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关注中新金融合作:共创互联互通新格局
借着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东风”,重庆一家制造业企业在工行重庆市分行的帮助下,连续两年得到了来自新加坡的5000万美元国际商业贷款支持。在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困难的同时,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大大降低,“走出去”的干劲越来越足。

人民日报整版关注中新金融合作:共创互联互通新格局

来源:人民日报2021-11-23

屏幕截图 2021-11-23 083028.jpg?x-oss-process=style/w10

①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 共创互联互通新格局

高水平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借着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东风”,重庆一家制造业企业在工行重庆市分行的帮助下,连续两年得到了来自新加坡的5000万美元国际商业贷款支持。在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困难的同时,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大大降低,“走出去”的干劲越来越足。

在金融领域,中国与新加坡密切沟通、通力合作、不断创新。自2018年起,中新金融峰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3届。通过中新金融合作,重庆金融业快速发展。重庆金融业增加值从2016年实现1643亿元增加至2020年实现2212.8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8.9%。

畅通中新“金融通道”

激发合作强劲动能

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砂之船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REITs帮助企业循环利用资金,让我们发展实现了卸重前行。”砂之船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作为砂之船REITs发行的独家财务顾问、发行管理人,星展银行是参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首批新加坡金融机构之一,助力重庆企业“走出去”。

这只是中新金融合作的一个缩影。中新金融峰会举办了3届,激发出金融发展的强劲动能。今年11月,2021中新金融峰会如期而至,将在重庆和新加坡会场同步举办,将以“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共创互联互通新格局”为主题,3场分论坛将聚焦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等热点话题。

“金融领域合作,一直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重要合作领域和重要内容。”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局长阮路表示,中新金融峰会正成为激发金融活力的重要平台。如今,中新金融峰会形成了我国西部地区与新加坡和东盟各国金融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重庆金融开放发展的重要名片。

高水平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新项目大框架下,中新双方共同出台包括跨境投融资、跨境人民币、保险合作和机构互设等方面72项创新政策,落地中新金融科技投资基金等49个重点项目,形成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等24项创新案例。

更多的合作和探索在路上。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引领下,成功引进19家新加坡金融机构落户重庆,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在渝设立区域性跨境功能性中心,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中新项目中来。工行重庆市分行探索陆海新通道陆上贸易规则,成功开立全球首笔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同时,依托海外分支机构牌照优势,累计推动中新项下跨境投融资项目逾20个,涉及项目金额近300亿元;重庆银行搭建了“双碳”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落地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成为国内第七家赤道银行。

金融开放服务西部

从“点对点”到“面对面”

“良好开放的金融环境,独特的产业优势,现在,中新金融合作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我们能够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这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谈到落户重庆的原因,中银金租董事长程慧娟如是说。

实际上,中新金融互联互通,早已从重庆和新加坡“点对点”合作,扩展到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面对面”合作的新格局。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建设中,金融成为发展的关键一环。

辐射区域广,受惠企业多。去年疫情期间,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四川丝丽雅集团以低于国内的综合融资成本,获得了来自新加坡金融机构的3000万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和973万美元信用证,用于采购生产医用口罩无纺布所需的原料。

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现在,中新金融合作中,100余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开创示范性融资通道,推动重庆跨境融资累计逾155亿美元,跨境融资项目加权平均综合融资成本低于境内1.03个百分点,辐射带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省区实现赴新加坡融资超过57亿美元,项目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呈现,结出硕果。中西部首个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落地重庆,额度50亿美元,毅德私募股权基金成为全国首家获批QDLP试点资格的新加坡企业,中新跨境投融资渠道开启“双向”新征程。

不仅如此,内陆金融开放“朋友圈”也在渐次扩大。早在2019中新金融峰会上,参会的除了中新双方代表,还有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文莱、印尼、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客商。他们纷纷来到这场盛会,探寻合作发展的机遇。当2020中新金融峰会开幕,东盟10国央行副行长也在线上出席。

“过去5年,重庆和新加坡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强化了中国西部与东盟面对面的金融互联互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表示。

目前,重庆市金融监管局与新加坡金管局成功签署深化中新金融合作的备忘录,与西部11省区及海南省金融监管部门达成合作协议,创新中新金融发展模式。

构建金融新格局

一张蓝图绘到底

建行重庆市分行联动建行澳门分行,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重庆江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办理3000万元跨境融资性风险参与业务;中银金租为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和昆明轨道交通集团发放融资租赁42亿元,向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轨道交通、水资源、清洁能源等行业投放119.06亿元,绿色租赁占比48.19%;重庆农商行针对农业产业特色,推出“一县一品”信贷产品,为“丰都肉牛贷”“江津花椒贷”等特色产业贷款97亿元……

