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大力推进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公开发布。《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大力推进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10-31

在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政务大厅“川渝通办综窗”,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办理业务。(重庆日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公开发布。《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合作?下一步,重庆又将如何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不断发力做好公共服务?10月27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协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

川渝两地常住人口有1.15亿,劳动力达6700万,农民工规模超3300万,人口流动频率较高。如何为川渝地区的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成为两地政府部门既关心又上心的事。

“《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普惠化、便利化。近年来,我市‘渝快办’和四川省‘天府通办’政务服务平台联合开设‘川渝通办’线上服务专区,线下设置服务专窗,推动两地企业和群众办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为川渝两地的群众提供了实打实的便利。”市政府办公厅职能转变协调处处长张勇介绍。

“川渝通办”遵循“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原则,启动以来共推出社会保险、户口迁移、企业开办、交通出行、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两批共210个服务事项。其中,国务院确定的跨省通办事项有132项,川渝两省市自主增设的特色事项有78项,涉及人社、公安、市场监管、住建、医保等多个部门和单位。

截至目前,“川渝通办”的办件量近400万件,共减少办理环节327个、减少办理时间569天、减少申请材料232份,给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了诸多便利。

张勇表示,按照《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川渝地区政务服务事项通办改革,推动更多“川渝通办”事项全程网办,更大力度拓展“异地代收代办”的服务范围。

文化教育领域交流不断加强

优化报名方式、入学办法、报名程序,将流动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入学、编班、资助等方面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这几年,我市高度重视川渝两地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学校问题,细化外来务工子女就学政策措施,简化随迁子女入学程序,解除进城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市教委主任黄政介绍,川渝两地的教育协同发展交流明显加强。

今年7月,江津区与泸州、永川、荣昌教育主管部门在成都市签订渝西川南(泸永江荣)教育共同体框架协议,将“统筹解决毗邻地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学校问题”作为川渝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建立泸、永、江、荣四地的教育协调联络机制。随迁子女教育也被纳入中小学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确保随迁子女教育享受同等教育权利,真正做到“同城同待遇”。

2021年1月至今,我市已妥善安排46.8万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的14.8%,其中主城区接收学生人数为19.9万人,占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的31.4%。

黄政介绍,目前,我市还建立起人口导向校点布局机制,根据全市区域人口变动、城镇化进程等新情况,指导各区县及时开展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区中小学规划布局;加强农村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建设,严格控制村小撤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除了推动义务教育深入交流发展,川渝两地的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黄政说,《规划纲要》的发布为川渝两地的教育发展明确着力点,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供给,加大对社会力量开展托育服务的支持力度;统筹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基地;与四川省联手打造职业技能大赛品牌,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和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和院校。

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日益紧密

为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川渝两地卫生健康委也早已“牵手”。

今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签署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老龄健康、国际交流合作等交流协议,结对共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卫表示,2020年4月,两地卫生健康委就建立起“1123”工作机制,此后,川渝两地的公共卫生合作日益紧密,也进一步激发了川渝两地一体化发展活力。

如川渝两地推进电子健康卡信息互通,已经实现5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扫码互认”;联合印发《川渝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双百”培养项目工作方案》,培育出首批成渝双百卫生人才40名;成立川渝两地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联盟,成功获批川渝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点实验室;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监测协作机制,启动川渝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两地火锅底料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上升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推进两地公立三级甲等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

王卫表示,今后,重庆将按照《规划纲要》要求,不断深化成渝两地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持医联体建设和跨区办医;完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合作机制;发展在线医疗,建立远程医疗协作体系,持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两地民众创造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就医环境,为两地民众提供更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重庆日报记者 何春阳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大力推进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2021-10-31 07:24:52 来源: 0 条评论

在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政务大厅“川渝通办综窗”,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办理业务。(重庆日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公开发布。《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合作?下一步,重庆又将如何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不断发力做好公共服务?10月27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协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

川渝两地常住人口有1.15亿,劳动力达6700万,农民工规模超3300万,人口流动频率较高。如何为川渝地区的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成为两地政府部门既关心又上心的事。

“《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普惠化、便利化。近年来,我市‘渝快办’和四川省‘天府通办’政务服务平台联合开设‘川渝通办’线上服务专区,线下设置服务专窗,推动两地企业和群众办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为川渝两地的群众提供了实打实的便利。”市政府办公厅职能转变协调处处长张勇介绍。

“川渝通办”遵循“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原则,启动以来共推出社会保险、户口迁移、企业开办、交通出行、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两批共210个服务事项。其中,国务院确定的跨省通办事项有132项,川渝两省市自主增设的特色事项有78项,涉及人社、公安、市场监管、住建、医保等多个部门和单位。

截至目前,“川渝通办”的办件量近400万件,共减少办理环节327个、减少办理时间569天、减少申请材料232份,给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了诸多便利。

张勇表示,按照《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川渝地区政务服务事项通办改革,推动更多“川渝通办”事项全程网办,更大力度拓展“异地代收代办”的服务范围。

文化教育领域交流不断加强

优化报名方式、入学办法、报名程序,将流动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入学、编班、资助等方面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这几年,我市高度重视川渝两地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学校问题,细化外来务工子女就学政策措施,简化随迁子女入学程序,解除进城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市教委主任黄政介绍,川渝两地的教育协同发展交流明显加强。

今年7月,江津区与泸州、永川、荣昌教育主管部门在成都市签订渝西川南(泸永江荣)教育共同体框架协议,将“统筹解决毗邻地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学校问题”作为川渝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建立泸、永、江、荣四地的教育协调联络机制。随迁子女教育也被纳入中小学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确保随迁子女教育享受同等教育权利,真正做到“同城同待遇”。

2021年1月至今,我市已妥善安排46.8万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的14.8%,其中主城区接收学生人数为19.9万人,占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的31.4%。

黄政介绍,目前,我市还建立起人口导向校点布局机制,根据全市区域人口变动、城镇化进程等新情况,指导各区县及时开展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区中小学规划布局;加强农村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建设,严格控制村小撤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除了推动义务教育深入交流发展,川渝两地的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黄政说,《规划纲要》的发布为川渝两地的教育发展明确着力点,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供给,加大对社会力量开展托育服务的支持力度;统筹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基地;与四川省联手打造职业技能大赛品牌,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和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和院校。

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日益紧密

为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川渝两地卫生健康委也早已“牵手”。

今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签署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老龄健康、国际交流合作等交流协议,结对共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卫表示,2020年4月,两地卫生健康委就建立起“1123”工作机制,此后,川渝两地的公共卫生合作日益紧密,也进一步激发了川渝两地一体化发展活力。

如川渝两地推进电子健康卡信息互通,已经实现5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扫码互认”;联合印发《川渝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双百”培养项目工作方案》,培育出首批成渝双百卫生人才40名;成立川渝两地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联盟,成功获批川渝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点实验室;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监测协作机制,启动川渝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两地火锅底料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上升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推进两地公立三级甲等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

王卫表示,今后,重庆将按照《规划纲要》要求,不断深化成渝两地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持医联体建设和跨区办医;完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合作机制;发展在线医疗,建立远程医疗协作体系,持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两地民众创造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就医环境,为两地民众提供更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重庆日报记者 何春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