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红岩故事 赓续红岩精神 ——纪念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座谈会部分发言摘登
12月20日,纪念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座谈会在红岩干部学院举行。

讲述红岩故事 赓续红岩精神 ——纪念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座谈会部分发言摘登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12-21

12月20日,纪念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座谈会在红岩干部学院举行。座谈会上,《红岩》作者家属代表、文艺界人士代表、读者代表等20余人作了发言,畅谈了《红岩》诞生前后的故事,以及如何传承弘扬红岩精神。以下为部分人士的发言摘登(以发言先后为序)。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皮钧:

《红岩》激励无数青年的爱国情怀

《红岩》的故事纵然已走过60个春秋,但红岩精神永远成为后代学习的榜样,永远成为鼓舞后代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红岩》的故事放到时代的洪流中去看,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辉。青年人可以通过阅读《红岩》,坚守正本清源、重温红色记忆、领悟党的初心使命、强化责任与担当。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将联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一起讲述红岩故事,赓续红岩精神,引领广大青少年在接续奋斗的时代洪流中担当在前、冲锋在前、建功在前,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用青春书写无悔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的儿子罗加:

父亲曾说《红岩》是烈士们用鲜血写成的

60年前的12月是长篇小说《红岩》正式发行的时间,这是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小说定稿的那一天,38岁的父亲罗广斌在手稿上写下了最后一个字,他放下钢笔,合上稿件,深有感触地对创作伙伴杨益言叔叔说了这样一段话:“老杨,这本书的真正作者其实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12年前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烈士……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成了这本书。”

父亲是带着强烈的情感说的这番话,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难能可贵的真诚,他在第一时间把发自内心的感谢送给了生离死别的战友,他知道,历史是一座丰碑,伴随胜利的献身注定悲壮而惨烈,虽死犹生的战友永远是这座丰碑上闪耀的诗篇。

此后,父亲的创作欲望丝毫不减,在和中青社责任编辑张羽的一次对话中,他感叹:“唉!我改出瘾来了,越改越想改。如果组织上还给我时间,我真想把它全部重写一遍,我相信那个时候的水平一定比现在更高。”

那些年,我们有幸目睹了父辈们创作的艰辛。这确实是“一部共产主义的奇书”,更是“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感谢这个时代!感谢《红岩》作者,我们铭记《红岩》这一撼人心魄长留人间的艺术珍品!

《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的女儿杨小扬:

父亲一生宣传的红岩精神在发扬光大

60多年前,我的父亲杨益言与罗广斌叔叔,为了把红岩英烈们的英雄事迹发扬光大,在市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学界前辈及朋友们的关心帮助下,经过两年多的艰苦不懈努力,终于将先烈们的革命事迹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反映在了《红岩》这本文学著作中。

今天,在纪念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的座谈会上,我不由得更加怀念父亲。想起10年前,我们还与父亲一起参加了《红岩》出版50周年的座谈会,而今《红岩》出版60周年的座谈会,父亲却不能参会了,但他一生为之宣传的红岩精神却继续发扬光大。

回忆起当年他与罗叔叔一起写作《红岩》时的那些日日夜夜,我想起了他为宣传红岩精神,在花甲之年后还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地走进大专院校、走进中小学去宣讲红岩英烈故事;想起了他为维护红岩英烈们的形象而进行的工作……纪念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座谈会,或许正是对父亲最好的怀念。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晓风:

《红岩》出版60年后仍做到了诗与史俱在

今天在这里纪念长篇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作为一个长期阅读和研究《红岩》的读者,我对《红岩》有一份特别的理解和一种特别的感情。我把我的感受归纳为一句话:诗与史俱在,以表达我对《红岩》和小说作者的崇高敬意。

60年来,这部作品经受住了历史和文学的检验,至今仍然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受读者欢迎的文学作品之一。它所塑造的江姐、许云峰等革命英烈的高大形象,以及他们为人民大众的幸福生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至今仍然激励广大青少年奋发进取。因此,长篇小说《红岩》又可以说是一部真实记录我们所生活的这一片土壤上的革命斗争史的史诗作品,至今仍然富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丰富的历史启示。长篇小说《红岩》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实属来之不易,能够在出版60年后做到诗与史俱在更是弥足珍贵!

我们今天纪念长篇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除了要向这部作品和它的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之外,也要向出版这部作品的出版社和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的编辑表示真诚的感谢。我们在对长篇小说《红岩》60岁诞辰表达祝贺的同时,也期望长篇小说《红岩》的经验和成就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扬和更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幸军:

让红岩革命文物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近年来,我们坚持系统化保护、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利用,做大做强红岩红色文化品牌,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渣滓洞、白公馆重点红岩革命文物,全力打造红岩干部学院等红色教育高地,生动讲好红色故事,精心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红岩革命文物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红岩革命文物是红岩精神的实物见证,每一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一个场景都耐人寻味。我们将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红色三岩保护,坚持应保尽保,全面实施歌乐山红岩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确保红岩革命文物保存良好。坚持加强内容建设,深入挖掘红岩革命文物背后的时代价值,实施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全面改陈,推出高质量特色化的展陈精品,深化拓展红岩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建好用好红岩干部学院,打造“互联网+红岩精神知识阵地”,更好地发挥红岩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本组稿件由记者赵迎昭整理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讲述红岩故事 赓续红岩精神 ——纪念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座谈会部分发言摘登

