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攻关新突破 两江协同创新区近150个科研项目入围这个清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9日14时31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实习生 陈雨轩)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统筹布局“从0到1”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获悉,近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公示“2021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专项拟立项清单”,两江协同创新区12家入驻高校科研院所近150个科研项目入围“拟立项清单”。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充分发挥上海交大的学科综合优势和科研创新实力,聚焦临近空间和智能制造两大核心领域,此次申报了71项,拟批准24项,立项率达到33%。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13个项目入围“面上项目拟立项清单”,3个项目分别入围“2021年度重庆市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拟立项清单”和“2021年度重庆市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拟立项清单”。
另外,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同时入围“2021年度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拟立项清单”。
据了解,此次入围的近150个科研项目,普遍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学问题,重点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新领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
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入围“面上项目拟立项清单”的21个项目中,悉数面向世界前沿科技理论及创新技术研发,如申报入围的“Mini/MicroLED用Mn4+掺杂小粒径荧光材料的研究”,该研究致力于“合成出能够与蓝光Mini/MicroLED相匹配的发光效率高、粒径小、高显色性、光色稳定性好的荧光材料”,以突破荧光材料小粒径化以及小粒径化后带来的效率损失的技术瓶颈,打破国外专利技术封锁。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申报入围的“双级膜电极强化微纳米O3去除渗滤液浓缩液污染物及传质机理研究”,面向填埋场浓缩液难以处置这一世界共性“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可为提高O3利用率、降低能耗,实现浓缩液有机物高效去除和盐分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申报入围的“电池材料的三维失效机制研究”,针对电池材料性能衰减和安全性的关键挑战,将同步辐射成像技术与X射线相位、X射线谱学、X射线衍射等结合,发展多模态成像技术用于锂电池领域的原位、无损、三维成像研究,并从可视化的视角全面揭示电池材料的失效模式,为设计高性能电池材料提供全新思路。
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优化科研力量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产业技术供给,特别是面向重大产业技术,积极推动开展跨学科、跨行业的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共性技术集成创新。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形成集技术研发、科技服务、成果交易、新兴产业培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创新集合体,并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方向打造一批创新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快建设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重要策源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