从助力乡村振兴到孵化科创企业,从交通建设到金融产业服务,重庆聚焦西部特色产业,汇聚高质量金融机构。一个个创新举措的叠加升级,构筑起不断优化的金融格局。随着西部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重庆正朝着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标不断前进。“金融方面的一切尝试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为服务西部企业助力添彩。”阮路告诉记者。

如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正迈向第二个5年,中国西部和东盟携手推动金融走向新高度。今年10月12日,中新双方联合发布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其中,针对金融互联互通,还出台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服务领域专项规划(2021—2025)》。

接下来,将探索通过跨境商业贷款、跨境融资租赁、跨境商业信托、跨境REITs等融资工具拓宽重点产业融资渠道,为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点合作产业扩大融资规模。进一步加快中新跨境融资成熟模式在西部地区的推广,助力西部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未来5年,中新金融合作将进一步放宽金融业投资准入标准,支持在风险管控、养老金管理、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专长的新资机构入渝。”阮路表示,同时,将携手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构建起面对面互联互通的金融开放新格局。搭乘中新金融合作的东风,重庆将面向新蓝海,扬帆起航。

②金融“活水”润巴蜀

大西南,重庆到昆明高铁建设正加速推进,正在“拉近”川南地区与重庆距离。在这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支持。多家金融机构积极提供支持,工行重庆市分行顺利完成渝昆高铁项目贷款审批,并为项目建设运营方提供合同管理、标段管理、资金支付、农民工管理、工地可视化等项目全流程智慧服务。

2020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一年多来,重庆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推进成渝金融一体化,加快建设内陆金融开放高地,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共建经济圈,川渝加大对毗邻地区和重大项目金融支持。日前,川渝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深入川渝高竹新区等毗邻地区开展联合考察调研,签署金融支持合作协议,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康养旅游、生态保护等领域提供意向授信超1000亿元。

此外,两地金融机构聚焦重大合作共建项目,截至2021年6月末,为川渝重大交通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超4000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超2000亿元。截至2021年10月末,工行重庆市分行已为2020年川渝携手实施的重大项目完成贷款审批近900亿元,为省际高铁项目完成审批超750亿元,发放贷款超100亿元。

除了重大项目,民生服务也在不断提升。为推进支付服务体验同城化,重庆银联升级完善云闪付“企业综合服务行业平台”功能,成渝两地18家银行、149家企业通过云闪付办理开户预约172次,四川2家企业成功跨地区预约开户。

重庆市金融监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两地组织协调,与四川联合成立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滚动推进工作的协作机制。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加强资源共享。加强金融人才交流,共建吸引国内外高层次金融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快打造成渝金融人才库。

③融资更便利 创新更有力

近日,重庆如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准备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作为医疗器械研发企业,重庆如泰曾面临融资难问题。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支持下,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培育服务获得宝贵资金,持续提升科创水平,陆续获得“高成长性企业”“牛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称号。

近年来,重庆市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等重点领域,构建股权基金、银行信贷双轮驱动的投融资体系,先后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关于发展股权投资促进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为重庆科技创新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在重庆市金融监管局支持下,重庆股转中心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功能,对科创企业开展综合培育服务。中心牵头建设重庆基金创新服务基地,用基金投资的力量助推重庆的科创企业发展,目前挂牌企业已有680余家。目前,重庆股转中心积极建设重庆科技型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资本通”,为重庆科创企业对接股权投资、债权融资等金融资源提供全方位服务。

去年10月,重庆引进国家级金融科技检测认证机构——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信息技术、标准化咨询服务,着力打造金融科技领域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权威认证机构。

服务科技创新,重庆市各部门合力出实招。今年10月,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科学技术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激励私募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通知》,以激励重庆市内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积极支持当地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协同市科技局等部门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改革试点,鼓励银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截至10月底,全市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企业户数累计达7408家(次),贷款金额累计达126.43亿元,引导商业贷款89.09亿元。

④营商环境好 发展质量高

营商环境好不好,每个企业心里都有一杆秤。在重庆,营商环境建设覆盖了市场主体从开办企业到办理破产的全生命周期。从企业账户开立,到经营过程中的融资活动,再到破产清算……“用好用足金融政策,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构建完善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重庆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重庆厚植金融沃土,推动获得信贷走深走实。“4×1+N”一套组合拳,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套金融政策为企业减轻融资负担,让企业在发展的赛道上轻装上阵;一个系统,重庆纳入全国动产担保统一登记试点,有效解决了动产担保权益登记系统分散、登记规则不统一两大问题;一批中心解难题,重庆全市建成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34个,业务范围实现区县全覆盖;综合打造“渝快融”一站式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聚通政务数据,优化融资服务;N项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在渝多家金融机构相继推出数十种特色产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便民惠民、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赋能高速发展,风险防控让重庆金融行稳致远。重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支持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目前,重庆已推出11个创新项目,聚焦企业融资、合规科技、电子证据保全等场景应用。

