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国家野外站:
守护喀斯特地区的万物生灵
小雨伴随着簌簌飘落的雪花,将大地、山川、湖泊装扮得银装素裹,宛如美丽的童话世界。

金佛山国家野外站:
守护喀斯特地区的万物生灵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11-16

十一月十二日,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的科研人员在水房泉地下河出口进行观测并提取样本。

科研人员冒着风雪前往水房泉地下河观测点。

科研人员在对移栽到野外的银杉苗进行测量。

科研人员爬上次森林生态观测场的气象站铁塔采集数据。

本版图片均由首席记者龙帆摄/视觉重庆

小雨伴随着簌簌飘落的雪花,将大地、山川、湖泊装扮得银装素裹,宛如美丽的童话世界。

11月11日清晨,金佛山迎来今冬第一场雪。重庆日报记者随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金佛山国家野外站”),来到海拔约2200米的药池坝一带。

今年10月,科技部公布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名单,其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一样,是属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创新基地。其中,依托西南大学建设的金佛山国家野外站入选,它是重庆市境内唯一入选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站。

金佛山有着怎样的生物多样性?科研人员在这里怎样进行工作?今后要实现怎样的目标?11月11日至12日,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的部分科研人员组队前往观测研究,重庆日报记者随团队进行了实地探访。

南北方的植物都到金佛山来“开会”

金佛山属喀斯特槽谷,其全貌像一个陡峭悬崖烘托起来的大方桌,分东西南北四个坡向。峰谷绵延数十条大小山脉,屹立着100多座峭峻峰峦,海拔高度从400多米爬伸到2238米,因此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逐渐过渡为山顶的温带气候。

茫茫雨雾中,团队穿行在金佛山的崇山峻岭里。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工程师任明波对这里如数家珍:金佛山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萃集了5900多种植物,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南方植物的代表南川木波罗和北方植物的代表珠子参等,都能在金佛山觅得踪影,山上还有2700岁的古茶树和2500岁的古银杏树。

“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导致南方的植被种子来到金佛山就不走了,北方的种子也不走了,南北方的植物就都到金佛山来‘开会’!”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党委书记雷治政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位于北纬29度的金佛山,是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着我国罕见的生物基因库。

“大气、岩石、地下水、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这些都是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研究的对象。”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站长、西南大学地理科学院马明国教授告诉记者,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最大范围的喀斯特连续出露地区,也是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因此这片地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由西南大学、南川区金佛山管理委员会、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4家单位共建,采用“一站多点”的模式建站,“除金佛山外,多点主要布设在缙云山青木关小流域、中梁山槽上和武陵山龙潭,均是典型的低山槽谷地貌类型。”

人工繁育“植物界的熊猫”银杉

穿越密林,趟过溪流,爬上陡坡,记者来到金佛山海拔1600多米的一处大样地。样地是科研人员为了植被采样而划定的特定区域,面积较大的就称为大样地。而此处大样地是野外站在金佛山建立的第一个固定大样地。

这块大样地面积为1公顷,位于狭长的山凹之巅。它的物种丰富度高,主要有1.5万多株常绿和落叶树种。在每棵乔木和灌木上,都挂着一块白色的卡片,这是它们的“身份证”,包含误差不超过2厘米的地理定位、树龄、树高、树形等信息。

大样地周边有人工繁育的3600株银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棵高约4米、已生长30余年、人工培育出的银杉。

银杉,有“植物界的熊猫”之称,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它是冰川世纪留存下来的植物,目前全世界只在中国的重庆、广西、贵州、湖南4个省份存活有野生银杉,总数有1900多株,而金佛山就有400多株。

“银杉的生长极为缓慢,其种子成熟采摘期非常短。”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工程师周洪艳告诉大家,野生银杉生长在非常险峻的悬崖峭壁,最老的一株银杉,树干足有脸盆粗。

