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重庆解决“一生一困”就业见成效
前不久,重庆市“职引未来”职业指导活动走进南川区西城街道办事处龙济桥社区。当天,8家用工单位提供230余个岗位,200余名社区群众前来参加了职业指导咨询,接受职业指导服务。

我为群众办实事|重庆解决“一生一困”就业见成效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11-03

记者 杨铌紫  

前不久,重庆市“职引未来”职业指导活动走进南川区西城街道办事处龙济桥社区。当天,8家用工单位提供230余个岗位,200余名社区群众前来参加了职业指导咨询,接受职业指导服务。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就业“一生一困”民生实事,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众就业工作。数据显示,我市2021届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4.2万人,比2020届增加了0.6万人,截至目前,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1.3%,高于去年同期,提前完成年底就业率90%的目标任务。今年1至9月,全市新登记就业困难人员15.1万名,截至9月底,全市帮扶困难人员就业9.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8万人(人社部下达)的123.6%,进度居全国前五。

优化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

今年刚刚从重庆理工大学毕业的胡心雨,在校期间便已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她与6位伙伴一起创建起“牧童游”平台,为民宿、山庄、农场等经营者提供一站式数字化经营解决方案。

“大学期间,我们便针对乡村旅游的市场痛点,探讨如何用科技和服务让中国乡村更美好。”胡心雨说,后来参与了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优创优帮”活动,得到了创业导师的大力支持,团队收获了大量的市场资源。与此同时,巴南区人力社保部门也主动为其开展创业指导,优化政策,提供免费创业工位等服务。

如今,“牧童游”平台在重庆市乡村旅游商户数量上位居第一。团队斩获了40余个创新创业类荣誉,取得4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自研互联网产品8项,并成为市乡村旅游协会、市农家乐产业协会、市民宿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同时,他们在多个乡村开办创业富民培训班,助力1148个扶贫项目增收超300万元,带动2000多人就业。

聚合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围绕大学生就业,我市人力社保部门以“暖心助航、就创青春”为主题,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为高校毕业生量身定制政策宣传落实、岗位精准推送、专场招聘对接等10大服务举措。开展“就在山城·渝创渝新”宣传活动,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今年已累计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近1亿元,惠及6万高校毕业生。

同时,对3.88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实名制台账,做到登记到位、联系到位,及时纳入服务体系,并按就业、失业、暂无就业意愿等类型分类造册,因人施策制定帮扶方案,提供“一对一”服务。

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每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4点,定时举办“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直播招聘,集中发布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通过手机就可看直播、投简历、视频面试、网上签约;每周举办“大创慧谷·直播周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解读就业创业政策,推送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指导。

“5个1”帮扶举措保障困难群众就业

“我没有一技之长,但希望能找一份与渔业相关的工作。”2019年,在沙坪坝区人力社保局的一次电话回访时,辖区退捕渔民陈在友提出了自己的就业意愿。

当了解到区农委正准备将执法船看管业务外包给劳务公司时,区人力社保局立即进行沟通协调,把陈在友返聘回来从事这项工作。

经过转岗培训,老陈顺利入职。他从一名“捕鱼人”变成了专业的“护鱼人”,每月收入有4000元左右。

稳住困难群体,就守住了就业“基本盘”。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困难人员普遍存在的学历低、技能低、年龄大等问题,全市积极落实“5个1”帮扶举措。

一是上一次门。对未就业的困难人员开展上门走访,“面对面”了解未就业的原因,掌握其就业创业意愿、技术技能水平、培训提升需求等情况,做到就业状态清、服务需求准。

二是建一本账。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困难人员,建立就业帮扶台账,制定“一人一策”帮扶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政策宣传、职业指导、技能培训以及创业扶持。

三是送一批岗。根据困难人员特点,分类筛选用人单位,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渠道,组织开展行业、企业轮换的动态专场招聘1000余场次,促进供需对接匹配,确保每个区县线上招聘天天有、线下招聘周周有,持续提供就业机会。

四是发一张券。通过电子社保卡向有培训需求的困难人员发一张职业培训卷,围绕我市急需紧缺工种和新职业,加大对困难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实现由“培训找人”向“人选培训”转变。今年1—9月,全市累计培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7万人次。

