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数据“上云端” 融活“接地气”
在这样一个互动时代乘“云”而上、顺势而为,让善治与我们的梦想同行,幸福相伴!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数据“上云端” 融活“接地气”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12-02

近日,由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组织开发的“数字重庆”云平台多云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全市云资源开通、变更、终止等都通过该系统受理,此前至少需要1至2周才能开通的云资源,现在最快1天就可完成。而这一系统的上线只是我市数据资源融合应用的一个缩影。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要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6年来,“互联网+”在政府的公共管理、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了超乎想象的便捷智能。例如,最新的渝快办3.0客户端上实现了营业执照、居民身份网络可信凭证、医保社保、不动产证明等服务事项在线办理,以及看病、买药、入住酒店、借阅图书、银行抵押贷款等600多个高频事项的广泛应用,给群众带来了不少便利。虽然公共数据资源的融合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突出的成效,但仍有一些梗阻存在,一些堵点未被打通。比如,部分基层公共数据仍然沉睡在电脑或档案,“养在深闺人未识”;各类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应运而生,但标准不一、重复建设,暂未实现完全整合;个别部门、单位以数据敏感为由壁垒森严,数据藩篱仍未完全消除。可以说,数据虽然上了云端,但如何有效的“融”和更广泛的“活”,道路且长。

首先,我们来说数据的“融”。早在2000多年前,萧何辅佐刘邦攻克咸阳后,不图钱财,“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对日后制订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体现了先贤朴素的数据观。城市运行将产生海量数据,而数据就如水流,汇聚起来成为江河湖海,孤立存在则是一潭死水。打破信息壁垒,让数据充分涌流,方能成就智慧城市,否则再厉害的算法、再高端的云储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此,我们一方面要解决意识和机制问题,破除一些部门和单位的数据本位本体意识。这一点上重庆市进行有效尝试,于今年6月出台的《重庆市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就提出,对存量信息化项目或者信息系统应整合而未整合的单位,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不支持新建信息化项目。另一方面则是要发挥技术优化的功能,探索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公共大数据中心,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动数据“聚通用”,降低数据采集成本,提升数据使用效率,充分体现每个数据的含金量。

接下来,再谈谈怎么让数据“活”起来。中国是数据大国,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居世界第一。采集上传数据是基础,怎样用对用好数据才是关键。记得5年前,渝中区率先在全市建设中心区域智能停车诱导系统,通过联网统计把解放碑、临江门和较场口等区域分散的50余个大型停车场数据串联起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缓解“停车难”问题,这可以说是数据便民的最初级方式。而现在我们更应瞄准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挖掘群众最现实的需求,将数据资源更广泛、更高效的在民生、安全、交通等领域创新探索出更多智慧应用,让数字技术助力治堵、治水、治安等公共事务。当数据能“知冷暖”“懂人心”,就会更好地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思想有多深,脚步就有多远。在互联网进入3.0的新时代,善用大数据体现的是政府治理思维的转变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是在新时期更好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趋势。在这样一个互动时代乘“云”而上、顺势而为,让善治与我们的梦想同行,幸福相伴!

作者:步拍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数据“上云端” 融活“接地气”

2021-12-02 13:28:46 来源:

近日,由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组织开发的“数字重庆”云平台多云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全市云资源开通、变更、终止等都通过该系统受理,此前至少需要1至2周才能开通的云资源,现在最快1天就可完成。而这一系统的上线只是我市数据资源融合应用的一个缩影。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要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6年来,“互联网+”在政府的公共管理、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了超乎想象的便捷智能。例如,最新的渝快办3.0客户端上实现了营业执照、居民身份网络可信凭证、医保社保、不动产证明等服务事项在线办理,以及看病、买药、入住酒店、借阅图书、银行抵押贷款等600多个高频事项的广泛应用,给群众带来了不少便利。虽然公共数据资源的融合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突出的成效,但仍有一些梗阻存在,一些堵点未被打通。比如,部分基层公共数据仍然沉睡在电脑或档案,“养在深闺人未识”;各类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应运而生,但标准不一、重复建设,暂未实现完全整合;个别部门、单位以数据敏感为由壁垒森严,数据藩篱仍未完全消除。可以说,数据虽然上了云端,但如何有效的“融”和更广泛的“活”,道路且长。

首先,我们来说数据的“融”。早在2000多年前,萧何辅佐刘邦攻克咸阳后,不图钱财,“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对日后制订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体现了先贤朴素的数据观。城市运行将产生海量数据,而数据就如水流,汇聚起来成为江河湖海,孤立存在则是一潭死水。打破信息壁垒,让数据充分涌流,方能成就智慧城市,否则再厉害的算法、再高端的云储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此,我们一方面要解决意识和机制问题,破除一些部门和单位的数据本位本体意识。这一点上重庆市进行有效尝试,于今年6月出台的《重庆市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就提出,对存量信息化项目或者信息系统应整合而未整合的单位,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不支持新建信息化项目。另一方面则是要发挥技术优化的功能,探索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公共大数据中心,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动数据“聚通用”,降低数据采集成本,提升数据使用效率,充分体现每个数据的含金量。

接下来,再谈谈怎么让数据“活”起来。中国是数据大国,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居世界第一。采集上传数据是基础,怎样用对用好数据才是关键。记得5年前,渝中区率先在全市建设中心区域智能停车诱导系统,通过联网统计把解放碑、临江门和较场口等区域分散的50余个大型停车场数据串联起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缓解“停车难”问题,这可以说是数据便民的最初级方式。而现在我们更应瞄准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挖掘群众最现实的需求,将数据资源更广泛、更高效的在民生、安全、交通等领域创新探索出更多智慧应用,让数字技术助力治堵、治水、治安等公共事务。当数据能“知冷暖”“懂人心”,就会更好地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思想有多深,脚步就有多远。在互联网进入3.0的新时代,善用大数据体现的是政府治理思维的转变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是在新时期更好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趋势。在这样一个互动时代乘“云”而上、顺势而为,让善治与我们的梦想同行,幸福相伴!

作者:步拍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旻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