山里的护林员李光明、李光禄两兄弟承担为野外站采摘银杉种子的任务,光秃秃的悬崖,没有任何工具,只能徒手攀爬。

银杉种子生长有大小年的特点。大年能产400多颗种子,小年可能只产几十颗种子。葵花籽般的棕色种子,藏在榛子形状的银杉果粒里。

工作人员将种子带回实验室,精心处理,用于萌发、培育。不过,由于有的种子并未成熟等原因,发芽率不高。待部分种子发芽后,团队成员还会小心在“襁褓”里再培育苗芽几个月,待其强壮后再带回金佛山种植。

在金佛山,目前野外站已建有4个大样地。团队每年会完成1-2个大样地的调查,对树形、树冠、树叶以及其周围的土壤等进行记录和对比。每隔5年,团队还会对大样地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工作,对每一棵树进行仔细的“体检”。通过多次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探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竹子和杜鹃花的“博弈”

团队里的佘春燕博士,是做方竹经营管理研究的。她有一个新发现:金佛山的竹子,正在和当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进行空间和营养的“争夺”。

箭竹、平竹、方竹……在金佛山广泛分布的竹子有近20种,由于竹子是克隆繁殖特性,发展很快,在营养物质、水分利用和光照等方面,与杜鹃花形成了激烈竞争。

如何让竹子和杜鹃花在竞争中共存,达到动态平衡,这是佘春燕等科研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

这类发生在金佛山密林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

如金佛山特有的树枫杜鹃是“变色龙”,它会在初开时为淡黄色,凋零时又魔法般变成草绿色;还有,生活在金佛山溶洞暗河里的雅鱼,细嫩无鳞,头骨似一柄宝剑,它偶尔也会出洞晒太阳,有着有趣的生活习性。

丰富的植被,也导致了金佛山动物的多样性。林麝、白颊黑叶猴、梅花鹿、红腹锦鸡……这些珍贵的动物,时时出没于山林之间。

“物竞天择,人与自然共生。”马明国深有感触地说,未来5年,金佛山国家野外站将重点进行森林群落动态与更新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活动对岩溶含水层影响、洞穴对气候变化响应等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获取高质量水—土—气—生立体监测数据,探索喀斯特槽谷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机制以及资源环境效应,开展综合治理理论研究与试验示范,从而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日报记者 邹密 李星婷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金佛山国家野外站:
守护喀斯特地区的万物生灵

2021-11-16 06:41:27 来源: 0 条评论

十一月十二日,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的科研人员在水房泉地下河出口进行观测并提取样本。

科研人员冒着风雪前往水房泉地下河观测点。

科研人员在对移栽到野外的银杉苗进行测量。

科研人员爬上次森林生态观测场的气象站铁塔采集数据。

本版图片均由首席记者龙帆摄/视觉重庆

小雨伴随着簌簌飘落的雪花,将大地、山川、湖泊装扮得银装素裹,宛如美丽的童话世界。

11月11日清晨,金佛山迎来今冬第一场雪。重庆日报记者随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金佛山国家野外站”),来到海拔约2200米的药池坝一带。

今年10月,科技部公布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名单,其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一样,是属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创新基地。其中,依托西南大学建设的金佛山国家野外站入选,它是重庆市境内唯一入选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站。

金佛山有着怎样的生物多样性?科研人员在这里怎样进行工作?今后要实现怎样的目标?11月11日至12日,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的部分科研人员组队前往观测研究,重庆日报记者随团队进行了实地探访。

南北方的植物都到金佛山来“开会”

金佛山属喀斯特槽谷,其全貌像一个陡峭悬崖烘托起来的大方桌,分东西南北四个坡向。峰谷绵延数十条大小山脉,屹立着100多座峭峻峰峦,海拔高度从400多米爬伸到2238米,因此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逐渐过渡为山顶的温带气候。

茫茫雨雾中,团队穿行在金佛山的崇山峻岭里。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工程师任明波对这里如数家珍:金佛山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萃集了5900多种植物,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南方植物的代表南川木波罗和北方植物的代表珠子参等,都能在金佛山觅得踪影,山上还有2700岁的古茶树和2500岁的古银杏树。

“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导致南方的植被种子来到金佛山就不走了,北方的种子也不走了,南北方的植物就都到金佛山来‘开会’!”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党委书记雷治政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位于北纬29度的金佛山,是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着我国罕见的生物基因库。

