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基础更稳固 乡村振兴动力足 脱贫后,城口这样干!
“咕咕咕,咕咕咕……”12月2日早上,城口县北屏乡明月社区一片红火的枫林里,53岁的王举祥提着装满玉米粒的大桶,呼唤散在陡坡上的近千只彩羽土鸡“进餐”。

脱贫基础更稳固 乡村振兴动力足 脱贫后,城口这样干!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12-10
1

城口县河鱼乡两扇门森林人家,环境优美的民宿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摄于9月12日)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咕咕咕,咕咕咕……”12月2日早上,城口县北屏乡明月社区一片红火的枫林里,53岁的王举祥提着装满玉米粒的大桶,呼唤散在陡坡上的近千只彩羽土鸡“进餐”。

王举祥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场大病,让下井挖矿的他不仅花光积蓄,还欠下几万元。

出院后,老王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他开起养鸡场,后来又办起以“土鸡宴”为特色的森林人家,2019年成功脱贫。

“这两年鸡瘟、新冠疫情对我们收入冲击确实大。但政府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又帮忙把土鸡卖进超市、食堂,最终挺了过来。”王举祥笑着说,“今年收入十万元没问题!”

地处秦巴山腹地的城口县,贫困发生率曾达15.6%,是我市最后一批摘掉“贫困帽”的县之一。

“摘掉千年‘贫困帽’让城口站在了新的起点。”城口县委主要领导表示,“接续奋斗,继续推进城口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我们新的奋斗目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厚植脱贫“底子”

沿河乡北坡村七社,山顶白雪皑皑,山风凛冽刺骨。位于山腰的陈信义家,烤火房内温暖如春,火塘上吊着几架新做的腊肉、香肠。

4年前,老陈住了几十年的木瓦房毁于大火,让他重新返贫。由于他所住的地方不通公路,成吨建筑材料无法拉上山,陈信义夫妻不得不在简易房里“闷”了两个新年。

“包里有余钱、修房过新年”成了老陈最大的心愿。

2018年底,上山的3.4公里水泥公路通了车,当年就有十多户开修新房。2020年,陈信义终于住进了新房。

今年,老陈种的高山马铃薯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出售,仅此一项就收入五六千元。原本要赶场才能买到的番茄、金针菇等蔬菜,也被流动小货车送进山,上了老陈家的餐桌。

每季度,政府派来的家庭医生都会上门给他和老伴检查身体,告诉老陈要健康生活,生病要及时看。

“我准备把抽了几十年的叶子烟,戒了!”陈信义说,“好日子要好好珍惜,我还要搞乡村振兴呢!”

城口山高坡陡,基础设施落后,“历史欠账”较大。“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重要保障。”城口县委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通过公路建设、国土整治、人畜饮水工程修建、通信基站的增加,城口基础设施“底子”进一步增厚,从而保障了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增强致富“动能”

冬日寒冷,三排山脚下的天宝药业加工车间却热气腾腾。今年新收的药材,在这里清理、加工、包装,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基地分布在全县,三排山上就有两千多亩。”天宝药业负责人熊兴贵遥指厂房后云雾缭绕的大山说,这里不适合传统农作物生长,却是生产道地药材的好地方。

城口被誉为“大巴山药谷”,可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逾千种。近年来,该县引入上药集团等现代化龙头企业,在县内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生产道地药材。原来“藏”在大山深处的药材,畅销国内外,也带动城口超过10万人靠发展药材发“药财”。

城口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如何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增强致富的底气?

