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检察:个人信息保护全面纳入公益诉讼范畴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此前的8月30日,重庆市检察院联合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通信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出台《关于加强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协同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重庆检察:个人信息保护全面纳入公益诉讼范畴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11-02

记者 陈波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

此前的8月30日,重庆市检察院联合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通信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出台《关于加强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协同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出台,标志着重庆市不仅率先从司法实践层面明确App侵犯个人信息的各监管部门职能,同时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纳入公益诉讼范畴。这意味着侵犯个人信息行为,不仅需承担可能的刑事、行政责任,还将可能承担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

公民个人信息,正在纳入全方位司法保护之中。

五部门联手终结个人信息保护“九龙治水”

“互联网侵犯个人信息的现象愈演愈烈,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有必要出手。”市检察院五部负责人彭劲荣表示,《意见》是重庆检察机关遏制互联网侵犯个人信息的一次试水之举。

事实上,近年来重庆检察机关办理过多起影响较大的个人信息保护刑事案件,但案件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引起了检察机关的关注。

“2020年一起个人信息保护刑事案件中,不到5个月时间里,犯罪分子买卖公民个人信息180万余条。”彭劲荣表示,一系列相关案件的破获带给检察机关深度思考。

在他看来,在个人信息保护案件中,本质上各部门仍在沿用各管一块、事后监管、个例整改的模式。但在这个特殊领域,传统办案模式既难以有效防范,也无法根本解决,甚至连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都很难挽回。

《意见》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份由市检察院、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通信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五部门联合出台的监管性意见,从技术操作层面廓清了一系列模糊地带。

按照《意见》,互联网信息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形势研判等职能;通信管理部门负责日常运行监控、技术检测、违规行为监管;公安机关负责依法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和维护网络市场消费者权益;检察机关负责案件办理起诉等。

“以强化App个人信息监管为切入口,重庆检察机关联合各职能部门,改变了以往该领域‘九龙治水’的局面,初步确立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格局。”市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表示。

公益诉讼全面介入个人信息保护领域

与以往司法领域“制度先行”的模式不同,此次《意见》的出台经历了为时不短的个案积累、共性总结和针对性施策的过程。

2020年和2021年,国家工信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多批次通报手机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其中4款App为重庆本地企业开发经营。

“虽然涉及重庆的企业仅有4家,但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一次深度排查摸底。”市检察院五部检察官助理史冠乔表示,为全面查证全市App运营现状,今年4月,市检察院扩大范围,选择不同类型领域的10余款重庆本土企业运营App纳入调查。

经过上百次抽检,市检察院发现这些App存在数十项违法违规行为,用户个人信息存在被用于诈骗、套路贷、敲诈勒索等风险,有些甚至跨国界传输,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挑战。

与此同时,市检察院还发现,此前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层面基本是原则性规定,其他细化规范也多为推荐性标准或参考性规则,具有非强制性,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专业技术层面上,更是存在诸多难度和滞后性。

针对上述深层次问题,8月19日,市检察院会同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通信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App违法违规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件磋商会”。此“磋商会”并非普通磋商会,而是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的一项重要法定程序。

正是在此次磋商会上,五部门达成共识,并最终形成《意见》所确立的针对App监管的六大机制,即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信息通报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线索移送机制、联合处置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

9月2日,重庆首例由检察机关支持提起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就是因一家企业营销策划公司泄露1万余名消费者个人信息所引发。

最终该公司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在《中国消费者报》刊登道歉信,公开赔礼道歉,自调解书生效起1年内,策划、制作、发布其原创的消费领域公益宣传活动4次以上。

“这意味着公益诉讼全面介入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彭劲荣表示。

五部门个人信息保护走向纵深“技术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网站数量和App数量分别超过422万个和302万款。由无数公民个人信息汇集成的庞大数据流如何保护,不仅考验着相关司法保护的严密度,也考验着司法保护的技术储备深度和监管反应速度。

凭借着磋商会上达成的共识和《意见》所确立的系列机制,重庆五部门也立足各自职能,提出了一系列颇富前瞻性的建议举措。

“各部门应共同推进建设App信息的监测基础平台,开展App上线前的一些检测和备案,建立App的安全评估认证体系,同时督促大型互联网平台、应用商店切实履行第一主体责任,强化个人的信息保护。”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吴勇军提出建立健全前置审查机制。

市通信管理局局长胥红表示,该局已在全国率先开展手机预置软件分发智能检测工作,积极开展清理有害App相关专项行动,建议今后进一步建全投诉举报渠道,突出处置违规App的震慑力,强化应用市场和第三方平台的主体责任。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袁勤华表示,为发挥好公安机关在保卫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作用,我市公安机关目前正在积极探索App开发者、运营者双实名备案制。

“要重视健全监管技术体系,提升监管技术水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唐英瑜表示,该局将持续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并建议建立健全法规体系、技术体系、监管体系、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打击力度、宣传力度。

“个人信息保护不仅事关每一个人,更关乎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并不是一件小事。”贺恒扬表示,重庆检察机关将继续积极履行公益诉讼职能并会同各方合力建立长效机制,希望能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后续相关立法提供“重庆探索”。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重庆检察:个人信息保护全面纳入公益诉讼范畴

