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温泉之都”如何进一步打好“温泉牌”?
重庆将重点培育六大温泉集聚区
重庆拥有世界顶级温泉地热资源,被评为“世界温泉之都”。11月16日,来自市文化旅游委的消息,我市发布《重庆市温泉旅游发展规划——世界温泉之都品牌提升规划(2021—2035)》,将培育六大温泉集聚区,进一步打好“温泉牌”,建设世界一流温泉旅游城市和温泉疗养胜地。

“世界温泉之都”如何进一步打好“温泉牌”?
重庆将重点培育六大温泉集聚区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11-18

巴南东温泉浴场。(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重点培育六大温泉集聚区:

●缙云山—北温泉高品质综合集聚区

●南温泉文创旅游集聚区

●东温泉乡村旅游集聚区

●西温泉科技康养集聚区

●垫江卧龙巴盐康养旅游集聚区

●环金佛山山地温泉康养集聚区

重庆拥有世界顶级温泉地热资源,被评为“世界温泉之都”。11月16日,来自市文化旅游委的消息,我市发布《重庆市温泉旅游发展规划——世界温泉之都品牌提升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将培育六大温泉集聚区,进一步打好“温泉牌”,建设世界一流温泉旅游城市和温泉疗养胜地。

到2025年全市温泉旅游综合收入将达200亿元

据介绍,我市范围内已探明的温泉分布区域有1万平方公里,已探明温泉水储量为5.6亿吨,日可开采温泉资源量为121万吨。现有温泉资源单体163处,温泉总出水量32.85万立方米/天,实际利用总量为8.35万立方米/天,仅占总量的25.42%,开发利用空间较大。

在温泉资源分布上,我市呈现出全域性和集聚性两大显著特点。全市除渝中区外,所有区县均有资源分布。从“一区两群”空间格局看,主城都市区有温泉资源点139处,占比高达62.05%;渝东南区域有温泉资源点53处,占比为23.66%;渝东北区域有温泉资源点32处,占比14.29%。

目前,全市温泉旅游产品以休闲旅游型为主,产品形态有温泉度假村、温泉酒店、温泉水乐园、温泉水疗会所、温泉民宿、温泉山庄等多种形式,拥有五星级温泉企业3家,温泉类A级旅游景区13家。

按照《规划》,我市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成世界一流的温泉旅游城市和温泉疗养胜地。到2025年,全市各类温泉旅游项目达到60余家,年接待游客约2000万人次,温泉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200亿元;到2035年,全市各类温泉旅游项目达到120余家,年接待游客约5000万人次,温泉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800亿元。

重点发展都市温泉核心区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目前,重庆温泉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不错成绩,但产业短板依然存在,发展空间还很大。

比如缺乏核心集聚效应,重庆温泉项目整体上仍较为分散,缺乏一个真正以温泉为主体形象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现有产品的多元化、特色化存在较大不足,旅游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因此,《规划》提出,重庆温泉旅游总体上要形成以“主城一小时经济圈”为核心,以“渝东北”“渝东南”两翼为辅助的空间架构。

重点发展都市温泉核心区,依托主城都市区优越的区位交通、庞大的客源市场、巨大的资源储备、多元的休闲体验和完善的公共配套,建设一个项目类型丰富、产品体验多元、知名品牌云集、旅游形象突出的都市温泉“旅游核”,形成巨大辐射带动效应,引领全市温泉旅游发展。

统筹发展渝东北峡江人文温泉群,依托峡江一带的盐泉特色,结合长江三峡、明月山等优质自然景观资源以及各区县的地域文化特色,将温泉旅游与三峡旅游、气候旅游、康养旅游、人文旅游、乡村旅游等进行有机整合,打造一系列以盐泉康养为核心主题、休闲旅游为消费支撑的温泉旅游项目群。

统筹发展渝东南生态民俗温泉群,以渝东南苗族、土家族等民族文化为特色,将温泉旅游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进行有机整合,并在建筑、景观、服务等方面融入在地特色,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温泉旅游项目群。

其中,重点培育六大温泉集聚区,涵盖缙云山—北温泉高品质综合集聚区、南温泉文创旅游集聚区、东温泉乡村旅游集聚区、西温泉科技康养集聚区、垫江卧龙巴盐康养旅游集聚区、环金佛山山地温泉康养集聚区。

着力打造多维立体的温泉旅游产品体系

根据《规划》,我市将按照多元化、品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要求,融合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世界遗产、红岩联线等特色旅游要素,着力打造多维立体的温泉旅游产品体系。

在休闲旅游型产品体系打造上,着力推进温泉休闲旅游依城、依景、依通道集聚。

其中,都市温泉旅游产品,重点强调体验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发展温泉体验、城市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文化娱乐、行业交流等业态。

乡村温泉旅游产品,将温泉资源与田园风光、农耕文化、民风民俗、地方物产等进行融合,发展温泉体验、乡村度假、田园观光、农事体验、民俗体验、乡村美食、乡村运动、乡村养老、乡村购物等旅游业态。

文化温泉旅游产品,将温泉文化与都市文化、红色文化、陪都文化、三峡文化、美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进行融合,形成以人文体验为主题的温泉旅游线路。在康养旅游型产品体系打造上,深挖温泉的康养价值,与气候、日光、森林、盐、泥等自然疗养因子结合,融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在医养旅游型产品体系打造上,将温泉水疗与中医、西医进行结合,打造具有特定功能性的疗程式温泉理疗产品。