城口的模式是:践行“两山论”,依托县内立体气候条件“靠山吃山”,发展“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目前,除中药材外,核桃、香菇、山地鸡、炕腊肉、冷水鱼、中蜂蜜等产业,均通过培育或引入企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并通过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价值。

与此同时,依托县内生态植被良好、夏天气候宜人的特点,城口还在东安、河鱼、厚坪等地发展起森林人家集群,与当地景区和观光农业相结合,让群众吃上“旅游饭”。

据统计,目前生态经济在城口县域经济中的占比达到60%左右,对群众脱贫增收的贡献率达到76%。

加强日常监测,构筑防返贫“防护网”

冬日早晨,东安镇朝阳村村民王才明家的梨树林里,80多只土鸡在自在啄食。

“今年梨子没能卖出去,镇村干部让我养点鸡,春节前后可上市。”王才明看着活蹦乱跳的土鸡,也看到了希望。

今年9月下旬,一场暴雨洪灾冲毁了东安镇通往外界的道路,也让朝阳村成熟的梨子无法及时运出,种植户损失不小。

王才明是村里的防返贫监测户,因妻子和儿子患重病曾两次返贫,今年又受了灾,干部上门的次数更频繁了。

在干部们的建议下,他发展起“来钱快、费工少”的土鸡养殖。目前,已有山外的游客预订了其中30多只,每只能卖到150元至200元。

“我生怕今年受灾后又要戴上贫困帽,现在看来不会了!”王才明说。

对于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恶劣的城口来说,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工作还很艰巨。

对此,城口县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网格管理体系,实现早发现、早预防。周溪乡凉风村的倪代清家里有8口人,靠他和妻子种植传统农作物维生。村干部在走访中,发现两个孩子马上要升高中,花销即将猛增。经干部牵线,老倪拜师学会了泥水匠技术,一年能挣十几万元,供娃读书绰绰有余。

绿色发展,接续乡村振兴

天气有些寒冷,但高燕镇红军村坝子里金黄的谷垛、高山上青翠的松柏、山顶的白雪,将这个群山环抱的村落渲染得多彩多姿。

逢节假日,来红军村的游客每天多达两千余人,村里不少农家乐忙得团团转。

城口曾是全国五大锰矿产区之一,高峰时锰矿产业产值占全县GDP的60%。近年来,为保护生态,高燕的矿洞被逐渐关停。

转型意味着要放弃“挣快钱”。为帮助大家摆脱“路径依赖”,镇干部为大家算账:仅红军村就有22个家庭因矽肺病致贫。从长远看,用这种“快钱”换长远健康,不值得!

经过反复算账、思想动员,村民的思想统一了。全镇被划分为低山、中山、高山三个不同的产业带,分别发展现代服务业、休闲农业、红色旅游。现在,大家不再怀念“挖矿”的日子,更向往吃“旅游饭”的未来。

作为全市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的县,城口在乡村振兴中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城口从制度改革里要红利——

岚天乡岚溪村通过“三变”改革,在岚溪河两岸发展休闲旅游。今年初,村集体经济组织拿出18.3万元进行分红,其中脱贫户每股领到300元,大家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目前该县204个村和社区中,93%有集体经济组织,带动该县九成以上农户在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中增收。

乡村振兴,城口从产业化里要效益——

这几天,高观镇秦巴核桃科普示范园内,园区工人将收购的优质核桃分级、烘干、包装,销往市内外;经过加工后的核桃油,产值可增加5倍以上。

目前,城口已建起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中蜂13.2万群,中药材36万亩,板栗、核桃、野核桃等干果70万亩。通过规模化种植、养殖以及加工,有效推动了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农产品价值的升级,也使得该县每户农户都有至少一项增收项目。

乡村振兴,城口从美丽乡村中找机会——

修齐镇东河村五彩农庄,位于任河边山坡上,原来这里以脏乱差而出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村里将农房涂上彩色,环境打扫干净,引来不少游客来打卡、吃饭、游玩,实现了传统农业村向旅游村的转变。

目前,该县规划了12个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该县累计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3亿元。

与此同时,城口还积极利用碳达峰碳中和等新政策,让青山产出更多“金矿”。2019年城口与九龙坡区政府、重庆市林业局签订横向生态补偿森林面积指标购买协议。根据协议,九龙坡将向城口支付1.5万亩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共计3750万元。

重庆日报记者 董延 罗芸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脱贫基础更稳固 乡村振兴动力足 脱贫后,城口这样干!

