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让红岩精神世代传承
除了打造精品展览,重庆还通过保护利用红岩革命文物、推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等多种方式,助推红岩精神世代传承。红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里焕发新的生命力,绽放夺目光彩。

继往开来:让红岩精神世代传承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10-26

游人参观曾家岩50号旧址(周公馆)。(重庆日报资料图片)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如何让红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绽放夺目光彩

■打造红岩革命文物精品展览,推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助推红岩精神传承与弘扬

■保护好红岩革命文物旧址和馆藏革命文物,让文物“延年益寿”;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用数字技术为文物本体“复原”

■实施红岩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整体打造“红色三岩”文化旅游品牌

■用活红色文化中的教育资源,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服务全党,建成红岩党性教育基地

“参观红岩村,是为了满足8岁女儿的心愿。”10月1日,正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的云阳市民龙良海说,“这次我开车5个小时,带女儿来到她心心念念的地方参观展览,感受红岩精神。”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中,一件件珍贵历史照片、重要历史文物、大型历史油画,以及充满科技范儿的“红岩记忆——数字体验厅”,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那段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

除了打造精品展览,重庆还通过保护利用红岩革命文物、推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等多种方式,助推红岩精神世代传承。红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里焕发新的生命力,绽放夺目光彩。

红岩革命文物焕发新生

“他的衣服鞋帽,许多都是补了又补……”5月10日,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旧址毛泽东办公室迎来一位老人。他在办公桌前,将毛泽东同志艰苦朴素的生活娓娓道来。这位老人名叫吴连登,曾任毛泽东同志秘书。

吴连登对重庆日报记者说,他上世纪90年代参观过红岩村,和20多年前相比,如今的红岩村自然环境更优美了,文物建筑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缮,他很欣慰。

一处处旧址讲述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一件件文物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

“我们加强本体保护,完成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旧址等35栋文物本体保护修缮,综合实施文物周边环境整治,保存了红岩革命文物旧址的真实历史风貌。”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说。

保护好革命文物,就是保护好历史的见证。

在渣滓洞看守所旧址中,复原陈列展览展出了30余件实物和200余张图片,借助互动体验、场景还原等,让观众走近红岩英烈崇高的精神世界。在修缮这处见证历史的“国保”建筑时,工作人员以“绣花针”功夫做细活儿,让建筑以更加健康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还加强智慧保护,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4期,建成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和文物保护专项档案库,用数字技术为文物本体“复原”,提高文物保护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红岩革命旧址全景漫游。

除了革命文物旧址,馆藏革命文物也得到很好保护。10月20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藏纸质和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入选中国文物学会等组织评选的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据悉,该馆馆藏文物8302件(套),纸质和纺织品文物占到90%以上,文物修复专家们接力守护,让文物“延年益寿”。

打造“红色三岩”文旅品牌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小小志愿者石雨鑫,今天我来为您讲述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故事……”10月6日,国庆假期接近尾声,仍有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曾家岩50号旧址(周公馆),小小志愿者为游客免费讲解,获得一致赞誉。

如今,游客来渝旅游,钟爱红色旅游景点,但是如何提升游客游览体验呢?

朱军说,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正着力实施红岩景区品质提升工程,依托红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旧址、虎头岩新华日报总馆旧址、曾家岩50号旧址(周公馆)等为主的红色景点,全力打造红岩文化公园,整体打造“红色三岩”文化旅游品牌。红岩文化公园首期项目建设内容包含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入口及周边环境改造、红岩干部学院改造等,如今已基本建设完成。

“我们还建成了红梅、荷花、海棠等五大主题花园,打造‘红岩最美小道’,吸引游客走进红岩,体验重庆都市红色精品旅游,并在舒心舒适的旅行中了解红岩历史、感受红岩精神、接受红色教育。”朱军说。