记者 韩毅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世界温泉之都”如何进一步打好“温泉牌”?
重庆将重点培育六大温泉集聚区

2021-11-18 06:24:22 来源: 0 条评论

巴南东温泉浴场。(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重点培育六大温泉集聚区:

●缙云山—北温泉高品质综合集聚区

●南温泉文创旅游集聚区

●东温泉乡村旅游集聚区

●西温泉科技康养集聚区

●垫江卧龙巴盐康养旅游集聚区

●环金佛山山地温泉康养集聚区

重庆拥有世界顶级温泉地热资源,被评为“世界温泉之都”。11月16日,来自市文化旅游委的消息,我市发布《重庆市温泉旅游发展规划——世界温泉之都品牌提升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将培育六大温泉集聚区,进一步打好“温泉牌”,建设世界一流温泉旅游城市和温泉疗养胜地。

到2025年全市温泉旅游综合收入将达200亿元

据介绍,我市范围内已探明的温泉分布区域有1万平方公里,已探明温泉水储量为5.6亿吨,日可开采温泉资源量为121万吨。现有温泉资源单体163处,温泉总出水量32.85万立方米/天,实际利用总量为8.35万立方米/天,仅占总量的25.42%,开发利用空间较大。

在温泉资源分布上,我市呈现出全域性和集聚性两大显著特点。全市除渝中区外,所有区县均有资源分布。从“一区两群”空间格局看,主城都市区有温泉资源点139处,占比高达62.05%;渝东南区域有温泉资源点53处,占比为23.66%;渝东北区域有温泉资源点32处,占比14.29%。

目前,全市温泉旅游产品以休闲旅游型为主,产品形态有温泉度假村、温泉酒店、温泉水乐园、温泉水疗会所、温泉民宿、温泉山庄等多种形式,拥有五星级温泉企业3家,温泉类A级旅游景区13家。

按照《规划》,我市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成世界一流的温泉旅游城市和温泉疗养胜地。到2025年,全市各类温泉旅游项目达到60余家,年接待游客约2000万人次,温泉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200亿元;到2035年,全市各类温泉旅游项目达到120余家,年接待游客约5000万人次,温泉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800亿元。

重点发展都市温泉核心区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目前,重庆温泉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不错成绩,但产业短板依然存在,发展空间还很大。

比如缺乏核心集聚效应,重庆温泉项目整体上仍较为分散,缺乏一个真正以温泉为主体形象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现有产品的多元化、特色化存在较大不足,旅游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因此,《规划》提出,重庆温泉旅游总体上要形成以“主城一小时经济圈”为核心,以“渝东北”“渝东南”两翼为辅助的空间架构。

重点发展都市温泉核心区,依托主城都市区优越的区位交通、庞大的客源市场、巨大的资源储备、多元的休闲体验和完善的公共配套,建设一个项目类型丰富、产品体验多元、知名品牌云集、旅游形象突出的都市温泉“旅游核”,形成巨大辐射带动效应,引领全市温泉旅游发展。

统筹发展渝东北峡江人文温泉群,依托峡江一带的盐泉特色,结合长江三峡、明月山等优质自然景观资源以及各区县的地域文化特色,将温泉旅游与三峡旅游、气候旅游、康养旅游、人文旅游、乡村旅游等进行有机整合,打造一系列以盐泉康养为核心主题、休闲旅游为消费支撑的温泉旅游项目群。

统筹发展渝东南生态民俗温泉群,以渝东南苗族、土家族等民族文化为特色,将温泉旅游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进行有机整合,并在建筑、景观、服务等方面融入在地特色,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温泉旅游项目群。

其中,重点培育六大温泉集聚区,涵盖缙云山—北温泉高品质综合集聚区、南温泉文创旅游集聚区、东温泉乡村旅游集聚区、西温泉科技康养集聚区、垫江卧龙巴盐康养旅游集聚区、环金佛山山地温泉康养集聚区。

着力打造多维立体的温泉旅游产品体系

根据《规划》,我市将按照多元化、品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要求,融合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世界遗产、红岩联线等特色旅游要素,着力打造多维立体的温泉旅游产品体系。

在休闲旅游型产品体系打造上,着力推进温泉休闲旅游依城、依景、依通道集聚。

其中,都市温泉旅游产品,重点强调体验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发展温泉体验、城市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文化娱乐、行业交流等业态。

乡村温泉旅游产品,将温泉资源与田园风光、农耕文化、民风民俗、地方物产等进行融合,发展温泉体验、乡村度假、田园观光、农事体验、民俗体验、乡村美食、乡村运动、乡村养老、乡村购物等旅游业态。

文化温泉旅游产品,将温泉文化与都市文化、红色文化、陪都文化、三峡文化、美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进行融合,形成以人文体验为主题的温泉旅游线路。在康养旅游型产品体系打造上,深挖温泉的康养价值,与气候、日光、森林、盐、泥等自然疗养因子结合,融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在医养旅游型产品体系打造上,将温泉水疗与中医、西医进行结合,打造具有特定功能性的疗程式温泉理疗产品。

记者 韩毅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