2021-12-10 06:32:03 来源: 0 条评论
1

城口县河鱼乡两扇门森林人家,环境优美的民宿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摄于9月12日)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咕咕咕,咕咕咕……”12月2日早上,城口县北屏乡明月社区一片红火的枫林里,53岁的王举祥提着装满玉米粒的大桶,呼唤散在陡坡上的近千只彩羽土鸡“进餐”。

王举祥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场大病,让下井挖矿的他不仅花光积蓄,还欠下几万元。

出院后,老王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他开起养鸡场,后来又办起以“土鸡宴”为特色的森林人家,2019年成功脱贫。

“这两年鸡瘟、新冠疫情对我们收入冲击确实大。但政府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又帮忙把土鸡卖进超市、食堂,最终挺了过来。”王举祥笑着说,“今年收入十万元没问题!”

地处秦巴山腹地的城口县,贫困发生率曾达15.6%,是我市最后一批摘掉“贫困帽”的县之一。

“摘掉千年‘贫困帽’让城口站在了新的起点。”城口县委主要领导表示,“接续奋斗,继续推进城口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我们新的奋斗目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厚植脱贫“底子”

沿河乡北坡村七社,山顶白雪皑皑,山风凛冽刺骨。位于山腰的陈信义家,烤火房内温暖如春,火塘上吊着几架新做的腊肉、香肠。

4年前,老陈住了几十年的木瓦房毁于大火,让他重新返贫。由于他所住的地方不通公路,成吨建筑材料无法拉上山,陈信义夫妻不得不在简易房里“闷”了两个新年。

“包里有余钱、修房过新年”成了老陈最大的心愿。

2018年底,上山的3.4公里水泥公路通了车,当年就有十多户开修新房。2020年,陈信义终于住进了新房。

今年,老陈种的高山马铃薯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出售,仅此一项就收入五六千元。原本要赶场才能买到的番茄、金针菇等蔬菜,也被流动小货车送进山,上了老陈家的餐桌。

每季度,政府派来的家庭医生都会上门给他和老伴检查身体,告诉老陈要健康生活,生病要及时看。

“我准备把抽了几十年的叶子烟,戒了!”陈信义说,“好日子要好好珍惜,我还要搞乡村振兴呢!”

城口山高坡陡,基础设施落后,“历史欠账”较大。“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重要保障。”城口县委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通过公路建设、国土整治、人畜饮水工程修建、通信基站的增加,城口基础设施“底子”进一步增厚,从而保障了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增强致富“动能”

冬日寒冷,三排山脚下的天宝药业加工车间却热气腾腾。今年新收的药材,在这里清理、加工、包装,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基地分布在全县,三排山上就有两千多亩。”天宝药业负责人熊兴贵遥指厂房后云雾缭绕的大山说,这里不适合传统农作物生长,却是生产道地药材的好地方。

城口被誉为“大巴山药谷”,可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逾千种。近年来,该县引入上药集团等现代化龙头企业,在县内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生产道地药材。原来“藏”在大山深处的药材,畅销国内外,也带动城口超过10万人靠发展药材发“药财”。

城口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如何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增强致富的底气?