五是托一批底。动员经营业绩好、社会责任感强的用人单位拿出有保障、无年龄限制、无技能要求、无学历门槛的职位,对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今年1—9月,全市公益性岗位新安置1.52万人。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我为群众办实事|重庆解决“一生一困”就业见成效

2021-11-03 06:57:25 来源: 0 条评论

记者 杨铌紫  

前不久,重庆市“职引未来”职业指导活动走进南川区西城街道办事处龙济桥社区。当天,8家用工单位提供230余个岗位,200余名社区群众前来参加了职业指导咨询,接受职业指导服务。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就业“一生一困”民生实事,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众就业工作。数据显示,我市2021届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4.2万人,比2020届增加了0.6万人,截至目前,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1.3%,高于去年同期,提前完成年底就业率90%的目标任务。今年1至9月,全市新登记就业困难人员15.1万名,截至9月底,全市帮扶困难人员就业9.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8万人(人社部下达)的123.6%,进度居全国前五。

优化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

今年刚刚从重庆理工大学毕业的胡心雨,在校期间便已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她与6位伙伴一起创建起“牧童游”平台,为民宿、山庄、农场等经营者提供一站式数字化经营解决方案。

“大学期间,我们便针对乡村旅游的市场痛点,探讨如何用科技和服务让中国乡村更美好。”胡心雨说,后来参与了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优创优帮”活动,得到了创业导师的大力支持,团队收获了大量的市场资源。与此同时,巴南区人力社保部门也主动为其开展创业指导,优化政策,提供免费创业工位等服务。

如今,“牧童游”平台在重庆市乡村旅游商户数量上位居第一。团队斩获了40余个创新创业类荣誉,取得4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自研互联网产品8项,并成为市乡村旅游协会、市农家乐产业协会、市民宿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同时,他们在多个乡村开办创业富民培训班,助力1148个扶贫项目增收超300万元,带动2000多人就业。

聚合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围绕大学生就业,我市人力社保部门以“暖心助航、就创青春”为主题,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为高校毕业生量身定制政策宣传落实、岗位精准推送、专场招聘对接等10大服务举措。开展“就在山城·渝创渝新”宣传活动,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今年已累计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近1亿元,惠及6万高校毕业生。

同时,对3.88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实名制台账,做到登记到位、联系到位,及时纳入服务体系,并按就业、失业、暂无就业意愿等类型分类造册,因人施策制定帮扶方案,提供“一对一”服务。

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每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4点,定时举办“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直播招聘,集中发布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通过手机就可看直播、投简历、视频面试、网上签约;每周举办“大创慧谷·直播周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解读就业创业政策,推送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指导。

“5个1”帮扶举措保障困难群众就业

“我没有一技之长,但希望能找一份与渔业相关的工作。”2019年,在沙坪坝区人力社保局的一次电话回访时,辖区退捕渔民陈在友提出了自己的就业意愿。

当了解到区农委正准备将执法船看管业务外包给劳务公司时,区人力社保局立即进行沟通协调,把陈在友返聘回来从事这项工作。

经过转岗培训,老陈顺利入职。他从一名“捕鱼人”变成了专业的“护鱼人”,每月收入有4000元左右。

稳住困难群体,就守住了就业“基本盘”。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困难人员普遍存在的学历低、技能低、年龄大等问题,全市积极落实“5个1”帮扶举措。

一是上一次门。对未就业的困难人员开展上门走访,“面对面”了解未就业的原因,掌握其就业创业意愿、技术技能水平、培训提升需求等情况,做到就业状态清、服务需求准。

二是建一本账。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困难人员,建立就业帮扶台账,制定“一人一策”帮扶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政策宣传、职业指导、技能培训以及创业扶持。

三是送一批岗。根据困难人员特点,分类筛选用人单位,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渠道,组织开展行业、企业轮换的动态专场招聘1000余场次,促进供需对接匹配,确保每个区县线上招聘天天有、线下招聘周周有,持续提供就业机会。

四是发一张券。通过电子社保卡向有培训需求的困难人员发一张职业培训卷,围绕我市急需紧缺工种和新职业,加大对困难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实现由“培训找人”向“人选培训”转变。今年1—9月,全市累计培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7万人次。

五是托一批底。动员经营业绩好、社会责任感强的用人单位拿出有保障、无年龄限制、无技能要求、无学历门槛的职位,对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今年1—9月,全市公益性岗位新安置1.52万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