游客除了观看革命文物旧址和展览、观赏优美自然风光之外,还能上一堂党课和研学课程。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用活红色文化中的教育资源,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服务全党,建成红岩党性教育基地,推出了“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开展一场深情祭扫、参观一个专题展览、聆听一堂专题党课、观看一场专题演出、重走一段红岩小路、抒写一段学习感悟”的“七个一”特色课程。该基地入选中组部、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名录,2015年9月基地开班至2020年12月,专题培训全国各地培训班7414个、党员8.7万人次。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所辖红色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红色旅游魅力,2018年至2020年接待观众2390万人次,其中2019年接待观众1150万人次。

生动传承红岩精神

运用好革命文物,就能激活发展的正能量。

朱军介绍,近年来,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用活用好红岩精神,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活动,推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让烈士回家、让“小萝卜头”进校园、寻找红岩发声人、红岩故事100讲等红岩品牌宣教活动。

其中,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由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自编自导自演,通过讲、诵、展、演等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述红岩革命故事。去年9月21日首演至今年9月底,已在高校、社区、企业、机关、军营等场所演出371场。

“没想到,这一别70年了,一别竟成永别。”展演舞台上,白发苍苍的李清缓缓走向舞台,伸出颤抖的双手,抚摸妻子张露萍烈士雕像时,深情感慨道。他眼中噙满泪水,台下观众泪眼婆娑。

这位老者是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导演白双全扮演的。除了担纲导演,他还在展演中扮演了八路军老班长、刘国鋕烈士的哥哥刘国錤等角色。他说:“我们都热爱红岩,用真情实感演绎红岩革命故事,希望让观众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一场场展演,感动了无数的观众。“观看展演时,我多次流下眼泪。”展演在四川大学举行时,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栓久感慨道,这堂特色思政课让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

除了系列宣教活动之外,系列文艺作品也助推红岩精神传承与弘扬。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背景下,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庆总站联合重庆广电集团、重庆出版集团、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等多家单位,开展了“红岩家书——寻访烈士绝笔后人”联合行动,制作了纪录片《红岩家书》,出版了图书《红岩家书》。

“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如何更好阐释弘扬红岩精神,让红色记忆历久弥新,值得社会各界共同思考与探索。”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副主任黎余说,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期待红岩精神更加广泛而深入地传承,激励全党同志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重庆日报记者 赵迎昭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继往开来:让红岩精神世代传承

2021-10-26 06:30:47 来源: 0 条评论

游人参观曾家岩50号旧址(周公馆)。(重庆日报资料图片)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如何让红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绽放夺目光彩

■打造红岩革命文物精品展览,推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助推红岩精神传承与弘扬

■保护好红岩革命文物旧址和馆藏革命文物,让文物“延年益寿”;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用数字技术为文物本体“复原”

■实施红岩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整体打造“红色三岩”文化旅游品牌

■用活红色文化中的教育资源,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服务全党,建成红岩党性教育基地

“参观红岩村,是为了满足8岁女儿的心愿。”10月1日,正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的云阳市民龙良海说,“这次我开车5个小时,带女儿来到她心心念念的地方参观展览,感受红岩精神。”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中,一件件珍贵历史照片、重要历史文物、大型历史油画,以及充满科技范儿的“红岩记忆——数字体验厅”,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那段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

除了打造精品展览,重庆还通过保护利用红岩革命文物、推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等多种方式,助推红岩精神世代传承。红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里焕发新的生命力,绽放夺目光彩。

红岩革命文物焕发新生

“他的衣服鞋帽,许多都是补了又补……”5月10日,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旧址毛泽东办公室迎来一位老人。他在办公桌前,将毛泽东同志艰苦朴素的生活娓娓道来。这位老人名叫吴连登,曾任毛泽东同志秘书。

吴连登对重庆日报记者说,他上世纪90年代参观过红岩村,和20多年前相比,如今的红岩村自然环境更优美了,文物建筑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缮,他很欣慰。

一处处旧址讲述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一件件文物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

“我们加强本体保护,完成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旧址等35栋文物本体保护修缮,综合实施文物周边环境整治,保存了红岩革命文物旧址的真实历史风貌。”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说。