城口的模式是:践行“两山论”,依托县内立体气候条件“靠山吃山”,发展“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目前,除中药材外,核桃、香菇、山地鸡、炕腊肉、冷水鱼、中蜂蜜等产业,均通过培育或引入企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并通过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价值。

与此同时,依托县内生态植被良好、夏天气候宜人的特点,城口还在东安、河鱼、厚坪等地发展起森林人家集群,与当地景区和观光农业相结合,让群众吃上“旅游饭”。

据统计,目前生态经济在城口县域经济中的占比达到60%左右,对群众脱贫增收的贡献率达到76%。

加强日常监测,构筑防返贫“防护网”

冬日早晨,东安镇朝阳村村民王才明家的梨树林里,80多只土鸡在自在啄食。

“今年梨子没能卖出去,镇村干部让我养点鸡,春节前后可上市。”王才明看着活蹦乱跳的土鸡,也看到了希望。

今年9月下旬,一场暴雨洪灾冲毁了东安镇通往外界的道路,也让朝阳村成熟的梨子无法及时运出,种植户损失不小。

王才明是村里的防返贫监测户,因妻子和儿子患重病曾两次返贫,今年又受了灾,干部上门的次数更频繁了。

在干部们的建议下,他发展起“来钱快、费工少”的土鸡养殖。目前,已有山外的游客预订了其中30多只,每只能卖到150元至200元。

“我生怕今年受灾后又要戴上贫困帽,现在看来不会了!”王才明说。

对于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恶劣的城口来说,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工作还很艰巨。

对此,城口县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网格管理体系,实现早发现、早预防。周溪乡凉风村的倪代清家里有8口人,靠他和妻子种植传统农作物维生。村干部在走访中,发现两个孩子马上要升高中,花销即将猛增。经干部牵线,老倪拜师学会了泥水匠技术,一年能挣十几万元,供娃读书绰绰有余。

绿色发展,接续乡村振兴

天气有些寒冷,但高燕镇红军村坝子里金黄的谷垛、高山上青翠的松柏、山顶的白雪,将这个群山环抱的村落渲染得多彩多姿。

逢节假日,来红军村的游客每天多达两千余人,村里不少农家乐忙得团团转。

城口曾是全国五大锰矿产区之一,高峰时锰矿产业产值占全县GDP的60%。近年来,为保护生态,高燕的矿洞被逐渐关停。

转型意味着要放弃“挣快钱”。为帮助大家摆脱“路径依赖”,镇干部为大家算账:仅红军村就有22个家庭因矽肺病致贫。从长远看,用这种“快钱”换长远健康,不值得!

经过反复算账、思想动员,村民的思想统一了。全镇被划分为低山、中山、高山三个不同的产业带,分别发展现代服务业、休闲农业、红色旅游。现在,大家不再怀念“挖矿”的日子,更向往吃“旅游饭”的未来。

作为全市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的县,城口在乡村振兴中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城口从制度改革里要红利——

岚天乡岚溪村通过“三变”改革,在岚溪河两岸发展休闲旅游。今年初,村集体经济组织拿出18.3万元进行分红,其中脱贫户每股领到300元,大家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目前该县204个村和社区中,93%有集体经济组织,带动该县九成以上农户在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中增收。

乡村振兴,城口从产业化里要效益——

这几天,高观镇秦巴核桃科普示范园内,园区工人将收购的优质核桃分级、烘干、包装,销往市内外;经过加工后的核桃油,产值可增加5倍以上。

目前,城口已建起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中蜂13.2万群,中药材36万亩,板栗、核桃、野核桃等干果70万亩。通过规模化种植、养殖以及加工,有效推动了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农产品价值的升级,也使得该县每户农户都有至少一项增收项目。

乡村振兴,城口从美丽乡村中找机会——

修齐镇东河村五彩农庄,位于任河边山坡上,原来这里以脏乱差而出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村里将农房涂上彩色,环境打扫干净,引来不少游客来打卡、吃饭、游玩,实现了传统农业村向旅游村的转变。

目前,该县规划了12个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该县累计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3亿元。

与此同时,城口还积极利用碳达峰碳中和等新政策,让青山产出更多“金矿”。2019年城口与九龙坡区政府、重庆市林业局签订横向生态补偿森林面积指标购买协议。根据协议,九龙坡将向城口支付1.5万亩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共计3750万元。

重庆日报记者 董延 罗芸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