制度保障,让企业安心发展。重庆建立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构建企业商业价值评价模型等方法,确保相关企业“能够贷”。今年7月,重庆市地方金融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工作协同效能和监管精准度不断提升。

“接下来,重庆将对标国际国内前沿水平,以法治化建设保障市场主体,以市场化手段赋能普惠金融,以国际化思维提升金融实效。”重庆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⑤加速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10月20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应用正式上线,建行重庆市沙坪坝支行基于该平台成功为陆海新通道沿线中小物流企业,办理108万元物流费用融资。该应用有效解决了通道沿线中小物流企业授信难、融资贵、效率低等问题,有助于陆海新通道沿线物流企业的发展,从而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通道带经贸、以经贸促产业的发展壮大。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已通达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的308个港口,运载品类640余种,辐射带动功能越来越强。

而这只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一个生动缩影。重庆作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中心,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独特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金融市场持续平稳运行。金融资产规模达6.67万亿元、增长59.5%,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资产规模分别达59077亿元、1029亿元、2124亿元。金融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重庆金融开放合作正逐步迈向更高水平,助力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过程中实现“加速跑”。

重庆积极开展跨境投融资创新,中西部地区首笔跨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全国首单非银金融机构借款及结汇业务、中西部地区首笔跨境债权转让业务、中新机构间首笔再保理业务落地,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等5项创新被商务部纳入“自贸试验区最佳案例”向全国推广。

重庆率先开展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跨境人民币资金业务,在全国首次通过交易所平台开展国有产权交易跨境人民币结算,2020年重庆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居中西部第一、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重庆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成功举办3届中新金融峰会,推动重庆及西部企业赴新加坡开展国际商业贷款、内保外贷、赴新发债等多样化融资,中新跨境融资实现较合作之前增长近10倍,重庆与新加坡“点对点”金融合作,带动了中国西部与东盟“面对面”互联互通。

崔佳 刘新吾 常碧罗 王欣悦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人民日报整版关注中新金融合作:共创互联互通新格局

2021-11-23 10:44:54 来源: 0 条评论

屏幕截图 2021-11-23 083028.jpg?x-oss-process=style/w10

①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 共创互联互通新格局

高水平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借着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东风”,重庆一家制造业企业在工行重庆市分行的帮助下,连续两年得到了来自新加坡的5000万美元国际商业贷款支持。在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困难的同时,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大大降低,“走出去”的干劲越来越足。

在金融领域,中国与新加坡密切沟通、通力合作、不断创新。自2018年起,中新金融峰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3届。通过中新金融合作,重庆金融业快速发展。重庆金融业增加值从2016年实现1643亿元增加至2020年实现2212.8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8.9%。

畅通中新“金融通道”

激发合作强劲动能

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砂之船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REITs帮助企业循环利用资金,让我们发展实现了卸重前行。”砂之船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作为砂之船REITs发行的独家财务顾问、发行管理人,星展银行是参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首批新加坡金融机构之一,助力重庆企业“走出去”。

这只是中新金融合作的一个缩影。中新金融峰会举办了3届,激发出金融发展的强劲动能。今年11月,2021中新金融峰会如期而至,将在重庆和新加坡会场同步举办,将以“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共创互联互通新格局”为主题,3场分论坛将聚焦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等热点话题。

“金融领域合作,一直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重要合作领域和重要内容。”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局长阮路表示,中新金融峰会正成为激发金融活力的重要平台。如今,中新金融峰会形成了我国西部地区与新加坡和东盟各国金融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重庆金融开放发展的重要名片。

高水平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新项目大框架下,中新双方共同出台包括跨境投融资、跨境人民币、保险合作和机构互设等方面72项创新政策,落地中新金融科技投资基金等49个重点项目,形成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等24项创新案例。

更多的合作和探索在路上。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引领下,成功引进19家新加坡金融机构落户重庆,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在渝设立区域性跨境功能性中心,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中新项目中来。工行重庆市分行探索陆海新通道陆上贸易规则,成功开立全球首笔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同时,依托海外分支机构牌照优势,累计推动中新项下跨境投融资项目逾20个,涉及项目金额近300亿元;重庆银行搭建了“双碳”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落地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成为国内第七家赤道银行。