2021-11-02 06:54:25 来源: 0 条评论

记者 陈波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

此前的8月30日,重庆市检察院联合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通信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出台《关于加强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协同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出台,标志着重庆市不仅率先从司法实践层面明确App侵犯个人信息的各监管部门职能,同时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纳入公益诉讼范畴。这意味着侵犯个人信息行为,不仅需承担可能的刑事、行政责任,还将可能承担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

公民个人信息,正在纳入全方位司法保护之中。

五部门联手终结个人信息保护“九龙治水”

“互联网侵犯个人信息的现象愈演愈烈,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有必要出手。”市检察院五部负责人彭劲荣表示,《意见》是重庆检察机关遏制互联网侵犯个人信息的一次试水之举。

事实上,近年来重庆检察机关办理过多起影响较大的个人信息保护刑事案件,但案件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引起了检察机关的关注。

“2020年一起个人信息保护刑事案件中,不到5个月时间里,犯罪分子买卖公民个人信息180万余条。”彭劲荣表示,一系列相关案件的破获带给检察机关深度思考。

在他看来,在个人信息保护案件中,本质上各部门仍在沿用各管一块、事后监管、个例整改的模式。但在这个特殊领域,传统办案模式既难以有效防范,也无法根本解决,甚至连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都很难挽回。

《意见》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份由市检察院、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通信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五部门联合出台的监管性意见,从技术操作层面廓清了一系列模糊地带。

按照《意见》,互联网信息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形势研判等职能;通信管理部门负责日常运行监控、技术检测、违规行为监管;公安机关负责依法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和维护网络市场消费者权益;检察机关负责案件办理起诉等。

“以强化App个人信息监管为切入口,重庆检察机关联合各职能部门,改变了以往该领域‘九龙治水’的局面,初步确立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格局。”市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表示。

公益诉讼全面介入个人信息保护领域

与以往司法领域“制度先行”的模式不同,此次《意见》的出台经历了为时不短的个案积累、共性总结和针对性施策的过程。

2020年和2021年,国家工信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多批次通报手机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其中4款App为重庆本地企业开发经营。

“虽然涉及重庆的企业仅有4家,但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一次深度排查摸底。”市检察院五部检察官助理史冠乔表示,为全面查证全市App运营现状,今年4月,市检察院扩大范围,选择不同类型领域的10余款重庆本土企业运营App纳入调查。

经过上百次抽检,市检察院发现这些App存在数十项违法违规行为,用户个人信息存在被用于诈骗、套路贷、敲诈勒索等风险,有些甚至跨国界传输,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挑战。

与此同时,市检察院还发现,此前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层面基本是原则性规定,其他细化规范也多为推荐性标准或参考性规则,具有非强制性,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专业技术层面上,更是存在诸多难度和滞后性。

针对上述深层次问题,8月19日,市检察院会同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通信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App违法违规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件磋商会”。此“磋商会”并非普通磋商会,而是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的一项重要法定程序。

正是在此次磋商会上,五部门达成共识,并最终形成《意见》所确立的针对App监管的六大机制,即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信息通报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线索移送机制、联合处置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

9月2日,重庆首例由检察机关支持提起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就是因一家企业营销策划公司泄露1万余名消费者个人信息所引发。

最终该公司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在《中国消费者报》刊登道歉信,公开赔礼道歉,自调解书生效起1年内,策划、制作、发布其原创的消费领域公益宣传活动4次以上。

“这意味着公益诉讼全面介入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彭劲荣表示。

五部门个人信息保护走向纵深“技术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网站数量和App数量分别超过422万个和302万款。由无数公民个人信息汇集成的庞大数据流如何保护,不仅考验着相关司法保护的严密度,也考验着司法保护的技术储备深度和监管反应速度。

凭借着磋商会上达成的共识和《意见》所确立的系列机制,重庆五部门也立足各自职能,提出了一系列颇富前瞻性的建议举措。

“各部门应共同推进建设App信息的监测基础平台,开展App上线前的一些检测和备案,建立App的安全评估认证体系,同时督促大型互联网平台、应用商店切实履行第一主体责任,强化个人的信息保护。”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吴勇军提出建立健全前置审查机制。

市通信管理局局长胥红表示,该局已在全国率先开展手机预置软件分发智能检测工作,积极开展清理有害App相关专项行动,建议今后进一步建全投诉举报渠道,突出处置违规App的震慑力,强化应用市场和第三方平台的主体责任。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袁勤华表示,为发挥好公安机关在保卫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作用,我市公安机关目前正在积极探索App开发者、运营者双实名备案制。

“要重视健全监管技术体系,提升监管技术水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唐英瑜表示,该局将持续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并建议建立健全法规体系、技术体系、监管体系、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打击力度、宣传力度。

“个人信息保护不仅事关每一个人,更关乎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并不是一件小事。”贺恒扬表示,重庆检察机关将继续积极履行公益诉讼职能并会同各方合力建立长效机制,希望能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后续相关立法提供“重庆探索”。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