2021-12-21 09:36:20 来源: 0 条评论

12月20日,纪念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座谈会在红岩干部学院举行。座谈会上,《红岩》作者家属代表、文艺界人士代表、读者代表等20余人作了发言,畅谈了《红岩》诞生前后的故事,以及如何传承弘扬红岩精神。以下为部分人士的发言摘登(以发言先后为序)。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皮钧:

《红岩》激励无数青年的爱国情怀

《红岩》的故事纵然已走过60个春秋,但红岩精神永远成为后代学习的榜样,永远成为鼓舞后代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红岩》的故事放到时代的洪流中去看,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辉。青年人可以通过阅读《红岩》,坚守正本清源、重温红色记忆、领悟党的初心使命、强化责任与担当。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将联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一起讲述红岩故事,赓续红岩精神,引领广大青少年在接续奋斗的时代洪流中担当在前、冲锋在前、建功在前,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用青春书写无悔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的儿子罗加:

父亲曾说《红岩》是烈士们用鲜血写成的

60年前的12月是长篇小说《红岩》正式发行的时间,这是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小说定稿的那一天,38岁的父亲罗广斌在手稿上写下了最后一个字,他放下钢笔,合上稿件,深有感触地对创作伙伴杨益言叔叔说了这样一段话:“老杨,这本书的真正作者其实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12年前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烈士……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成了这本书。”

父亲是带着强烈的情感说的这番话,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难能可贵的真诚,他在第一时间把发自内心的感谢送给了生离死别的战友,他知道,历史是一座丰碑,伴随胜利的献身注定悲壮而惨烈,虽死犹生的战友永远是这座丰碑上闪耀的诗篇。

此后,父亲的创作欲望丝毫不减,在和中青社责任编辑张羽的一次对话中,他感叹:“唉!我改出瘾来了,越改越想改。如果组织上还给我时间,我真想把它全部重写一遍,我相信那个时候的水平一定比现在更高。”

那些年,我们有幸目睹了父辈们创作的艰辛。这确实是“一部共产主义的奇书”,更是“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感谢这个时代!感谢《红岩》作者,我们铭记《红岩》这一撼人心魄长留人间的艺术珍品!

《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的女儿杨小扬:

父亲一生宣传的红岩精神在发扬光大

60多年前,我的父亲杨益言与罗广斌叔叔,为了把红岩英烈们的英雄事迹发扬光大,在市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学界前辈及朋友们的关心帮助下,经过两年多的艰苦不懈努力,终于将先烈们的革命事迹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反映在了《红岩》这本文学著作中。

今天,在纪念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的座谈会上,我不由得更加怀念父亲。想起10年前,我们还与父亲一起参加了《红岩》出版50周年的座谈会,而今《红岩》出版60周年的座谈会,父亲却不能参会了,但他一生为之宣传的红岩精神却继续发扬光大。

回忆起当年他与罗叔叔一起写作《红岩》时的那些日日夜夜,我想起了他为宣传红岩精神,在花甲之年后还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地走进大专院校、走进中小学去宣讲红岩英烈故事;想起了他为维护红岩英烈们的形象而进行的工作……纪念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座谈会,或许正是对父亲最好的怀念。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晓风:

《红岩》出版60年后仍做到了诗与史俱在

今天在这里纪念长篇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作为一个长期阅读和研究《红岩》的读者,我对《红岩》有一份特别的理解和一种特别的感情。我把我的感受归纳为一句话:诗与史俱在,以表达我对《红岩》和小说作者的崇高敬意。

60年来,这部作品经受住了历史和文学的检验,至今仍然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受读者欢迎的文学作品之一。它所塑造的江姐、许云峰等革命英烈的高大形象,以及他们为人民大众的幸福生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至今仍然激励广大青少年奋发进取。因此,长篇小说《红岩》又可以说是一部真实记录我们所生活的这一片土壤上的革命斗争史的史诗作品,至今仍然富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丰富的历史启示。长篇小说《红岩》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实属来之不易,能够在出版60年后做到诗与史俱在更是弥足珍贵!

我们今天纪念长篇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除了要向这部作品和它的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之外,也要向出版这部作品的出版社和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的编辑表示真诚的感谢。我们在对长篇小说《红岩》60岁诞辰表达祝贺的同时,也期望长篇小说《红岩》的经验和成就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扬和更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幸军:

让红岩革命文物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近年来,我们坚持系统化保护、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利用,做大做强红岩红色文化品牌,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渣滓洞、白公馆重点红岩革命文物,全力打造红岩干部学院等红色教育高地,生动讲好红色故事,精心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红岩革命文物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红岩革命文物是红岩精神的实物见证,每一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一个场景都耐人寻味。我们将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红色三岩保护,坚持应保尽保,全面实施歌乐山红岩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确保红岩革命文物保存良好。坚持加强内容建设,深入挖掘红岩革命文物背后的时代价值,实施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全面改陈,推出高质量特色化的展陈精品,深化拓展红岩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建好用好红岩干部学院,打造“互联网+红岩精神知识阵地”,更好地发挥红岩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本组稿件由记者赵迎昭整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