金融开放服务西部

从“点对点”到“面对面”

“良好开放的金融环境,独特的产业优势,现在,中新金融合作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我们能够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这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谈到落户重庆的原因,中银金租董事长程慧娟如是说。

实际上,中新金融互联互通,早已从重庆和新加坡“点对点”合作,扩展到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面对面”合作的新格局。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建设中,金融成为发展的关键一环。

辐射区域广,受惠企业多。去年疫情期间,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四川丝丽雅集团以低于国内的综合融资成本,获得了来自新加坡金融机构的3000万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和973万美元信用证,用于采购生产医用口罩无纺布所需的原料。

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现在,中新金融合作中,100余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开创示范性融资通道,推动重庆跨境融资累计逾155亿美元,跨境融资项目加权平均综合融资成本低于境内1.03个百分点,辐射带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省区实现赴新加坡融资超过57亿美元,项目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呈现,结出硕果。中西部首个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落地重庆,额度50亿美元,毅德私募股权基金成为全国首家获批QDLP试点资格的新加坡企业,中新跨境投融资渠道开启“双向”新征程。

不仅如此,内陆金融开放“朋友圈”也在渐次扩大。早在2019中新金融峰会上,参会的除了中新双方代表,还有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文莱、印尼、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客商。他们纷纷来到这场盛会,探寻合作发展的机遇。当2020中新金融峰会开幕,东盟10国央行副行长也在线上出席。

“过去5年,重庆和新加坡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强化了中国西部与东盟面对面的金融互联互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表示。

目前,重庆市金融监管局与新加坡金管局成功签署深化中新金融合作的备忘录,与西部11省区及海南省金融监管部门达成合作协议,创新中新金融发展模式。

构建金融新格局

一张蓝图绘到底

建行重庆市分行联动建行澳门分行,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重庆江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办理3000万元跨境融资性风险参与业务;中银金租为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和昆明轨道交通集团发放融资租赁42亿元,向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轨道交通、水资源、清洁能源等行业投放119.06亿元,绿色租赁占比48.19%;重庆农商行针对农业产业特色,推出“一县一品”信贷产品,为“丰都肉牛贷”“江津花椒贷”等特色产业贷款97亿元……

从助力乡村振兴到孵化科创企业,从交通建设到金融产业服务,重庆聚焦西部特色产业,汇聚高质量金融机构。一个个创新举措的叠加升级,构筑起不断优化的金融格局。随着西部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重庆正朝着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标不断前进。“金融方面的一切尝试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为服务西部企业助力添彩。”阮路告诉记者。

如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正迈向第二个5年,中国西部和东盟携手推动金融走向新高度。今年10月12日,中新双方联合发布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其中,针对金融互联互通,还出台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服务领域专项规划(2021—2025)》。

接下来,将探索通过跨境商业贷款、跨境融资租赁、跨境商业信托、跨境REITs等融资工具拓宽重点产业融资渠道,为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点合作产业扩大融资规模。进一步加快中新跨境融资成熟模式在西部地区的推广,助力西部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未来5年,中新金融合作将进一步放宽金融业投资准入标准,支持在风险管控、养老金管理、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专长的新资机构入渝。”阮路表示,同时,将携手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构建起面对面互联互通的金融开放新格局。搭乘中新金融合作的东风,重庆将面向新蓝海,扬帆起航。

②金融“活水”润巴蜀

大西南,重庆到昆明高铁建设正加速推进,正在“拉近”川南地区与重庆距离。在这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支持。多家金融机构积极提供支持,工行重庆市分行顺利完成渝昆高铁项目贷款审批,并为项目建设运营方提供合同管理、标段管理、资金支付、农民工管理、工地可视化等项目全流程智慧服务。

2020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一年多来,重庆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推进成渝金融一体化,加快建设内陆金融开放高地,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共建经济圈,川渝加大对毗邻地区和重大项目金融支持。日前,川渝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深入川渝高竹新区等毗邻地区开展联合考察调研,签署金融支持合作协议,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康养旅游、生态保护等领域提供意向授信超1000亿元。

此外,两地金融机构聚焦重大合作共建项目,截至2021年6月末,为川渝重大交通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超4000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超2000亿元。截至2021年10月末,工行重庆市分行已为2020年川渝携手实施的重大项目完成贷款审批近900亿元,为省际高铁项目完成审批超750亿元,发放贷款超100亿元。

