棚户区、低效产业用地以及老旧小区、老旧产业功能区、传统商圈、特定历史文化区等重点区域和对象的城市更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社区规划或更新规划,通过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引导街道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局,形成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

同时,挖潜老城区存量土地资源,优先利用存量用地建设“一站式”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特别是优先利用条件较好的旧工业厂房。空间资源紧张的区域鼓励通过空间共享、分时段开放等方式补足各类设施需求,探索多途径开发建设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的规划模式。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倩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社区生活圈来了!重庆中心城区将建392个社区家园

2021-09-27 06:22:30 来源: 0 条评论

本网原创报道:

新建街道中心52个、社区家园392个 重庆未来社区生活圈这样建

街道和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但长期以来,街道和社区的服务设施建设存在布局分散、配套不齐全、使用不方便等突出问题。

近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城市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导则》,对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的分级分类、服务范围、选址布局、规划设计标准、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明确。

为从源头上补齐民生短板,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和效率,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还制定了《重庆市中心城区推进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实施的规划要求》(下称《规划要求》)。

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应当如何规划打造,市民将享受到哪些便利?9月26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对此进行了解读。

社区生活圈

统筹考虑居民生活习惯等

日常公共服务不出街道,基本生活服务不出社区。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是以城市街道和社区为服务范围,统筹布局街道和社区级管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便民商业、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活动空间、交通设施和其他社区服务设施的“小微中心”。

《规划要求》提出,立足社区生活圈理念,规划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的服务范围应与街道和社区治理范围相协同,与设施服务能力、服务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相匹配,结合行政辖区界线、自然地形、规划道路、隶属沿革、居民日常生活习惯等进行统筹考虑。

比如,街道中心规划服务人口规模10万人左右,适宜的服务半径为1000米左右,步行时间约20分钟;而社区家园规划服务人口规模1.2万人左右,适宜的服务半径为350米左右,步行时间约10分钟。

1:1规划布局

中心城区将新建392个社区家园

《规划要求》中明确,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的规划布局,应选址在人流集散点或服务人口重心附近,结合现状街道和社区级其他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局,方便居民就近使用。

原则上每个街道建设1个街道中心、每个社区建设1个社区家园;规划有组团中心的街道,街道中心应结合组团中心进行布局;规划有街道中心的社区,其社区家园应与街道中心组合设置,避免功能重复。

同时,鼓励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与交通、教育、游憩、商业等设施相邻布局,统筹考虑公共空间、地下空间利用,加强各类设施的步行关联度和使用便捷度,就近满足居民的工作、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体育、休闲等需求。

按照上述原则,目前,我市已在中心城区新选址街道中心52个;新选址社区家园392个。

生活更便捷

配置7项便民设施

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有哪些规划标准?

上述负责人介绍,每个街道中心集中配置的设施包括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服务中心、街道文化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7项设施,占地面积应不少于1.5公顷,建筑面积不小于15000平方米,还应配置不小于4500平方米的室外健身广场。

其中,还对各项功能适宜的建筑面积作了说明,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不少于2000平方米。

而每个社区家园集中布局的设施包括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多功能运动场、菜店(平价超市)等7项设施。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还应在室外配置用地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和不少于500平方米的老年人活动场地。

此外,鼓励在街道中心、社区家园内部增加青少年培训、亲子教育、幼儿托管、四点半课堂、图书阅览、博物展览、体育运动、户外游乐等特色功能和服务;进行无障碍设计;合理组织交通、停车等需求等便民化、人性化的设计。

新闻多一点

已建成区域这样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既有城市街道和社区,可以结合街道级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分布和服务能力,逐步优化调整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

如已建成区域应以现状街道或社区为单元,开展危旧房、棚户区、低效产业用地以及老旧小区、老旧产业功能区、传统商圈、特定历史文化区等重点区域和对象的城市更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社区规划或更新规划,通过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引导街道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局,形成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

同时,挖潜老城区存量土地资源,优先利用存量用地建设“一站式”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特别是优先利用条件较好的旧工业厂房。空间资源紧张的区域鼓励通过空间共享、分时段开放等方式补足各类设施需求,探索多途径开发建设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的规划模式。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