保护好革命文物,就是保护好历史的见证。

在渣滓洞看守所旧址中,复原陈列展览展出了30余件实物和200余张图片,借助互动体验、场景还原等,让观众走近红岩英烈崇高的精神世界。在修缮这处见证历史的“国保”建筑时,工作人员以“绣花针”功夫做细活儿,让建筑以更加健康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还加强智慧保护,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4期,建成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和文物保护专项档案库,用数字技术为文物本体“复原”,提高文物保护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红岩革命旧址全景漫游。

除了革命文物旧址,馆藏革命文物也得到很好保护。10月20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藏纸质和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入选中国文物学会等组织评选的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据悉,该馆馆藏文物8302件(套),纸质和纺织品文物占到90%以上,文物修复专家们接力守护,让文物“延年益寿”。

打造“红色三岩”文旅品牌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小小志愿者石雨鑫,今天我来为您讲述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故事……”10月6日,国庆假期接近尾声,仍有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曾家岩50号旧址(周公馆),小小志愿者为游客免费讲解,获得一致赞誉。

如今,游客来渝旅游,钟爱红色旅游景点,但是如何提升游客游览体验呢?

朱军说,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正着力实施红岩景区品质提升工程,依托红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旧址、虎头岩新华日报总馆旧址、曾家岩50号旧址(周公馆)等为主的红色景点,全力打造红岩文化公园,整体打造“红色三岩”文化旅游品牌。红岩文化公园首期项目建设内容包含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入口及周边环境改造、红岩干部学院改造等,如今已基本建设完成。

“我们还建成了红梅、荷花、海棠等五大主题花园,打造‘红岩最美小道’,吸引游客走进红岩,体验重庆都市红色精品旅游,并在舒心舒适的旅行中了解红岩历史、感受红岩精神、接受红色教育。”朱军说。

游客除了观看革命文物旧址和展览、观赏优美自然风光之外,还能上一堂党课和研学课程。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用活红色文化中的教育资源,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服务全党,建成红岩党性教育基地,推出了“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开展一场深情祭扫、参观一个专题展览、聆听一堂专题党课、观看一场专题演出、重走一段红岩小路、抒写一段学习感悟”的“七个一”特色课程。该基地入选中组部、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名录,2015年9月基地开班至2020年12月,专题培训全国各地培训班7414个、党员8.7万人次。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所辖红色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红色旅游魅力,2018年至2020年接待观众2390万人次,其中2019年接待观众1150万人次。

生动传承红岩精神

运用好革命文物,就能激活发展的正能量。

朱军介绍,近年来,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用活用好红岩精神,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活动,推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让烈士回家、让“小萝卜头”进校园、寻找红岩发声人、红岩故事100讲等红岩品牌宣教活动。

其中,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由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自编自导自演,通过讲、诵、展、演等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述红岩革命故事。去年9月21日首演至今年9月底,已在高校、社区、企业、机关、军营等场所演出371场。

“没想到,这一别70年了,一别竟成永别。”展演舞台上,白发苍苍的李清缓缓走向舞台,伸出颤抖的双手,抚摸妻子张露萍烈士雕像时,深情感慨道。他眼中噙满泪水,台下观众泪眼婆娑。

这位老者是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导演白双全扮演的。除了担纲导演,他还在展演中扮演了八路军老班长、刘国鋕烈士的哥哥刘国錤等角色。他说:“我们都热爱红岩,用真情实感演绎红岩革命故事,希望让观众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一场场展演,感动了无数的观众。“观看展演时,我多次流下眼泪。”展演在四川大学举行时,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栓久感慨道,这堂特色思政课让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

除了系列宣教活动之外,系列文艺作品也助推红岩精神传承与弘扬。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背景下,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庆总站联合重庆广电集团、重庆出版集团、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等多家单位,开展了“红岩家书——寻访烈士绝笔后人”联合行动,制作了纪录片《红岩家书》,出版了图书《红岩家书》。

“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如何更好阐释弘扬红岩精神,让红色记忆历久弥新,值得社会各界共同思考与探索。”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副主任黎余说,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期待红岩精神更加广泛而深入地传承,激励全党同志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重庆日报记者 赵迎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