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 成渝联袂推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提出“十项联合行动”协同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12月14日,两地联合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

全国首个! 成渝联袂推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提出“十项联合行动”协同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1-12-16

川渝两地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又有新举措!12月14日,两地联合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全国首个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提出“十项联合行动”协同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旨在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方案将如何落地,又将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就此联系和采访了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对此作了介绍解读。

能源绿色 

同建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协同开发油气资源,协同建设川渝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加快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推进川渝电网特高压交流目标网架建设,推动区域内资源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地优先消纳。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共同打造百亿级西南地区储气调峰基地。推动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有序推进两地“煤改电”“煤改气”工程。

产业绿色 

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动乡村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泸永江、遂潼、内荣、合广长等成渝毗邻地区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加强“巴味渝珍”品牌营销,联合打造“川菜渝味”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绿色低碳制造业集群,共同打造“成渝氢走廊”,联合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加速联合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

交通运输绿色

推动省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提升交通运输组织效率,统筹推动成渝地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协同建设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建成中心城市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间1小时交通圈和通勤圈。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水平,加快推动川渝省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绿色低碳转型。

空间布局绿色

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出让统一管理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空间布局绿色低碳行动。推动城乡集约化融合发展,在跨区域合作平台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打造城乡绿色生态空间,统筹建立并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深化跨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合作,协同增强流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立跨流域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财税金融一体化

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绿色低碳财税金融一体化行动。强化跨区域绿色低碳财税政策协同,加大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财政投入,建立跨区域合作项目地方留存部分财税利益分享机制。加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有序推动川渝碳普惠机制建设和互认对接。

绿色市场

共建绿色低碳市场要素平台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绿色市场共建行动。共建绿色低碳市场要素平台,共建西部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培育发展电力现货市场和川渝一体化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立区域林草碳汇市场交易体系。健全绿色低碳权益交易机制,建立健全成渝地区统一的环境权益定价标准,共同探索推进川渝两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建机制,协同探索跨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转化模式,探索建立跨区域用电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

低碳生活

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绿色低碳生活行动。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共同推动成渝地区教育体系绿色低碳发展。鼓励绿色低碳出行,倡导“每周少开一天车”“低碳出行”等活动,鼓励川渝地区打造低碳零碳景区。

试点示范

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绿色低碳试点示范行动。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推动万州、潼南、宜宾、泸州创建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梁平、长寿、垫江、达川、大竹、开江、邻水等环明月山地区打造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推进绿色低碳创建,推动重点区域和行业减污降碳协同试点。

此外,两地发展改革委将及时总结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做法成效,围绕重点亮点工作总结推广,组织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宣传报道,协同推广成功经验做法。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析力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全国首个! 成渝联袂推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提出“十项联合行动”协同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2021-12-16 09:57:17 来源: 0 条评论

川渝两地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又有新举措!12月14日,两地联合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全国首个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提出“十项联合行动”协同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旨在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方案将如何落地,又将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就此联系和采访了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对此作了介绍解读。

能源绿色 

同建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协同开发油气资源,协同建设川渝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加快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推进川渝电网特高压交流目标网架建设,推动区域内资源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地优先消纳。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共同打造百亿级西南地区储气调峰基地。推动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有序推进两地“煤改电”“煤改气”工程。

产业绿色 

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动乡村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泸永江、遂潼、内荣、合广长等成渝毗邻地区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加强“巴味渝珍”品牌营销,联合打造“川菜渝味”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绿色低碳制造业集群,共同打造“成渝氢走廊”,联合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加速联合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

交通运输绿色

推动省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提升交通运输组织效率,统筹推动成渝地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协同建设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建成中心城市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间1小时交通圈和通勤圈。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水平,加快推动川渝省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绿色低碳转型。

空间布局绿色

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出让统一管理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空间布局绿色低碳行动。推动城乡集约化融合发展,在跨区域合作平台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打造城乡绿色生态空间,统筹建立并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深化跨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合作,协同增强流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立跨流域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财税金融一体化

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绿色低碳财税金融一体化行动。强化跨区域绿色低碳财税政策协同,加大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财政投入,建立跨区域合作项目地方留存部分财税利益分享机制。加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有序推动川渝碳普惠机制建设和互认对接。

绿色市场

共建绿色低碳市场要素平台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绿色市场共建行动。共建绿色低碳市场要素平台,共建西部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培育发展电力现货市场和川渝一体化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立区域林草碳汇市场交易体系。健全绿色低碳权益交易机制,建立健全成渝地区统一的环境权益定价标准,共同探索推进川渝两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建机制,协同探索跨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转化模式,探索建立跨区域用电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

低碳生活

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绿色低碳生活行动。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共同推动成渝地区教育体系绿色低碳发展。鼓励绿色低碳出行,倡导“每周少开一天车”“低碳出行”等活动,鼓励川渝地区打造低碳零碳景区。

试点示范

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

依据方案,两地将实施区域绿色低碳试点示范行动。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推动万州、潼南、宜宾、泸州创建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梁平、长寿、垫江、达川、大竹、开江、邻水等环明月山地区打造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推进绿色低碳创建,推动重点区域和行业减污降碳协同试点。

此外,两地发展改革委将及时总结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做法成效,围绕重点亮点工作总结推广,组织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宣传报道,协同推广成功经验做法。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析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