“大气、岩石、地下水、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这些都是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研究的对象。”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站长、西南大学地理科学院马明国教授告诉记者,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最大范围的喀斯特连续出露地区,也是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因此这片地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由西南大学、南川区金佛山管理委员会、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4家单位共建,采用“一站多点”的模式建站,“除金佛山外,多点主要布设在缙云山青木关小流域、中梁山槽上和武陵山龙潭,均是典型的低山槽谷地貌类型。”

人工繁育“植物界的熊猫”银杉

穿越密林,趟过溪流,爬上陡坡,记者来到金佛山海拔1600多米的一处大样地。样地是科研人员为了植被采样而划定的特定区域,面积较大的就称为大样地。而此处大样地是野外站在金佛山建立的第一个固定大样地。

这块大样地面积为1公顷,位于狭长的山凹之巅。它的物种丰富度高,主要有1.5万多株常绿和落叶树种。在每棵乔木和灌木上,都挂着一块白色的卡片,这是它们的“身份证”,包含误差不超过2厘米的地理定位、树龄、树高、树形等信息。

大样地周边有人工繁育的3600株银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棵高约4米、已生长30余年、人工培育出的银杉。

银杉,有“植物界的熊猫”之称,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它是冰川世纪留存下来的植物,目前全世界只在中国的重庆、广西、贵州、湖南4个省份存活有野生银杉,总数有1900多株,而金佛山就有400多株。

“银杉的生长极为缓慢,其种子成熟采摘期非常短。”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工程师周洪艳告诉大家,野生银杉生长在非常险峻的悬崖峭壁,最老的一株银杉,树干足有脸盆粗。

山里的护林员李光明、李光禄两兄弟承担为野外站采摘银杉种子的任务,光秃秃的悬崖,没有任何工具,只能徒手攀爬。

银杉种子生长有大小年的特点。大年能产400多颗种子,小年可能只产几十颗种子。葵花籽般的棕色种子,藏在榛子形状的银杉果粒里。

工作人员将种子带回实验室,精心处理,用于萌发、培育。不过,由于有的种子并未成熟等原因,发芽率不高。待部分种子发芽后,团队成员还会小心在“襁褓”里再培育苗芽几个月,待其强壮后再带回金佛山种植。

在金佛山,目前野外站已建有4个大样地。团队每年会完成1-2个大样地的调查,对树形、树冠、树叶以及其周围的土壤等进行记录和对比。每隔5年,团队还会对大样地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工作,对每一棵树进行仔细的“体检”。通过多次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探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竹子和杜鹃花的“博弈”

团队里的佘春燕博士,是做方竹经营管理研究的。她有一个新发现:金佛山的竹子,正在和当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进行空间和营养的“争夺”。

箭竹、平竹、方竹……在金佛山广泛分布的竹子有近20种,由于竹子是克隆繁殖特性,发展很快,在营养物质、水分利用和光照等方面,与杜鹃花形成了激烈竞争。

如何让竹子和杜鹃花在竞争中共存,达到动态平衡,这是佘春燕等科研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

这类发生在金佛山密林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

如金佛山特有的树枫杜鹃是“变色龙”,它会在初开时为淡黄色,凋零时又魔法般变成草绿色;还有,生活在金佛山溶洞暗河里的雅鱼,细嫩无鳞,头骨似一柄宝剑,它偶尔也会出洞晒太阳,有着有趣的生活习性。

丰富的植被,也导致了金佛山动物的多样性。林麝、白颊黑叶猴、梅花鹿、红腹锦鸡……这些珍贵的动物,时时出没于山林之间。

“物竞天择,人与自然共生。”马明国深有感触地说,未来5年,金佛山国家野外站将重点进行森林群落动态与更新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活动对岩溶含水层影响、洞穴对气候变化响应等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获取高质量水—土—气—生立体监测数据,探索喀斯特槽谷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机制以及资源环境效应,开展综合治理理论研究与试验示范,从而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日报记者 邹密 李星婷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