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旧一危”改造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家谈之二
朱芸锋
小区新增了路灯,夜晚的行人走着安心;污水横流、乱牵乱挂现象没有了,环境优美居民住着舒心;解决了10多年来的房产证办理难、“一户一水表”“房价补差”等烦心问题,大家伙感觉很放心,心齐气顺共建和谐小区……发生在南岸区长生桥镇移民小区的改变,是我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科学推进城乡危旧房改造的一个缩影。
危旧房改造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既是体现党委政府施政水平的民生工程,也是充分尊重民意、收获群众拥护支持的民心工程。只有脚踏实地对居民住房进行安全排查,给每一座危旧房建立安全档案,弄清楚每一处危旧房的关键问题所在,才能施以搬迁、加固、拆除等针对性对策,以及时有效措施避免安全隐患,防止楼倒人亡事故发生,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我市在城市危旧房拆迁当中,按照“减量、增绿、留白、整容”原则,推进集中绿地建设。巴南鱼洞老街绿地、九龙坡矿机村绿地……散布于城区的居民绿地系统,有的是从小区腹心到边缘延伸,有的是由附近街面向小区纵深展开。因地制宜充分“接地气”的危旧房改造,或能方便农村居民生产出行,或能便于城市居民在绿地中开展体育锻炼等,有效提升群众居住环境质量,共享危旧房改造成果。
推进城乡危旧房改造,还要让农村民居体现出乡愁,让城乡处处散发独特的巴渝文化特色。有的地方在危旧房改造中大拆大建,使城市文化空间被破坏、农村乡愁文脉被割裂。这也警醒我们在危旧房改造中,既不能在规模上盲目追求变大、变新、变洋,也不能在功能上搞“花架子”;而是要在拆除危旧房的过程中让建筑物层次更加清晰,让居住环境的功能结构更加完整,让空间布局更加生动,让城乡文化符号充盈着浓浓的人情味。
通过危旧房改造,一度没落的南岸下浩街区,成为游客青睐的景点,渝中区十八梯蝶变成“网红打卡点”,荣昌通安村成为陶文化主题文创基地……只要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融入到危旧房改造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中去,才能真正把为民实事办好办实,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