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暖人心 | 让百姓收获“稳稳的幸福” 重庆这样破解“一生一困”就业难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日21时讯(记者 姜念月 实习生 来露)就业,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出门,有一份工作;回家,有一口热饭。生活纵平凡,却也是温暖的。然而,毕业了工作还未落实;遇到困难了,如何谋一份工作的难题依然困扰着城市里的一部分人群。
为了解决他们的问题,重庆市积极聚焦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简称“一生一困”),以聚合资源、精准服务、持续接力等方式方法,帮助他们通过就业实现人生价值、改变家庭困境。
经过努力,今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上半年,帮扶大龄失业人员、低保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6.8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的85.1%。
曾经的“捕鱼人” 现在的“护渔者”
“我现在很知足,感觉日子又舒心了。”家住沙坪坝的退捕渔民陈在友感叹,曾经那段“不知何处去”的时光已经过去了,这都要多亏了人社部门的帮助。
2017年,50多岁的陈在友在领取退捕补偿款后,一直在家务农,偶尔打打零工,妻子也没有经济收入,女儿还在上大学,家庭经济入不敷出,让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
“我没有一技之长,但我希望能找一份和渔业有关的工作。”2019年,在面对沙坪坝区人力社保局的一次电话回访时,老陈提出了自己的就业意愿。
护渔和捕鱼不同,也需要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为此,沙坪坝区人力社保局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陈在友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又给他提供了执法船看管的公益岗位,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现在,陈在友的妻子也报名参加了月嫂技能培训,准备从事月嫂工作,日子有了奔头。
重庆市荣昌区的禁捕护渔工作队队员冉瑞太也是受益者之一。
每天早上,冉瑞太都要骑着电动车,沿着濑溪河从狮子桥到重庆市荣昌区万灵古镇。每天早晚都要往返一次,近90公里路程。途中,遇到违规钓鱼者,冉瑞太就上前制止,说政策;遇到不听劝的人,冉瑞太就“堵”在那里,不走人。
2020年9月,渔民退捕上岸,冉瑞太面临“失业”。重庆市荣昌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上门,引导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并开展社会保障工作。但冉瑞太没有文凭,除了捕鱼啥也不会,身体状况也不佳,上岸后怎样生活成了大问题。
恰巧当时重庆市荣昌区首支禁捕护渔工作队成立在即,经重庆市荣昌区人力社保局和重庆市荣昌区农业农村委推荐,冉瑞太成为禁捕护渔工作队队员,协助打击非法捕鱼行为。
如今,冉瑞太一身过硬的打渔本领有了“用武之地”——在哪里布网捞鱼,一早一晚什么时候打渔,他都一清二楚。非法捕鱼者的偷捕行为,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从“打渔人”到“护渔人”,不变的是工作地点,变化的是工作方式。冉瑞太说:“用实际行动守护家乡碧水,这样的日子更有意义。”
毕业便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又提供就业岗位
作为“一生一困”的受益者,重庆理工大学的毕业生胡心雨感叹:“最开心的不仅是自己的团队‘活了’,也更为别人提供一份职业。”
刚刚从重庆理工大学毕业的胡心雨,在校期间便已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她与六位伙伴一起创建起“牧童游平台”,为民宿、山庄、农场等经营者提供一站式数字化经营解决方案。
巴南区人力社保部门在得知他们正在打造“牧童游”平台后,也主动为其开展创业指导,并提供免费创业工位。
“我们目前就在巴南区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工作。”胡心雨介绍,中心不仅给他们免了1—2年的租金,大家都能使用到免费的工位,而且还积极帮助对接政府相关部门,方便他们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
“人社部门的帮助,让我们觉得一下子拥有了资源、交流以及合作三大平台。”胡心雨说,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创业比赛,他们有机会结识到更多优秀的项目,并通过互相交流思想碰撞,最终促成了合作。
如今,“牧童游”平台已经汇聚成为一个30余人的团队,在重庆市乡村旅游商户数量上位居第一,斩获了40余项创新创业类荣誉,收获4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自研互联网产品8项,并成为重庆市乡村旅游协会、重庆市农家乐产业协会、重庆市民宿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
同时,他们在多个贫困村开办创业富民培训班,助力1148个扶贫项目增收30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2000余人。
兜底“一生一困” 重庆在5个方面下功夫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经济发展。源头上,重庆实施减负稳岗、财税纾困、金融支持、以工代训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更好发展,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保住就业岗位。
据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表示,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特别是民营经济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
重庆市对招用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的企业,按其实际为招用人员缴纳的社保费给予全额补贴。对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且为其缴纳社保费超过一年的企业,再给予最高6000元/人的一次性岗位补贴。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顺利就业,重庆市对困难家庭学生离校前给予求职补贴,离校后若未就业再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低保家庭人员实现就业的,按其就业人员核减低保金总额给予等额补助。
在优化服务方面。重庆市对“一生一困”人员提供精准岗位。对未就业的开展上门走访,掌握其就业创业意愿、技术技能水平、培训提升需求等,建立就业帮扶台账,制定一人一策帮扶方案。此外,做到线上招聘天天有、线下招聘周周有,持续提供就业机会。
就近就地开发一批基层协管、助残服务、护林护水、河库巡管、环境整治等公益性岗位,对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人员进行托底安置,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毫无疑问,创业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就业,一人创业可以带动多人就业。为此,重庆市专门出台系列扶持政策,针对不同创业阶段开展各类培训。
重庆市也向创业者发放个人最高20万元、合伙最高1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由政府贴息。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贷款和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的优秀项目还可以免除反担保。重庆市建立104家创业孵化基地。同时,每年开发1万个创业工位,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可免费拎包入驻,让他们创业有场地。
据了解,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正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关键在职业技能培训。
重庆市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作为重点对象,健全急需紧缺和新职业工种目录,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支持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鼓励企业和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培训,民办培训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借助电子社保卡,向有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发放电子职业培训券。领券者可根据培训需求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机构,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改变以往“培训找人”的传统做法,构建起“人选培训”的新模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