除了重大项目,民生服务也在不断提升。为推进支付服务体验同城化,重庆银联升级完善云闪付“企业综合服务行业平台”功能,成渝两地18家银行、149家企业通过云闪付办理开户预约172次,四川2家企业成功跨地区预约开户。

重庆市金融监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两地组织协调,与四川联合成立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滚动推进工作的协作机制。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加强资源共享。加强金融人才交流,共建吸引国内外高层次金融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快打造成渝金融人才库。

③融资更便利 创新更有力

近日,重庆如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准备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作为医疗器械研发企业,重庆如泰曾面临融资难问题。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支持下,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培育服务获得宝贵资金,持续提升科创水平,陆续获得“高成长性企业”“牛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称号。

近年来,重庆市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等重点领域,构建股权基金、银行信贷双轮驱动的投融资体系,先后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关于发展股权投资促进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为重庆科技创新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在重庆市金融监管局支持下,重庆股转中心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功能,对科创企业开展综合培育服务。中心牵头建设重庆基金创新服务基地,用基金投资的力量助推重庆的科创企业发展,目前挂牌企业已有680余家。目前,重庆股转中心积极建设重庆科技型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资本通”,为重庆科创企业对接股权投资、债权融资等金融资源提供全方位服务。

去年10月,重庆引进国家级金融科技检测认证机构——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信息技术、标准化咨询服务,着力打造金融科技领域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权威认证机构。

服务科技创新,重庆市各部门合力出实招。今年10月,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科学技术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激励私募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通知》,以激励重庆市内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积极支持当地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协同市科技局等部门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改革试点,鼓励银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截至10月底,全市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企业户数累计达7408家(次),贷款金额累计达126.43亿元,引导商业贷款89.09亿元。

④营商环境好 发展质量高

营商环境好不好,每个企业心里都有一杆秤。在重庆,营商环境建设覆盖了市场主体从开办企业到办理破产的全生命周期。从企业账户开立,到经营过程中的融资活动,再到破产清算……“用好用足金融政策,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构建完善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重庆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重庆厚植金融沃土,推动获得信贷走深走实。“4×1+N”一套组合拳,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套金融政策为企业减轻融资负担,让企业在发展的赛道上轻装上阵;一个系统,重庆纳入全国动产担保统一登记试点,有效解决了动产担保权益登记系统分散、登记规则不统一两大问题;一批中心解难题,重庆全市建成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34个,业务范围实现区县全覆盖;综合打造“渝快融”一站式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聚通政务数据,优化融资服务;N项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在渝多家金融机构相继推出数十种特色产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便民惠民、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赋能高速发展,风险防控让重庆金融行稳致远。重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支持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目前,重庆已推出11个创新项目,聚焦企业融资、合规科技、电子证据保全等场景应用。

制度保障,让企业安心发展。重庆建立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构建企业商业价值评价模型等方法,确保相关企业“能够贷”。今年7月,重庆市地方金融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工作协同效能和监管精准度不断提升。

“接下来,重庆将对标国际国内前沿水平,以法治化建设保障市场主体,以市场化手段赋能普惠金融,以国际化思维提升金融实效。”重庆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⑤加速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10月20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应用正式上线,建行重庆市沙坪坝支行基于该平台成功为陆海新通道沿线中小物流企业,办理108万元物流费用融资。该应用有效解决了通道沿线中小物流企业授信难、融资贵、效率低等问题,有助于陆海新通道沿线物流企业的发展,从而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通道带经贸、以经贸促产业的发展壮大。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已通达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的308个港口,运载品类640余种,辐射带动功能越来越强。

而这只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一个生动缩影。重庆作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中心,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独特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金融市场持续平稳运行。金融资产规模达6.67万亿元、增长59.5%,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资产规模分别达59077亿元、1029亿元、2124亿元。金融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重庆金融开放合作正逐步迈向更高水平,助力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过程中实现“加速跑”。

重庆积极开展跨境投融资创新,中西部地区首笔跨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全国首单非银金融机构借款及结汇业务、中西部地区首笔跨境债权转让业务、中新机构间首笔再保理业务落地,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等5项创新被商务部纳入“自贸试验区最佳案例”向全国推广。

重庆率先开展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跨境人民币资金业务,在全国首次通过交易所平台开展国有产权交易跨境人民币结算,2020年重庆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居中西部第一、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重庆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成功举办3届中新金融峰会,推动重庆及西部企业赴新加坡开展国际商业贷款、内保外贷、赴新发债等多样化融资,中新跨境融资实现较合作之前增长近10倍,重庆与新加坡“点对点”金融合作,带动了中国西部与东盟“面对面”互联互通。

崔佳 刘新吾 常碧罗 王欣悦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